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读《明实录-太宗实录》自读翻译卷五

tune-avatar

tune

2022-04-18T14:28:19+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27/njQ6cz7-9cr1KnT1kSg0-sg.jpg.medium.jpg[/img]

建文元年农历十一月,11月4日,燕军行至孤山,得知李景隆屯兵郑村坝,于是燕军还师白河,白河汹涌,无法渡河,此时朱棣得知李景隆驻扎在白河以西。正好此时大雪刚停(小冰河时期,比较冷,11月河北就大雪,想当年在哈尔滨11月也才刚通暖气,刚下雪,明朝是真的冷)。朱棣暗自祈祷:“上天若是要助我,就请将白河冻住(供燕军渡河,事实证明朱棣确实在靖难之役运气很好,不得不说老天帮他)。”当晚燕军拔营,等到黎明,白河果然冻住,于是全军渡河。诸将都为朱棣贺:“此次正如当年光武帝刘秀在滹沱河事迹一样祥瑞,就连老天也在帮助您。”朱棣回:“成败都由上天决定。”正好此时李景隆派都督陈晖带万余骑来侦察,没有相遇;而后陈晖探得燕军已过河,则偷偷跟在燕军身后。朱棣待其军队刚刚渡河,就率精骑攻击,斩杀众多。陈晖率余众赶紧渡河回逃,此时河水忽然解冻,溺死者众。(讲道理史书记载的内容,我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太多描写上天助之的桥段,还是和真实历史有出入,虽然明实录已经很权威了,但估计还要读一读别的历史资料)燕军缴获二十余匹战马,陈晖仅仅自身逃了过去。后又有谍报说,李景隆治军严刻,士兵鞋都来不及穿好就执戟站岗,在雪中站一整夜不能休息,冻死和冻坏手指脚趾的人太多,要打仗的时候连兵器都拿不动。朱棣说:“不考虑天气原因,让自己军队受损,可以不劳而取胜。”于是率领燕军列阵而前,发现南军喧闹不整齐。朱棣说:“趁他们现在喧嚣动乱,可进攻。”于是率领精骑先行进攻,破七营,诸军皆上,从中午打到傍晚。朱棣另派奇兵左右冲阵,大败李景隆(让我想到我解放军纵深穿插战术,也是常攻国民党军侧翼,插死之,看来兵法精髓是一样的)。斩首数万,降者数万尽皆遣散。直到天黑燕军才鸣金收兵。回去时太冷了,都指挥火真把旧马鞍烧了给朱棣取暖(高情商)。有几名士兵也想来烤火,朱棣护卫制止,朱棣说:“这都是我们的兄弟,不要制止,我穿着裘衣都冷,何况他们穿着铠甲拿着刀(冷兵器真的冷,如何获民心)。”将士们听到都很开心。当晚,李景隆舍弃辎重补给,帅军南逃,缴获两万匹马。诸将请求追击,朱棣说:“此战斩首众多,投降的也遣散了,逃走的就不必在追杀了,况且天气太冷,他们冻死饿死的还很多,就不要再杀生了(体现朱棣的仁慈,毕竟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诸将才止。不过当时进攻北平的南军还不知道李景隆败退,还在进攻。朱棣帅兵破四营,其余望风而逃,缴获兵资器仗不计其数。诸将此时叩首说:“之前我等说先守北平,再攻大宁,殿下不同意,真乃是神机妙算,何其神也(真能吹)。”朱棣回道:“我这次只是凑巧罢了,诸将所言确实万全之策,稳妥些,我的方法只是投机取巧不可以用作常法。(还挺谦虚),此后商量军机,各位仍但说无妨,大胆发表自己看看法(不得不说心思确实好,抚慰了众将,不骄纵)。”

