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3F
2024-08-03T08:55:54+00:00
德约和郑钦文,最重视奥运金牌的两人实现了愿望
对奥运金牌的重视,中国的传统是最深厚的。虽然嘴上说金牌得很多了,随便了,但是比赛真展开了,所有的社会新闻都得让路。电视收视率也说明了一切。
奥运在网球选手中的地位,属于量子态。有时它很重要,有时又没什么意义。有资格打ATP和WTA选手们,需要挣钱养活团队,命根子是积分和排名,是生存的必须和本能,最高原则是挣积分冲保排名。它不是开玩笑的,这是职业网球。
制度保证了250、500、1000分的巡回赛都要认真打,更不用说2000积分的四大满贯。所以,ATP和WTA的小比赛都挺有看头。我经常晚上到睡前看看有啥网球直播,不时能发现一些不错的比赛,中国球员都不少。几乎所有人都是拼命的姿态,要把网那边的对手干掉,后面的团队不允许选手乱来。我喜欢这种网子两边人一拍拍顶,或拼尽全力、或者巧妙战术,最后对手被打死的感觉,场面上精彩的球不少。所以,网球的观众是不少的,这是职业网球能每周都办比赛的根基。
而奥运网球,没有积分,也没有奖金,完全就是为国家作贡献,为了荣誉。如果打到了前三名,那还有些意义。如果没进四强,也基本不会有新闻、转播、流量、荣誉,等于白跑一套,没有任何收获,还要损失参与500、1000分赛事的机会。郑钦文、斯瓦泰克等人都退出了WTA1000多伦多站,世界前十只有3人参赛,参加奥运打到后面,这个比赛就得放弃了。
因此,我们会发现有许多高手都不参加奥运网球赛,即使排名很前。高手即使拼命打到了牌子,对职业生涯的帮助也不大。这是普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但是,奥运网球单打绝不是随便打的。也会有一些顶尖高手,非常重视。一类是德约、斯瓦泰克这样的,赚钱已经够多了,积分排名都是浮云,必然是一直在塔尖的。他们已经是国家英雄,还有超出国家的商业价值,全球品牌会赞助。这时,人们心中对于国家荣誉的本能就会涌现,就如德约说,“奥运金牌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成功”。
斯瓦泰克也有为波兰夺取金牌的责任(波兰到8月5日仍只有1银3铜),在法网场地上奥运金牌,法网三连冠,20多场不败,没开打的时候,夺冠赔率就低到1.3。斯瓦泰克甚至有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对郑钦文半决赛给出了36个非受迫性失误的离谱数据,绝对不是潇洒走一回玩票。
还有阿尔卡拉斯,21岁就4满贯,在这个级别,他已经把目标瞄准了费纳德的20满贯(以前不可思议,但三人同期都实现了),以及三人都很看重的奥运金牌,追求全满贯、金满贯的历史地位。大满贯一年4次,错失机会丢几个都算正常,机会多得是。但是奥运,4年一次,机会只有大满贯的四分之一。强如费德勒、德约,都是多年打不到。所以,阿尔卡拉斯冲击奥运金牌的机会也没多少次。这次没成,25岁、29岁、33岁,基本只有3次了,很难还是想象如德约那样37还能园梦。阿尔卡拉斯绝对会非常重视决赛机会,打出了很高水平。
在这些顶尖高手里,德约是最重视、最想要奥运金牌的。他的历史地位只差这块拼图了,在网坛只缺这个了,也只有一次机会了。所以奥运每场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大满贯决赛。他可以一个月前在温网决赛0:3输阿尔卡拉斯,但会把状态提升到最高,奥运决赛2:0抢七胜回来。
郑钦文和这几位渴望金牌的顶尖高手不同,她并没有太高的网坛地位,进一次大满贯决赛只能算是一流好手,完全谈不上网坛地位,更不可能谈什么“夺金任务”。如果生在一些小国,她本应该象其它一流好手一样,放弃参赛,去挣排名和奖金。
但是!郑钦文的心态也许是所有选手中最特殊的。她既不是实力强大想要网坛历史地位,也没有国家任务,完全就是内心有真正的“我想要这个”的强大动力。当然,有了奥运金牌,商业价值会大增,但那是以后的事。不考虑这些,因为中国社会的观念,郑钦文也会毫不犹豫用大满贯冠军换一个奥运金牌。
这让郑钦文在奥运赛场上完全蜕变了。我时常看郑钦文的比赛直播,然后气得关机睡觉,打得什么玩意儿。被实力远不如自己的弄死,月亮球不会打,低排名的打不死不崩,自己就崩了。今年犯病特别厉害,去年也不少这种事。感觉就是不会打比赛,空有一些不错的武器。
但是奥运的几场球真不一样了。后面四场球的对手,纳瓦罗(富二代不差钱来打荣誉)、科贝尔(前世一退役前来打荣誉)、斯瓦泰克(来拿下必然属于她的荣誉)、维基奇(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的荣誉)都很强大,绝对是郑钦文连续对战过的最强大对手组合。这四场球能赢下来,我是不敢相信的。
过程也是,完全蜕变了,会打球了,不着急了,耐心了。不是一拍干死对方,不是靠发球,而是一拍拍耐心地等机会。耐心的回报是不可思议的,对手真的崩了,强如斯瓦泰克,居然崩了!
