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Pin88-冰凝
2021-03-07T12:28:31+00:00
1,提问:对于22-35岁的青年来说,郭嘉是希望他们兢兢业业忠于本职在实体经济上努力拼搏为社会做贡献,
还是希望他们沉迷股市热衷基金,甚至将金融投资偶像化娱乐化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
把问题拔高到这个层级之后,那么基金在“核心资产”上的羊群式操作,对郭嘉与社会而言利弊如何,答案很简单了。
所以先上结论:符合经济与市场规律的真正意义上的慢牛长牛,郭嘉是喜闻乐见并会关心呵护的。
但是集中全市场活跃资金无底线操纵少数“核心资产”,塑造畸形与扭曲的投资氛围,刻意引领国民期望值,是不行的。
简单说:基金会首先玩死自己,继而拖累整个股市。
去年7月1日的所谓大牛市突破,回头来看,就是史上最卑鄙最无耻的一次骗线与换岗,
半年以来交换了数十万亿级别的巨量筹码,尤其是春节前“各种茅”的加速,带着浓浓的末日赶顶味道,
经历了7天春节假期的媒体渲染与口口相传,90后群体里最后一批懵懂稚嫩的年轻人,终于在农历初八加速投入基金怀抱,
以至于出现了“基金经理要上卫视节目”的谣言,所谓大热必死,言必称基金,张口即定投的舆论氛围与话题热度,
已经从根基上动摇了让青年在实体实业上挥洒青春,努力踏实的国本,反而引领了不思劳作躺赢赚钱的时尚与风气,
于是90后这一代人,就这样被基金有意无意地送上了收割台。
2,从地球环境的演变历史来看,人定胜天只是口号,大自然的报复总是结局。
同理,不尊重市场规律硬性用资金拉高,凭借源源不断的后续基金一路碾压市场本能的理性与担忧,
在“核心资产”上单向锁仓加仓,肆无忌惮地冲上云霄,强化全民认知,强化结构牛市,以庙堂之力慑服所有对冲与风控。
那么,一旦这个模式坍塌之后,无与伦比的多杀多,基金赎回潮与被动减持的死亡双螺旋,就是市场的报复。
答应过版主以后理性发言,不再情绪化,所以本帖不再预测具体指数,只提出相关走势的可能演变,以备讨论:
以沪指为例,预计3200附近会有强支撑,之后展开中级反弹,高度和力度存疑,之后再回落考验3200的缺口,
之后可能会在某一个周五收盘在3190左右,之后接下来的周一早晨直接低开,从而形成周线级别的岛形反转,
这个反转成立之后,3200到最高点的高度,就是向下的量度跌幅的高度,具体数值就不说了免得又被喷。
3,去年关于某个点位的预测,是基于我朝科技还没有到质变的逆转时刻,还没有批量涌现自主研发的大型科技企业,
也基于所谓核心资产会用合理温和的方式长牛慢牛,所以我才判断会在24XX - 3100这个箱体长期震荡,
震荡几年之后,等待我朝千亿市值的科技企业集体突围,占领部分世界级别的科技节点,从而引领出一波突破6124的超级牛市。
但是千算万算我也没算到基金会用抱团的方式集中拉高少数大市值的核心资产,从而四两拨千斤直接突破箱体。
这种突破虽然看起来气势磅礴鼓舞人心,但实际上其他三千多只股票,却有很多已经跌破24XX时期的价格。
也就是说很多股票的价格已经符合了“跌破24XX”的判断,但大盘指数依然被少数大市值的各种茅的暴涨所掩盖,失真严重。
当然有人会说,你别管失不失真,你也别管有多少跌破24XX的个股,无论如何沪指就是突破了,就是3700了,你奈我何?
好吧我无可奈何,但事实上账户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近这一个月的走势,看看自己的账户,寒天饮水冷暖自知吧。
而且如果其余三千多只死股继续心电图,核心资产真的开始“哪来回哪去”的话,
那么今年的主线还是牛市的中级调整之后继续创新高吗?包括论坛里那些继续忽悠各种短期调整不改长期趋势的大神们请好自为之。
举例来说,去年11月金龙鱼45元,而两个月之后变成145元,请问这两个月对于公司而言,脱胎换骨质变了?
