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zzy~
2022-07-10T04:39:07+00:00
史书范围限定是从春秋到清史(仅限正史)(是的,仅限华夏史)
然后有这么个老哥数理化不及格水平。但是上述史书都读过并且大概理解(说出某历史事件他能说出前因后果)
这么一个老哥扔到欧洲(西欧)中世纪(1066)当个小男爵理论能混成啥样?
给他划分个五维属性
外交/军事/管理/计谋/学识
没啥吊用。
我大学就学的这个。
一般人读了大概率就是看剧看得明白点,该搬砖搬砖,996走起来。
Reply to [pid=625267425,32690945,1]Reply[/pid] Post by [uid=62333958]蕭拂雪[/uid] (2022-07-15 12:59)
咦?我隐约记得一句话“读史以明智”……难道我记错了?
人类能从历史上唯一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在历史中吸取教训[s:ac:哭笑]
所以看完了也屁用没有
你非要限定一个地区的正史那肯定用处不大[s:ac:哭笑]
史类给我个人最大的启发,大概就是,一切行为/语言/事件,这些表象下面,永远是利益驱动。或者说,人都是带着目的性行动。
举个例子,向来怂兮兮的泥潭,最近开了个cos区[s:ac:哭笑]
光读作用不大。
只有能够真正付诸实践的人看看之前的案例能比较有用。
[quote][pid=625269123,32690945,1]Reply[/pid] Post by [uid=38808100]YuujinA_[/uid] (2022-07-15 13:07):
史类给我个人最大的启发,大概就是,一切行为/语言/事件,这些表象下面,永远是利益驱动。或者说,人都是带着目的性行动。
举个例子,向来怂兮兮的泥潭,最近开了个cos区[s:ac:哭笑][/quote]cos区可真不错[s:a2:干杯]
读史明智不是单纯记住历史事件,还要理解为什么会发生
比如一次农民起义,表相就是农民活不下去。那为什么呢?天灾人祸,苛捐杂税还是兵乱?这些原因背后又是什么?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形态来看,是门阀?士族,勋贵,皇室,兼并?外敌入侵?等等等等
再进一步就是结合生产力生产关系科技水平等等细分。可能还要具体到地方县志这些去看。
单纯看史料可能太枯燥,但分析过程不一定。比如之前看亲王写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个地方税种,背后相关能扯出一大堆。他书里一步步关联分析还挺有意思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思路总是没问题的
[quote][pid=625268047,32690945,1]Reply[/pid] Post by [uid=62557626]坚强君[/uid] (2022-07-15 13:02):
咦?我隐约记得一句话“读史以明智”……难道我记错了?[/quote]读史明志 知古鉴今
人类从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类似的情况。但是前提是人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独立思考能力,才能以史为镜。不然就是按图索骥。落得一个“古人岂欺我哉”的笑话
光看别人给你看到的东西能感悟到的真的不多,b站有些选段,有些教授都会跟你讲,有些东西老师会告诉你但是它绝对不会写在书本上。就像经济学的本质就是抢[s:ac:喘],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只是掩盖这个目的
[quote][pid=625268047,32690945,1]Reply[/pid] Post by [uid=62557626]坚强君[/uid] (2022-07-15 13:02):
咦?我隐约记得一句话“读史以明智”……难道我记错了?[/quote]正史是献礼工程,皇帝又不看的,不然怎么元史里骂朱元璋是贼都没被发现?
我觉得不单单读史,你看经典文学的看多了也能明白很多东西,也能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就日常比较常见的红楼梦,毛姆,余华,鲁迅这样的,上来就读史我觉得会很闷,当然这是个人见解。
最重要的是气运(或者说是运气),再苟或者机关算尽也有算不到的地方,说不准就被一个历史的大浪拍死,为什么出现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就是因为不可控的事情太多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还真不一定是他们当代最聪明了,只是相对聪明的人中运气最好的。也就是现在说的平台的能力与个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