这四场球打完,可以说奥运金牌是大收获,但更大的收获是球技突破了。女子有时就是这样,忽然就会打了,就很厉害了,对顶尖高手能赢了。四年有16个大满贯的机会,八年32次机会。已经有奥运金牌和四场悟道球经验的郑钦文,必然会超过李娜的2满贯、4决赛。
对奥运金牌的重视,中国的传统是最深厚的。虽然嘴上说金牌得很多了,随便了,但是比赛真展开了,所有的社会新闻都得让路。电视收视率也说明了一切。
奥运在网球选手中的地位,属于量子态。有时它很重要,有时又没什么意义。有资格打ATP和WTA选手们,需要挣钱养活团队,命根子是积分和排名,是生存的必须和本能,最高原则是挣积分冲保排名。它不是开玩笑的,这是职业网球。
制度保证了250、500、1000分的巡回赛都要认真打,更不用说2000积分的四大满贯。所以,ATP和WTA的小比赛都挺有看头。我经常晚上到睡前看看有啥网球直播,不时能发现一些不错的比赛,中国球员都不少。几乎所有人都是拼命的姿态,要把网那边的对手干掉,后面的团队不允许选手乱来。我喜欢这种网子两边人一拍拍顶,或拼尽全力、或者巧妙战术,最后对手被打死的感觉,场面上精彩的球不少。所以,网球的观众是不少的,这是职业网球能每周都办比赛的根基。
而奥运网球,没有积分,也没有奖金,完全就是为国家作贡献,为了荣誉。如果打到了前三名,那还有些意义。如果没进四强,也基本不会有新闻、转播、流量、荣誉,等于白跑一套,没有任何收获,还要损失参与500、1000分赛事的机会。郑钦文、斯瓦泰克等人都退出了WTA1000多伦多站,世界前十只有3人参赛,参加奥运打到后面,这个比赛就得放弃了。
因此,我们会发现有许多高手都不参加奥运网球赛,即使排名很前。高手即使拼命打到了牌子,对职业生涯的帮助也不大。这是普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但是,奥运网球单打绝不是随便打的。也会有一些顶尖高手,非常重视。一类是德约、斯瓦泰克这样的,赚钱已经够多了,积分排名都是浮云,必然是一直在塔尖的。他们已经是国家英雄,还有超出国家的商业价值,全球品牌会赞助。这时,人们心中对于国家荣誉的本能就会涌现,就如德约说,“奥运金牌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成功”。
斯瓦泰克也有为波兰夺取金牌的责任(波兰到8月5日仍只有1银3铜),在法网场地上奥运金牌,法网三连冠,20多场不败,没开打的时候,夺冠赔率就低到1.3。斯瓦泰克甚至有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对郑钦文半决赛给出了36个非受迫性失误的离谱数据,绝对不是潇洒走一回玩票。
还有阿尔卡拉斯,21岁就4满贯,在这个级别,他已经把目标瞄准了费纳德的20满贯(以前不可思议,但三人同期都实现了),以及三人都很看重的奥运金牌,追求全满贯、金满贯的历史地位。大满贯一年4次,错失机会丢几个都算正常,机会多得是。但是奥运,4年一次,机会只有大满贯的四分之一。强如费德勒、德约,都是多年打不到。所以,阿尔卡拉斯冲击奥运金牌的机会也没多少次。这次没成,25岁、29岁、33岁,基本只有3次了,很难还是想象如德约那样37还能园梦。阿尔卡拉斯绝对会非常重视决赛机会,打出了很高水平。
在这些顶尖高手里,德约是最重视、最想要奥运金牌的。他的历史地位只差这块拼图了,在网坛只缺这个了,也只有一次机会了。所以奥运每场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大满贯决赛。他可以一个月前在温网决赛0:3输阿尔卡拉斯,但会把状态提升到最高,奥运决赛2:0抢七胜回来。
郑钦文和这几位渴望金牌的顶尖高手不同,她并没有太高的网坛地位,进一次大满贯决赛只能算是一流好手,完全谈不上网坛地位,更不可能谈什么“夺金任务”。如果生在一些小国,她本应该象其它一流好手一样,放弃参赛,去挣排名和奖金。
但是!郑钦文的心态也许是所有选手中最特殊的。她既不是实力强大想要网坛历史地位,也没有国家任务,完全就是内心有真正的“我想要这个”的强大动力。当然,有了奥运金牌,商业价值会大增,但那是以后的事。不考虑这些,因为中国社会的观念,郑钦文也会毫不犹豫用大满贯冠军换一个奥运金牌。
这让郑钦文在奥运赛场上完全蜕变了。我时常看郑钦文的比赛直播,然后气得关机睡觉,打得什么玩意儿。被实力远不如自己的弄死,月亮球不会打,低排名的打不死不崩,自己就崩了。今年犯病特别厉害,去年也不少这种事。感觉就是不会打比赛,空有一些不错的武器。
但是奥运的几场球真不一样了。后面四场球的对手,纳瓦罗(富二代不差钱来打荣誉)、科贝尔(前世一退役前来打荣誉)、斯瓦泰克(来拿下必然属于她的荣誉)、维基奇(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的荣誉)都很强大,绝对是郑钦文连续对战过的最强大对手组合。这四场球能赢下来,我是不敢相信的。
过程也是,完全蜕变了,会打球了,不着急了,耐心了。不是一拍干死对方,不是靠发球,而是一拍拍耐心地等机会。耐心的回报是不可思议的,对手真的崩了,强如斯瓦泰克,居然崩了!
这四场球打完,可以说奥运金牌是大收获,但更大的收获是球技突破了。女子有时就是这样,忽然就会打了,就很厉害了,对顶尖高手能赢了。四年有16个大满贯的机会,八年32次机会。已经有奥运金牌和四场悟道球经验的郑钦文,必然会超过李娜的2满贯、4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