[原创] 完本连载分享,沿着《红楼梦》追凶....

drad-avatar

drad

2022-04-11T06:24:19+00:00

小说名《漩涡之城》

故事着眼于社会思潮、意识形态,涉及文艺批评和殖人斗争,采用悬疑历险的形式,以《红楼梦》为线索,把错综复杂的思潮碰撞呈现,以期记录时代。

小说是完本,每天更一章,也可以下载直接看,放在附件里了,希望大家喜欢。

[attach]./mon_202204/15/ekQ8mts-1jzdXdZ3l.rar?filename=%E5%B0%8F%E8%AF%B4%E3%80%8A%E6%BC%A9%E6%B6%A1%E4%B9%8B%E5%9F%8E%E3%80%8B%28%E5%8D%83%E5%B8%86%E8%BF%87%29%2erar[/attach]

第一章:无意的跟踪

余开盯着那女孩已经3分钟了。

公交车上有点挤,他的视线偶尔被遮挡,忍不住瞥一眼,又怕被发现,手心直冒汗。女孩相貌清秀,手臂上戴着一串珠链,手指细长,指甲修剪齐整,涂着透明指甲油,如同手模一般。

他有一个特殊个人偏见:凡是长着这种指型的人,人一定很灵气。他从小在自己身边留意观察,无一例外,他常常为自己掌握的独家判断标准暗自得意,庆幸自己遇到一个。

这已经是余开第3次在这趟车上看见女孩了,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他感觉心脏像遭遇重击,眼前一黑,有种气血涌动的眩晕感,这个姑娘,完全长在了他的审美上,眉眼身材相貌…无一不击中偏好。他不是没想到搭讪,他看到过网上某些PUA所说的3秒法则,说为了克服羞怯和焦虑,要在3秒之内迫使自己行动,不然会越等越焦虑。道理都懂,但就是干不来,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唐突之举,倒也不完全是害怕被拒后的尴尬,更多是他认为这个行为本身就有些羞耻。就这样,前两次都错过了。

他发现女孩比自己早2站地下车,可能是在那里工作。每次眼看着女孩下去,既遗憾又不舍,然后暗骂自己废物。恍惚之间,女孩要下的车站到了,但这一次很奇怪,她并没有下车。他有点疑惑地观察着,心想她要去哪儿?

就在余开要下的车站,女孩下车了。他很好奇,看了下表也不着急上班,决心跟着女孩看看。说起来,这还是他人生第一次遭遇这种不经意的跟踪,强烈的好奇和激动敲打着他的心脏。女孩继续往前走,走到一片四合院的平房胡同。

在北京的老城区,有不少这样大片的平房区,胡同横斜穿插,灰瓦灰墙,沉着古朴。在旅游景区经常有人力三轮驮着游人来回穿梭,领略古都风貌,它被认为潜藏着老北京的人文积淀和文化密码,但不知道游人是否有所收获。

女孩步行横穿过2条胡同,来到一个四合院门前。

大门有些古旧,周边没有任何显著标志,但气象不凡,一看就知道经过精心修缮过,其后的院子比一般的规模要大。女孩按了下门铃,不一会儿门开了。余开远远地看着,听不清与开门人有什么对话,只见说了两句话,女孩就进去了,大门再次关闭。

“侯门一入深似海”,不知道为什么,关门的瞬间余开脑子里冒出这句话来。

余开觉得机会难得,决定等一等,心想等她出来一定过去搭讪认识,但踌躇中过去了半小时,仍然不见人影。他想,万一她在里头呆一天呢?反正知道了她坐什么车,去了什么地方,总有机会再见到的。要不等下班再来看看吧,他说服自己先回公司,再寻时机。

他在一家建筑设计院上班,也在不太远的胡同平房里,立面与四合院民居房无异,内部装饰则颇具现代设计感。他走向工位,打开电脑,无心画图,脑子里还在盘旋刚才的奇遇。突然想起用谷歌地图查看这个院子。从空中俯瞰,这座院子不小,很像周边的王府宅邸,但奇怪的是并没有标注名字。隐藏在众多平房之间,平淡无奇又高深莫测,这进一步激起了他的好奇。这究竟是什么地方?