11月9号,朱棣回到北平休整,上书朝廷:“臣闻至明者无远而不照,至诚者无远而不格,陛下嗣承大统,为臣民主,盖天下仰望如日月之明也。臣叨奉宗藩,比者见恶权奸横加大恶,将鱼肉其一家,臣之无辜,天地鬼神共所照鉴。前竭肝腑,上书自陈,盖出于危急,迫切之诚,可为至矣。今历三月,未沐垂察而叠发大兵,讨罪不已,是臣虽有至诚,不能上格,陛下虽有至明,不照幽远矣。窃闻朝廷论臣有不轨之是,必欲置臣父子一家于死地不宥也,死非难,但无罪而被极恶之名,以死此为难耳。凡人冤苦则呼天,谨陈其八事之说,惟陛下垂察(以上部分为虚话,就不翻译了,下面朱棣列了被诬告的8条内容,我给翻译下,说明朱棣还是好好说明了一下)”。第一,说我燕山护卫超过所限人数,如今我的三护卫指挥不过20人,镇抚、百户也不够,千户总共不到50人,虽然比规定的多个三五人,但是都是父皇在的时候所授,我怎么敢自己设立。《祖训》里面有说,王府指挥司官并属官随军多少设置,不拘数目,各王府都是这样的,并不是父皇宠幸我,这是奸臣冤枉我啊。第二,说我不应当经常操练军马,这事父皇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祖训》也说我们一个月可以练兵十次或者七八次,如果临时有事或者休息,也可以不必拘泥于次数,我也不敢擅自为之啊。后来父皇驾崩后,我一直在为父皇奔丧,而且也生病了,都没有去过王府外,而军队大半都调去戍边了,留下来的很久没有训练了,北平的官员和百姓都是知道的,这是奸臣冤枉我啊。第三,说我不应该在各卫部选用军官。自陛下继位以来,我都没有管过兵事,更没有任用官员,父皇在的时候奏请任用过三五人,但都是在散卫选的,也没有用过外卫。《祖训》说王府的千户、百户可直接从军队选用,不用各衙门批准,直接请奏陛下。各王府都这样的,而且兵部也有手续文件,臣真是被冤枉的。第四,说我私自收养鞑靼的精兵,燕王府总共也就百余鞑靼人,都是洪武年间归附,父皇命令养着他们,让他们帮忙戍边,当时的诏书都还留着,而且这百余人已经死了四分之一,他们老大也去南京当差了,这真不是我私养,奸臣冤枉我。第五,说我招揽异人,养于王府,真是无稽之谈,如果有,那他们能说出此人叫什么,哪里人,有什么罪?如今他们根本说不出来,这不是骗鬼嘛,这也是奸臣冤枉我啊。第六,说我守御北平城不当,说我不管朝廷制度,更有甚者说我防着朝廷。《祖训》说:“凡王府侍卫,指挥三员,千户六员,百户六员,正旗军六百七十二名,守御王城四门,每三日一次,轮直宿卫,其官军皆三护卫均拨。”臣守国门二十年,一直遵守此则,以前兵部就总调我护卫去戍边,人数只减不增,奸臣冤枉我啊。第七,说我王府过于奢华,这都是父皇所赐啊。我来二十年也没有增加任何东西。燕王府和别的王府看起来有差别是因为如《祖训》说的,北平是旧元大都,所以豪华,这真不是我敢乱来的,奸臣冤枉我!第八,说我二儿子朱高煦过涿州时随意鞭笞驿官,这确实是臣管教不严(真有意思,别的不能承认,但是又不能全是对的,只能拿这种无伤大雅的事来承认错误,就像面试问你,你有什么有缺点哈哈哈)。但是驿官因此说我有不轨之举何以服天下,这是奸臣冤枉我!(有些废话不翻译了)现在诸王中,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都已不在,我又去了,那楚王、蜀王、秦王、晋王也不难去除,宁王无罪却被削去护卫,那我也不能独活,愿陛下去除奸臣!