如果没有质变,那么45元的估值和145元的估值,必定有一个是错的,错的是哪个?答案显而易见。
也就是说长期而言,金龙鱼回归45元是历史的必然,而如果很多核心资产都这样原地回归,那么被裹挟而上的指数,一样会被裹挟而( )。
4,不过即便在这样的大环境判断之下,资金本身的获利需求,以及郭嘉维持盘面温度的情绪需求,以及游资对部分资讯的把握与挖掘,
也会一直有级别不等的脉冲或者中级反弹。上半年的元器件和有色第二波,会有不少能刷新历史新高的独行侠。
5,去年我记得发过一个名单,对一些当时的热点个股做了个大致预期,由于没有估算到基金抱团的力量,没有估算到基金的无耻程度。
所以在畸形的推高模式之下,有很多估值与实际股价相差巨大,但我坚持认为随着市场本身规律起作用,估值体系早晚会回归正常。
另外即便在这种成疯成魔的大环境下,依然还是有一些估值是相对正确的,比如:
000063中兴通讯目标30,已达到。002007华兰生物目标35,已达到。603160汇顶科技目标130,已达到。300136信维通信目标35,已达到。
300601康泰生物目标130,已达到。600196复星医药目标35,马上到。600030中信证券目标20,即将到。600536中国软件目标45,即将到。
600211西藏药业目标38,即将到。603986兆易创新目标150,明天到。
所以今天做一下这个风险名单的2.0版,着重分析一些大热股票,以期从不同的方向与角度给新人多点估值体系的选择,以免一边倒地执着看多疯狂吹票。
这个名单主要是基于今天(3月15日成交金额或者换手率比较高的部分国民大热股票)
茅台以及白酒全体,是神,是永远吟唱在北半球上空的史诗,是闪耀着国民信仰与人文气息的传世珍藏,我等凡人不配评论,欣赏即可。
光伏系目标:隆基目标38,通威目标19,阳光电源目标35。
隆基可能的走势之一,是60止跌之后中级反弹至80一线,之后主跌浪补38元缺口,这个走势的逻辑如下:
不管光伏身上的光环有多么炫目逼人,他本质上是依然为发电企业服务的,对于终端用户而言,我用的电是火电水电还是光伏风电都没有意义,
我只在乎电价的高低。因为你吹出天花烂坠来,电最后还是要并网的,我一个小企业不可能为了你光伏发出来的电而多掏一分钱。
既然如此,下游光伏发电企业的最终估值,只能比火电水电企业稍高一些,而不可能高出几倍十几倍。
而且说白了隆基的护城河并不是革命性的企业研发,而且国内企业在光伏行业的大规模涌入投资,意味着未来边际利润趋缓,中期面临挑战。
所以去年300亿的营收,给出5倍的市值1500亿是合理的,对应股价40元左右,遵循沪市缺口必补的宿命,38元是应有之意。
锂电系目标:宁德目标100,比亚迪目标90,亿纬锂能目标35,赣锋锂业目标50。
宁德可能的走势之一,是年线230止跌反弹至300一线,之后考验180高瓴支撑,防守失败最终回归制造企业的估值100,这个走势的逻辑如下:
再次重申宁德没有国家级的科技团队基础,也没有世界级的研发成果,更没有革命性的行业发展路线图,他只是制造,制造,制造。
这种夜半心虚的基础从他近半年疯狂投资上下游可见一斑,所以他的护城河是否存在都存疑,至少赶不上隆基的深厚。
而且不说宁德未来的估值是否能支撑故事,单就高瓴被神话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又一次造神的即将终结。
因为真正的熊市要杀的就是这种过于招摇而且高调行事的头牌,这不是高瓴的错,而是木秀于林的落叶结局。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出来混早晚要还”,当初宁德迈瑞直接把创业板指数拉上天,但还是没能突破4000点,说明创业板的新经济新气象新成分股,
依然只是对当年王者行情的一次致敬。至少三五年内,我朝的科技企业,以及创业板指数,和科创板指数,只能是消化与蛰伏,卧薪尝胆,谋定而后动。
泛电子系目标:科大讯飞20,海康目标35,立讯目标25,歌尔目标20,长电20,士兰微15。
科大可能的走势之一,是在38元千天线附近横盘吸引73亿的融资盘补仓摊低成本,之后破位主跌至20,这个走势的逻辑如下:
一方面是语音智能的蓝海会被陆续证伪,实际上语音智能与图像智能在应用方面不是一个数量级,市场有限。另方面是他路线错误转型艰难。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杀融资,科大里面基金不多,个人融资多,所以融资盘不割肉到30亿以下,就无底可言。
其他诸如海康立讯等已经相继破位,短期看不到止跌理由与资金冲动,半导体就更别说了,而且连华为目前来看在消费领域也步履艰难。
医疗生物目标:迈瑞目标210,恒瑞目标55,长春高新目标120,康泰生物目标80,华大基因目标60,上海莱士退市。
迈瑞可能的走势之一,是阴跌至五百天均线260,之后反弹至密集成交区360一线,之后回落并最终去考验210跳空缺口,这个走势的逻辑如下:
与宁德类似他也逃不脱制造型企业的局限,毕竟我朝在医药与器械的高端领域与对手的差距不是朝夕可至的,所以目前四五千亿的估值明显有情怀加成,
而且这个高估值还有个原因是去年被一线资金利用,与宁德一起将创业板指数打飞的工具人,所以工具人就要有工具人的自觉,先行谢幕,蓄芳待来年。
另外对于长春高新而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医药长线不败的神话在通策医疗率先崩盘之后,长春的压力非常之大,
如果纯粹讲投资价值的话,我想请问每年每股8毛钱的分红真的对得起目前400元的价格吗?