就在这个时候,他手机收到一则短信:

“你好,你是余开吧,中午12点,我们在你公司旁的星巴克聊聊吧,你还不知道我是谁,但我应该有你感兴趣的东西,不见不散。”

没头没脑的,谁的恶作剧?他抬头环顾四周,看看同事们都在闷头干活,好像也没有要整蛊自己的意思。他心头的疑云更重了,心想反正不远,一会儿去看看到底是谁在搞鬼。

等到中午,他去了星巴克,选了一处靠窗避人的地方坐下,等着看到底是谁找过来。不一会儿,一个中年男人出现了,微胖但精神,他过来笑着打了个招呼:抱歉让你久等了。余开盯了一会儿,确认没见过,问:是你给我发的短信?

中年男:对,闲话不多说,我其实是要跟你说一个抱歉一个建议。

余开: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我手机号的?

中年男:首先很抱歉,我还暂时不能透露我是谁,你也别问。一个建议就是:你别跟踪那个女孩了。

余开脑子嗡的一声:你....你跟踪我了?

中年男:我的建议就是这样,别接近,当然,我也不是警告,只是提示:如果一定要接近,请确保她的安全。

余开:你跟她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给我建议?

中年男:刚才说了,我还不能透露我是谁,我来仅是一个提醒。请相信我是善意的,你看,你的姓名、手机号和其他信息我都会轻易掌握,但我并没有利用这些来威胁你,或者禁止你行动,仅是说一个提醒。

余开现在觉得头皮发麻,自己仿佛被一个无形的力量扼住了,对方节奏稳健,只说他想说的,并没有回答他想问的,声称没有威胁,却每一句都像威胁。

余开醒了醒神,问道:你怎么保证不会利用我的信息去干坏事?

中年男:这个我保证,如果我真想利用你个人信息,那么干脆不告诉你,但现在是,我把你约来了,也没有威胁你做什么,仅来传递一个提醒。说句得罪人的话,我即便是想用来做什么,你也是没办法的。

这话软中带硬,余开嗅到了对方高高凌驾、尽在掌握的意味,貌似温和又别无选择,他知道问不出什么话来,但也不想示弱,强撑自己说:“你的提醒我收到了,我会有自己的考虑,还有事吗?”

中年男人笑了笑,回说:年轻人,再见。起身走掉了。

北京就是这样,一个人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就像海里突然冒起了一个漩涡,又旋即消散。无可解释,稀松平常,细思又不可思议。洪流通常不会关注几朵浪花的起伏,但浪花的命运却常常因洪流交错汇集,变幻无常。
drad-avatar

drad

一个平常的北京早上,十里堡的煎饼果子摊位冒着腾腾热气,望京写字楼电梯里的女白领正跟旁边的同事翻白眼,西二旗的码农为发际线危机做着心理建设,大兴义和庄的地产销售正默诵着大兴机场开通后的利好,五棵松晨练的老大爷在琢磨如何跟上广场老大娘的节奏,而住在通州和燕郊的国贸上班族,正在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接受着地铁高效率的投递。

苏俏在这个早上,正在跟好友群吐槽她周末参加“废墟探险团”的经历。苏俏这个姑娘,人如其名,长相俏丽,个性机敏,被朋友戏称为百事通,没有她不懂的事儿,没有她不研究的东西,热衷涉猎一切犄角旯旮的小众爱好。

比如给SCP添加奇特描述,比如在维基百科参加编辑战,在字幕组奉献过力量,在粉圈撕过架,知道汉服圈和cos圈的各自奇怪的鄙视链,懂得克鲁苏和赛博朋克,了解二次元的各种黑话梗,关注娱乐圈和文艺圈的八卦,掌握动森、刺客信条的通关技巧.....当然,她是兴之所至却也不并不沉迷,热烈参与又冷眼旁观,吐槽起来连自己都喷。

她周末参加过几次废墟探险,都是通过网络集结,有熟脸,也随时会有新人加入,有时远郊有时深山,多是些废弃工厂、旧坝工程或废弃乐园,她爱这种荒寂的时间感,时过境迁的兴灭痕迹。这一次,他们来到深山,偶然聊起红楼梦的话题。

一个新加入的面孔,身材高大,气宇不凡,留着小胡子,一起聊了起来。

他说,通常大家知道红学有两大流派:考据派和索引派,但是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流派:真本派。这个流派深信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并没有遗失,而是被有意识地隐藏起来。留出一个假的、模糊的、痕迹错乱的线索,在市面上流传,高鹗、程伟元就是在这个假线索之上补充完的,无怪很多人对后四十回真假莫辨、争讼不止。真本派认为,真本后四十回中不仅有着超乎想象完美的文学艺术价值,更隐藏着某种不宜当时公开的秘密,所以被雪藏,几百年后这个秘密保持到今天,到了需要解开的时候,他们当前的任务和使命就是:尽一切努力找到真本。

苏俏听后第一直觉是好奇,但有点感觉像胡扯,就开口问:如果真有你所谓的真本派,他们有什么依据认为真本是存在的?