11月12号,释放遣散守皇陵的士兵。之前遣散俘兵,愿意留着的士兵中有守皇陵的,朱棣哀伤的说:“允文不考虑祖宗,被奸臣利用,连守皇陵的士兵都征用了,天下兵马难道还少了这几人?”于是慰劳其并遣返,仍守皇陵。

黄子澄等知道李景隆战败,没有上报,建文帝问黄子澄:“外面都在传,战事不利,结果怎样?”黄子澄说:“赢了多场,但是现在天气太冷,军队先退回德州,等开春再战,黄子澄派人偷偷告诉李景隆,让他不要上奏实情。”李景隆照做,因为他能当大将军都是黄子澄推荐的,所以言听计从。

(下面真的是一群官方用语檄文,不翻译了)
1400年12月19号攻大同,12月24号到广昌,守备汤胜全城投降。

朱棣的解释信中,每条必带朱元璋,必带皇明祖训,两条一出,建文小儿还有啥话说。

翻译了几篇文章,发现确实可能有篡改之嫌疑,朱棣被夸大的实在是不切实际有点,一个人站在了道德制高点,天助之,民助之,我不信朱棣没有当皇帝的心,写的如此被动,好像一切的错误都在建文。有些细节写得过于粗糙,有点经不起推敲的感觉,同时也不知道具体深入的细节如何,不可考证。只能说助我们了解一个历史的大概,有好的历史细节的书籍推荐可以评论告诉我
Astronymous_EU-avatar

Astronymous_EU

因为我是一个懒人,天干地支也看不太懂,平时实录我都是照抄网页的时间的。第一条信息应该是农历十一月1号吧?西元的话应该是11月28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27/njQ6d6f-em87K26T3cSsg-7k.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27/njQ6d6g-72lfZfT3cSsg-ct.jpg[/img]
Astronymous_EU-avatar

Astronymous_EU

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按道理永乐朝的算比较准的了。之前听老师说,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实录就是永乐朝的,洪武的都是后改的。而且,按道理这些奉天靖难的说法,也不算很过分,史记里面把刘邦的神神怪怪的东西都记下来了,也是传统一部分了。
tune-avatar

tune

[quote][pid=606542755,31667530,1]Reply[/pid] Post by [uid=11422592]那个奶骑叫小荣的说[/uid] (2022-04-27 23:38):

因为我是一个懒人,天干地支也看不太懂,平时实录我都是照抄网页的时间的。第一条信息应该是农历十一月1号吧?西元的话应该是11月28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27/njQ6d6f-em87K26T3cSsg-7k.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27/njQ6d6g-72lfZfT3cSsg-ct.jpg[/img][/quote]对的,我一切都按照农历来说的,没有按照现在的公立纪年,多换算一遍太过麻烦。另外我第一篇翻译的开头的时间确实有误,我没有修改,各位看到的话,可以提出来,但不必纠结,后面的时间大致应该是一致的。感谢
tune-avatar

tune

[quote][pid=606543397,31667530,1]Reply[/pid] Post by [uid=11422592]那个奶骑叫小荣的说[/uid] (2022-04-27 23:41):

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按道理永乐朝的算比较准的了。之前听老师说,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实录就是永乐朝的,洪武的都是后改的。而且,按道理这些奉天靖难的说法,也不算很过分,史记里面把刘邦的神神怪怪的东西都记下来了,也是传统一部分了。[/quote]是的是的,我就把明实录照搬下来,最后会加上我自己的想法,我是不能去修改史书乱人视听了。另外今晚有兄弟给我推荐别的明史书,我也去看看参照对比寻找细节
Astronymous_EU-avatar

Astronymous_EU

Reply to [pid=606546567,31667530,1]Reply[/pid] Post by [uid=63492830]万千心事难寄[/uid] (2022-04-27 23:57)(我说的就是这篇的时间。。。。。应该是1号不是4号吧。。。)
joshua.w03-avatar

joshua.w03

Reply to [pid=606546851,31667530,1]Reply[/pid] Post by [uid=11422592]那个奶骑叫小荣的说[/uid] (2022-04-27 23:58)
太宗文皇帝實錄 卷五 建文元年 十一月 四日
[url]http://sillok.history.go.kr/mc/main.do[/url] 棒子做的《明清实录》
tune-avatar

tune

[quote][pid=606546851,31667530,1]Reply[/pid] Post by [uid=11422592]那个奶骑叫小荣的说[/uid] (2022-04-27 23:58):

(我说的就是这篇的时间。。。。。应该是1号不是4号吧。。。)[/quote]我是按庚午翻译的,没有把他翻成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