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_Banana
2024-04-18T03:40:55+00:00
“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4月24日,在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披露了我国深空探测重点任务和国际月球科研站有关情况。
楼主总结:
1,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对地球4000万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进行伴飞探测和取样返回。
2,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3,已经开始筹划建设世界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同时深化论证天问四号探测任务,实现木星及其卫星环绕探测,随后抵达天王星。
4,已经开展了小行星防御计划,预计在2027年前后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并在轨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
5,本世纪中叶,我国还计划发射新型动力航天器,飞抵80-100AU太阳系边际,对极远、极暗、极寒的未知区域开展科学探测,有望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上树立新的丰碑。
6,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将计划按照两个阶段分步实施,计划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齐备、要素基本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开展常态化科学实验活动和一定规模的资源开发利用。
7,204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拓展型,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建成功能完善、相当规模、稳定运行的设备设施,开展月基综合性科学研究和深度资源开发利用,为载人登陆火星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和科学实验研究。
8,嫦娥六号将于近期实施发射,执行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南极环境与资源勘察;嫦娥八号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试验。
9,国际月球科研站是我国发起,联合多国共同研制建设,在月球表面与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科学实验设施。
10,国际月球科研站由月面段、月轨段和地面段构成,由能源动力系统、指挥信息系统和月面运输系统等基础设施组成,具备能源供应、中枢控制、通信导航、地月往返、月面科研等功能。
未来,我国将打造“五五五工程”,欢迎50个国家、500家国际科研机构和5000名海外科研人员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携手一道共同建设和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这一大科学工程,共同管理科研站设施,共享科研成果。
楼主总结:
1,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对地球4000万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进行伴飞探测和取样返回。
2,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3,已经开始筹划建设世界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同时深化论证天问四号探测任务,实现木星及其卫星环绕探测,随后抵达天王星。
4,已经开展了小行星防御计划,预计在2027年前后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并在轨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
5,本世纪中叶,我国还计划发射新型动力航天器,飞抵80-100AU太阳系边际,对极远、极暗、极寒的未知区域开展科学探测,有望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上树立新的丰碑。
6,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将计划按照两个阶段分步实施,计划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齐备、要素基本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开展常态化科学实验活动和一定规模的资源开发利用。
7,204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拓展型,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建成功能完善、相当规模、稳定运行的设备设施,开展月基综合性科学研究和深度资源开发利用,为载人登陆火星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和科学实验研究。
8,嫦娥六号将于近期实施发射,执行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南极环境与资源勘察;嫦娥八号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试验。
9,国际月球科研站是我国发起,联合多国共同研制建设,在月球表面与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科学实验设施。
10,国际月球科研站由月面段、月轨段和地面段构成,由能源动力系统、指挥信息系统和月面运输系统等基础设施组成,具备能源供应、中枢控制、通信导航、地月往返、月面科研等功能。
未来,我国将打造“五五五工程”,欢迎50个国家、500家国际科研机构和5000名海外科研人员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携手一道共同建设和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这一大科学工程,共同管理科研站设施,共享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