小胡子:是不少人这么怀疑,真本派的成员都声称是祖辈口口相传的,要守护着这个秘密,要等到小说完成250年后才能公开。小说是乾隆17年(1752年)初稿完成的,所以到2002年是250年整,真本派正是在这个时间开始寻找的,至今已经找了18年了。当然,还没有找到。

苏俏:口传,这个就很可疑啊,而且说祖祖辈辈这么传下来,可靠性又弱一层。

小胡子:是啊,空口说是很难让人相信,但在中国祖祖辈辈干一件事,延续一个传统倒是挺普遍的,不知道你前段时间看新闻了没有,说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从明末到现在,他们这一家祖祖辈辈都长为袁崇焕守墓,尊祖训、守义气之类的咱先不说,祖辈都在坚持着某一传统在做事,在中国还是普遍存在的,平时咱们看不见罢了,不信你搜搜看,新闻还有。

苏俏不用搜,她前几天确实看到这个新闻了,但这也并不能说服她,于是她又问:

既然他们能祖祖辈辈都能保守这个秘密,为啥还偏偏把书弄丢了呢?最重要的真迹反倒没守住,只守住了250年后公开的一个口头承诺?

小胡子笑了笑,着实感觉到了苏俏的犀利,开口说:这个啊,我也说不大清楚,不过据说当时真本总共就誊抄了十份儿,分给五、六个交情过硬的朋友做保管,不过为了防止万一某个朋友家人靠不住,拿去卖钱或拿出来闯了祸,所以他们每个人拿到的也并非全本,具体怎么分配现在已经搞不清楚了。总之,每个人掌握一部分真本,按照古时虎符的方法,对了暗号,只有几个人凑齐,才能拼出真本,揭开秘密。

然后你也知道,二百多年来中国兵荒马乱的,他的几个朋友也并非大富大贵,几次灾难冲击,有的家族已经荡然无存了,书本也许被藏到某处,或被转托他人,等到要传给后人的时候或许只剩下这个承诺了。——当然,既然这份承诺能守下来,他们不相信十份真本全部丢失,坚信它们这个世界的某一处,还在保藏着,这是他们行动的信条。

苏俏虽然还有些疑问,但也不好再质疑,转而问小胡子: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胡子:说来也巧,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个门派的成员,平时老跟我唠叨这个,说有对红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给他介绍,他们有一个专门聚会的场所,就在西城的细柳营胡同。

苏俏:听起来有点意思,可以带我去看看吗?

小胡子:没问题啊,但这个地方也怪,必须熟人带,生人不让进,下次他们搞活动,我拉上你,留个微信吧?

“哈哈哈哈,真•后四十回,你还真信啊,被骗微信号了吧”
“她哪是被骗,铁定看人是帅哥,主动给的”
“果然帅哥说啥都好使,求被骗”

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苏俏也不示弱:“帅哥就加了怎么着?我这儿还有小哥照片呢,想看的求我!”
......

“嗨!我也没全信,这不是给咱们程大小姐加点新闻么”

程大小姐,叫程一寻,是苏俏大学同学兼最好闺密,性格却是反着的。一个外放,一个沉静,苏俏看似活泼犀利,却有一种格外的冷静,程一寻看似温和缜密,却有一种狡黠的灵气,天生互补。比如俩人大学时一起上课,俩人说悄悄话,程一寻擅长给老师起外号,出人意表又惟妙惟肖,经常把苏俏逗的乐不可支,自己却一副端庄无辜的样子。

所谓“加点新闻”,是苏俏知道程一寻平时对文化感兴趣,红楼梦自然是文化中的文化。

苏俏:@程一寻,到时候咱俩一起去吧
程一寻:人家约你,我可不去,当电灯泡照明吗?
苏俏:我还真需要一个电灯泡——不过说真的,你不好奇吗,他们真有一个聚点一个组织,即便你不信,去看看他们怎么说不好吗,就当多一些见闻好咯。