如果单纯技术上看,大型双头520 -- 318 即将成立,一旦颈线破位之后量度目标120。这也将极大影响医疗生物整体的估值信仰。
其他重要股目标:科创板长线必死,中芯目标27发行价,沪硅目标3.9发行价,寒武纪目标64发行价,
而国盾量子会和光启技术一样,最终将被证明是国内证券市场最大的科技骗局目标ST退市。
东财以及证券股可谓是杀人诛心,可能的走势之一是24年线企稳之后反弹至30构造右肩完成,之后主跌至15元。
三一重工质地优良,然而怀璧其罪,未来基金双螺旋的长期受害者,虽然明显是错杀,但25元不可避免。
爱尔眼科,看不懂。但是既然70元左右天量换手,离场资金想重新进场对折是起码的,加上创业板指数雪崩可见35元。
其他短期热点之类的就不说了昙花一现。
总之今年预计风控为主,短多为辅(元器件,有色第二波),上述名单只是从不同角度给出的估值逻辑之一,见仁见智,本楼不编辑,等待检验。
还是希望他们沉迷股市热衷基金,甚至将金融投资偶像化娱乐化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
把问题拔高到这个层级之后,那么基金在“核心资产”上的羊群式操作,对郭嘉与社会而言利弊如何,答案很简单了。
所以先上结论:符合经济与市场规律的真正意义上的慢牛长牛,郭嘉是喜闻乐见并会关心呵护的。
但是集中全市场活跃资金无底线操纵少数“核心资产”,塑造畸形与扭曲的投资氛围,刻意引领国民期望值,是不行的。
简单说:基金会首先玩死自己,继而拖累整个股市。
去年7月1日的所谓大牛市突破,回头来看,就是史上最卑鄙最无耻的一次骗线与换岗,
半年以来交换了数十万亿级别的巨量筹码,尤其是春节前“各种茅”的加速,带着浓浓的末日赶顶味道,
经历了7天春节假期的媒体渲染与口口相传,90后群体里最后一批懵懂稚嫩的年轻人,终于在农历初八加速投入基金怀抱,
以至于出现了“基金经理要上卫视节目”的谣言,所谓大热必死,言必称基金,张口即定投的舆论氛围与话题热度,
已经从根基上动摇了让青年在实体实业上挥洒青春,努力踏实的国本,反而引领了不思劳作躺赢赚钱的时尚与风气,
于是90后这一代人,就这样被基金有意无意地送上了收割台。
2,从地球环境的演变历史来看,人定胜天只是口号,大自然的报复总是结局。
同理,不尊重市场规律硬性用资金拉高,凭借源源不断的后续基金一路碾压市场本能的理性与担忧,
在“核心资产”上单向锁仓加仓,肆无忌惮地冲上云霄,强化全民认知,强化结构牛市,以庙堂之力慑服所有对冲与风控。
那么,一旦这个模式坍塌之后,无与伦比的多杀多,基金赎回潮与被动减持的死亡双螺旋,就是市场的报复。
答应过版主以后理性发言,不再情绪化,所以本帖不再预测具体指数,只提出相关走势的可能演变,以备讨论:
以沪指为例,预计3200附近会有强支撑,之后展开中级反弹,高度和力度存疑,之后再回落考验3200的缺口,
之后可能会在某一个周五收盘在3190左右,之后接下来的周一早晨直接低开,从而形成周线级别的岛形反转,
这个反转成立之后,3200到最高点的高度,就是向下的量度跌幅的高度,具体数值就不说了免得又被喷。
3,去年关于某个点位的预测,是基于我朝科技还没有到质变的逆转时刻,还没有批量涌现自主研发的大型科技企业,
也基于所谓核心资产会用合理温和的方式长牛慢牛,所以我才判断会在24XX - 3100这个箱体长期震荡,
震荡几年之后,等待我朝千亿市值的科技企业集体突围,占领部分世界级别的科技节点,从而引领出一波突破6124的超级牛市。
但是千算万算我也没算到基金会用抱团的方式集中拉高少数大市值的核心资产,从而四两拨千斤直接突破箱体。
这种突破虽然看起来气势磅礴鼓舞人心,但实际上其他三千多只股票,却有很多已经跌破24XX时期的价格。
也就是说很多股票的价格已经符合了“跌破24XX”的判断,但大盘指数依然被少数大市值的各种茅的暴涨所掩盖,失真严重。
当然有人会说,你别管失不失真,你也别管有多少跌破24XX的个股,无论如何沪指就是突破了,就是3700了,你奈我何?
好吧我无可奈何,但事实上账户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近这一个月的走势,看看自己的账户,寒天饮水冷暖自知吧。
而且如果其余三千多只死股继续心电图,核心资产真的开始“哪来回哪去”的话,
那么今年的主线还是牛市的中级调整之后继续创新高吗?包括论坛里那些继续忽悠各种短期调整不改长期趋势的大神们请好自为之。
举例来说,去年11月金龙鱼45元,而两个月之后变成145元,请问这两个月对于公司而言,脱胎换骨质变了?
如果没有质变,那么45元的估值和145元的估值,必定有一个是错的,错的是哪个?答案显而易见。
也就是说长期而言,金龙鱼回归45元是历史的必然,而如果很多核心资产都这样原地回归,那么被裹挟而上的指数,一样会被裹挟而( )。
4,不过即便在这样的大环境判断之下,资金本身的获利需求,以及郭嘉维持盘面温度的情绪需求,以及游资对部分资讯的把握与挖掘,
也会一直有级别不等的脉冲或者中级反弹。上半年的元器件和有色第二波,会有不少能刷新历史新高的独行侠。
5,去年我记得发过一个名单,对一些当时的热点个股做了个大致预期,由于没有估算到基金抱团的力量,没有估算到基金的无耻程度。
所以在畸形的推高模式之下,有很多估值与实际股价相差巨大,但我坚持认为随着市场本身规律起作用,估值体系早晚会回归正常。
另外即便在这种成疯成魔的大环境下,依然还是有一些估值是相对正确的,比如:
000063中兴通讯目标30,已达到。002007华兰生物目标35,已达到。603160汇顶科技目标130,已达到。300136信维通信目标35,已达到。
300601康泰生物目标130,已达到。600196复星医药目标35,马上到。600030中信证券目标20,即将到。600536中国软件目标45,即将到。
600211西藏药业目标38,即将到。603986兆易创新目标150,明天到。
所以今天做一下这个风险名单的2.0版,着重分析一些大热股票,以期从不同的方向与角度给新人多点估值体系的选择,以免一边倒地执着看多疯狂吹票。
这个名单主要是基于今天(3月15日成交金额或者换手率比较高的部分国民大热股票)
茅台以及白酒全体,是神,是永远吟唱在北半球上空的史诗,是闪耀着国民信仰与人文气息的传世珍藏,我等凡人不配评论,欣赏即可。
光伏系目标:隆基目标38,通威目标19,阳光电源目标35。
隆基可能的走势之一,是60止跌之后中级反弹至80一线,之后主跌浪补38元缺口,这个走势的逻辑如下:
不管光伏身上的光环有多么炫目逼人,他本质上是依然为发电企业服务的,对于终端用户而言,我用的电是火电水电还是光伏风电都没有意义,
我只在乎电价的高低。因为你吹出天花烂坠来,电最后还是要并网的,我一个小企业不可能为了你光伏发出来的电而多掏一分钱。
既然如此,下游光伏发电企业的最终估值,只能比火电水电企业稍高一些,而不可能高出几倍十几倍。
而且说白了隆基的护城河并不是革命性的企业研发,而且国内企业在光伏行业的大规模涌入投资,意味着未来边际利润趋缓,中期面临挑战。
所以去年300亿的营收,给出5倍的市值1500亿是合理的,对应股价40元左右,遵循沪市缺口必补的宿命,38元是应有之意。
锂电系目标:宁德目标100,比亚迪目标90,亿纬锂能目标35,赣锋锂业目标50。
宁德可能的走势之一,是年线230止跌反弹至300一线,之后考验180高瓴支撑,防守失败最终回归制造企业的估值100,这个走势的逻辑如下:
再次重申宁德没有国家级的科技团队基础,也没有世界级的研发成果,更没有革命性的行业发展路线图,他只是制造,制造,制造。
这种夜半心虚的基础从他近半年疯狂投资上下游可见一斑,所以他的护城河是否存在都存疑,至少赶不上隆基的深厚。
而且不说宁德未来的估值是否能支撑故事,单就高瓴被神话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又一次造神的即将终结。
因为真正的熊市要杀的就是这种过于招摇而且高调行事的头牌,这不是高瓴的错,而是木秀于林的落叶结局。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出来混早晚要还”,当初宁德迈瑞直接把创业板指数拉上天,但还是没能突破4000点,说明创业板的新经济新气象新成分股,
依然只是对当年王者行情的一次致敬。至少三五年内,我朝的科技企业,以及创业板指数,和科创板指数,只能是消化与蛰伏,卧薪尝胆,谋定而后动。
泛电子系目标:科大讯飞20,海康目标35,立讯目标25,歌尔目标20,长电20,士兰微15。
科大可能的走势之一,是在38元千天线附近横盘吸引73亿的融资盘补仓摊低成本,之后破位主跌至20,这个走势的逻辑如下:
一方面是语音智能的蓝海会被陆续证伪,实际上语音智能与图像智能在应用方面不是一个数量级,市场有限。另方面是他路线错误转型艰难。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杀融资,科大里面基金不多,个人融资多,所以融资盘不割肉到30亿以下,就无底可言。
其他诸如海康立讯等已经相继破位,短期看不到止跌理由与资金冲动,半导体就更别说了,而且连华为目前来看在消费领域也步履艰难。
医疗生物目标:迈瑞目标210,恒瑞目标55,长春高新目标120,康泰生物目标80,华大基因目标60,上海莱士退市。
迈瑞可能的走势之一,是阴跌至五百天均线260,之后反弹至密集成交区360一线,之后回落并最终去考验210跳空缺口,这个走势的逻辑如下:
与宁德类似他也逃不脱制造型企业的局限,毕竟我朝在医药与器械的高端领域与对手的差距不是朝夕可至的,所以目前四五千亿的估值明显有情怀加成,
而且这个高估值还有个原因是去年被一线资金利用,与宁德一起将创业板指数打飞的工具人,所以工具人就要有工具人的自觉,先行谢幕,蓄芳待来年。
另外对于长春高新而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医药长线不败的神话在通策医疗率先崩盘之后,长春的压力非常之大,
如果纯粹讲投资价值的话,我想请问每年每股8毛钱的分红真的对得起目前400元的价格吗?
如果单纯技术上看,大型双头520 -- 318 即将成立,一旦颈线破位之后量度目标120。这也将极大影响医疗生物整体的估值信仰。
其他重要股目标:科创板长线必死,中芯目标27发行价,沪硅目标3.9发行价,寒武纪目标64发行价,
而国盾量子会和光启技术一样,最终将被证明是国内证券市场最大的科技骗局目标ST退市。
东财以及证券股可谓是杀人诛心,可能的走势之一是24年线企稳之后反弹至30构造右肩完成,之后主跌至15元。
三一重工质地优良,然而怀璧其罪,未来基金双螺旋的长期受害者,虽然明显是错杀,但25元不可避免。
爱尔眼科,看不懂。但是既然70元左右天量换手,离场资金想重新进场对折是起码的,加上创业板指数雪崩可见35元。
其他短期热点之类的就不说了昙花一现。
总之今年预计风控为主,短多为辅(元器件,有色第二波),上述名单只是从不同角度给出的估值逻辑之一,见仁见智,本楼不编辑,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