果然,邀请在这一天来到了。
drad-avatar

drad

程一寻刚要出发,临时发现家里猫跑出去,跟楼下邻居的猫打架,饶有兴致看了一会儿领回家,耽误了时间,于是让苏俏先去,自己随后乘公交车过去。

她似乎已经习惯了被注视的目光,所以即便感觉到了公交车上有人在看自己,也并无太多在意。这个时候,车上的另一侧,就是当时心潮汹涌的余开。

顺着手机导航,穿越两条胡同,来到四合院门前。按了门铃后,有人来开门,程一寻对来人说明来意,参加活动,随即被带领进入。

来人领着程一寻进入院子,经过影壁,步行到垂花门,两边是超手游廊,正中是穿堂,地上放着一个石屏风,转过屏风就是正房大院。这是经典的老北京三进四合院,屋檐雕梁画栋,檐角五脊六兽,气度不凡。她听说过京城四大俱乐部,想必闻名遐迩的“中国会”也是这等架势吧。就在这时候,苏俏迎过来了,说:还好你来得及时,活动刚开始,快进来。

步入正房,摆设全都是现代沙龙摆设。中间位置,摆着三个沙发,1个主讲人,2个对话嘉宾,都穿着中式服装,其中1人还是老外。

听众的座椅位置,以主讲人为中心,呈半圆型围合摆放,每个椅子旁一个小茶几,每个茶几上放着一杯冷萃茶。苏俏领着程一寻找了个空位坐下来,旁边不远就是小胡子,苏俏指点过去,点头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此时,主席台也是寒暄刚过,主讲人开讲了。

主讲人是一个老太太,穿着改良设计过的中式衣衫,满头银丝,温文尔雅,对着来宾娓娓道来。

她说:今天来了不少新面孔,我呢,就是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先从一个历史典故开始吧。

大家知道,中国最古老的一本书什么?对,是《尚书》。是春秋时人人诵读的经典,可是,后来焚书坑儒,这本书就被烧了,消失掉了,后来到汉武帝的时候,一个大官要把孔子故居拆掉,在拆墙的时就重新发现了这本书,经典的失而复得是令人欣喜的,房子因为书也保住了,这就是著名的古文尚书,这件事,也被称为鲁壁藏书。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跟大家说什么?经典是不灭的。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经常会有这样失而复得的事情,比如西晋有汲冢书、清末有甲骨文的发现、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当代有郭店楚简、上博简、清华简等等,历史总会重现它的光辉。

《红楼梦》同样是这样,目前流传的程甲本、戚序本、杨藏本等10几个版本都是错的。后四十回并没有消失,只是被藏在民间的某处。或者一样在墙壁中,在地底下,在某个藏书阁或尘封的旧书库里。记得祖父跟我讲过,真迹有十本,几个家族是分开收藏的,他这辈子是无缘看到了,但是等我年纪足够大了,还是能够等到250年时限,有缘见到真迹,打开其中的秘密。对于世人来说,这是一个艺术瑰宝的复原;对于历史来说,是一个被雪藏重大秘密的重见天日;而对于我个人来说,更是替祖父完成一桩遗愿,了结一个祖辈相传的情结。所以我恳请,大家尽所能找到它,这也是对我们民族的一个大贡献......

话说到这儿,底下的观众已经有不少泪光盈盈,一种历史河流般的空气,在室内缓缓流淌着,大家似乎都进入了一个古今相连的空间,感觉肩负着与古人的期望遥相链接。

主讲老太太姓庄,大家都叫她庄老或庄先生,本名庄心颜,是当年五六个收藏家族其中一个的支脉,曾是某个文学院的教授,现已退休。在真本派的组织中,她是主导者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搜寻,真本派已经找到30多个有祖辈口传承诺的人,他们的职业五花八门,有的是生意人,有的是工人,有的在传媒业,有的是公务员。而这30多个人之外,是一大批希望探求真相的红学爱好者,她深信随着聚拢的人越多,发现真本的可能性就越大,长时间以来,她被一种深刻的使命感支配着。

好似经过一场梦,演讲结束后很久,大家仍沉浸在某种沉甸的情绪里,可能寻找的种子已经在嘉宾心里种下。这个时候,小胡子走过来打招呼,领着他的朋友——在中间沙发作为对话嘉宾的老外走来。

小胡子:感谢二位美女赏光,正式认识一下吧,鄙人姓蒋名茂,这是我的朋友,中文名江月明。江月明很热情地伸手过来握手,连声道:你好你好。

苏俏:你好你好,名字很中国风啊,有画面感。然后她转而对小胡子说:倒是你的名字,蒋茂,听着像假冒.....哈哈

蒋茂:哈哈,假作真时真亦假嘛。又指了指程一寻:不知怎么称呼?
程一寻:哦,我叫程一寻,今天活动蛮新鲜,很长见识,谢谢你的邀请。
蒋茂:客气,我不算啥,主要是月明,今天活动就是他赞助的,地地道道中国通。
江月明:中国通是过奖了,热爱中国文化是真,我大学就是在这儿学的中文,就留在这儿做生意,十来年了,就是希望能尽一些微薄之力吧,今天二位能来,我很荣幸。

一番寒暄之后,大家算是认识了,因活动还有后续,江月明招呼过后又去忙。蒋茂提出机会难得,要请两人吃饭,盛情难却,于是一起出门来。

蒋茂开一辆奔驰车停到门口,两人打开后座门鱼贯而入,关上门,绝尘而去。

余开在咖啡店等中年人走了之后,很是愣了一会儿。开始是有点恐惧,后来是倔脾气上来了,劳资偏要,爱咋咋地。再后来是好奇:这人是谁?女孩她爸?不像。那是干爹?刚冒出这个念头余开就猛锤自己——神经病。

想不通先不管,趁着中午时间,再跑过去看一下——此时他有点魔怔,除了想这个,干别的注意力都无法集中。他快速步行,再次来到胡同口,恰巧就看见一辆奔驰从眼前驶过,停在了四合院门前,紧接着他看见两个女孩走出大门,打开车门,坐进去,开走。再次目击到程一寻的瞬间,余开心里打了个激灵,说不上是惊喜还是泛酸,总之他感觉到额头上的脉突突直跳。

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迅速记住了疾驰远去的车牌号——尽管他不知道记这个有啥用,只是本能地要抓住跟她相关的一切信息。

余开大脑极速旋转,总想抓住点什么,此时他突然想到自己老乡:大毛。大毛大名叫毛志川,跟他从小认识。

余开来自一个北方二线城市,小时候经常去乡下姥姥家玩,每年暑假都会长住。姥姥家村旁有一条河,村里的小朋友总在一起捞鱼,捉泥鳅,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同龄人几乎都认识,大毛是其中最懂水性的一个。

有一年水涨,河水比往年要深,大毛游到深处突然脚抽筋,水中扑腾起来,又呛了水,慌张了喊救命。当时余开就在旁边,他情急之下一面大声喊大人,一面自己扎个猛子去救人。当然,他当时还小,力气是不够的,幸好当时大人离此不远,把两个小鬼捞了上来。自那儿之后,大毛对余开舍身救己的举动一直极为感激。

后来,余开专注学业,跟村里小朋友们渐渐很少联络。而大毛上到初中毕业后,就四处打工,之后来到北京,开始送快递,跟余开重新联络上了。当然,快递行业的满负荷工作状态,致使大毛几乎没有业余时间——虽然余开自己也是加班狗,但相比之下,毕竟处境好得多。几年以来,也仅仅一起撸过2次串,平时就微信偶尔通通话,他也是前不久刚知道大毛负责送这个片区,也是缘分,也该聚下了。

他打开微信发起语音。

余开:忙吗最近
大毛:还是老样子,昨天到11点
余开:我还想说一起撸串呢,抽得开吗?
大毛盘算了一下:那就今晚吧,还是老地方?
余开:老地方,你忙完给我电话,欧了。

晚上9点,烧烤摊上灯火通明,羊肉串点好,毛豆花生刚上,大毛赶过来了。从前微胖的一个人,现在变得黑壮,也算是风里雨里跑出来的。俩人见面热切如初,一人开一瓶啤酒,开撸。

闲话叙过后,余开就问:我问个事儿啊,细柳营胡同是你负责的片区吧?
大毛:是啊,这片儿我跑了快一年了,怎么?
余开:也没啥事儿,就是好奇,胡同有个四合院,门庭很深,还挺气派,你知道是干嘛的么?
大毛:你说的是那个没啥标识的对吧,去过几次,但看不出来是干嘛的,经常搞活动。有几次去送货,看见板子上写红楼梦,然后有不少老外来往,里边装潢讲究得很。
余开:红楼梦?
大毛:但我看这个地方挺怪的。搞得神秘兮兮,也没门牌,长期关着门,生人还不让进,研究红楼梦也用不着这样吧。
余开:不瞒你说,我也觉得这个地儿怪,今天刚留意这个地方,就被人警告了,还搞到我的手机号码,你说怪不怪?
大毛:啥?警告你啥了,别往里瞅?
余开:也不是,说起来复杂,总之你帮我留意下,有啥情况告诉我,可能对我有用。
大毛:没问题,然后端起酒杯说:来,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