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echips
2020-05-03T02:41:27+00:00
上班摸鱼无聊,发个水帖
楼主是做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的,自己尽调过10多个医院、还有很多医药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药配送企业,这个医药链条上的返利制度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现象
消费者(患者)最后支付的药费,和药厂的成本相比,毛利大约在95%,这么庞大的利润空间,并不是药厂自己独吞的,各级的返利本质上就是把消费者(患者)支付的药费,在整个产业利益链条上分配,医生/医院是大头
试想一个大三甲科室负责人,一般经历了什么?高考时候出类拔萃,进入医学院学习,别的专业4年毕业,医生基本是本硕连读8年,才能熬出头进入医院从小医生做起,每天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还要搞科研,写论文,和其他医生竞聘,搞人际关系,最后到45岁了终于熬出头了,成为了一个科室主任,然后你猜账面上的工资多少?一个月1万多到2万,年薪20万-30万,你觉得可能吗?一个一线城市金融/IT的应届生都不止这个年薪,学医的真的靠爱发电吗?
当然不是的,医生的大部分收入是来自药企的返利,一个一般城市的三甲医院的科室负责人,年综合收入在100万左右,要是一线城市大三甲的科室主任,年收入在300万左右
具体实现的方式是,每个医院都会有账外的小金库,注意是每个!药企给的返利,会通过小金库收进来,然后对科室和医生进行二次分配,每个医院都有至少两套账,一套给税务看的,一套是把药厂给的返利和给医生的奖金加进来的,供院长等管理层内部决策的,外账通常是亏损或者微微盈利(现在国家要求药品零差价,高开票进来的药平价卖出去,肯定就是亏损的嘛)
从药企方看,可以看公开数据,那么多医药上市公司,恒瑞医药这种龙头都一样,你随便点开他们的年报,销售费用占收入比例有多少?普遍在40%+,再看看销售费用明细是啥,基本都是什么学术会议费、市场推广费,所谓的学术会议,其实本质上就是给医院的返利,职工薪酬里也大部分是返利,给销售人员发工资的形式,让销售人员再给医院,当然这样税比较高,一般还是开会议费等;这些还只是做在销售费用里的返利,还可以做在成本里,管理费用里,综合来说,一般市场渠道费(也就是返利),占成本的比例一般大于50%(当然,药企的毛利一般90%,还有40%是留给自己的)
不过我个人是对这个事情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是因为目前的社会环境没法接受低药价,高医疗费的模式,医院和医生不可能就靠5块钱一次的挂号费,几百块钱的手术费去存活,只能是从高额的药械收入里,分配一部分利润给医院和医生;
其次,给医生返利并不意味着医生会昧着良心故意给病人开高价药,漠视病人的生死健康,因为所有的药都有返利的,医生还是会针对病症进行开药,然后配上一些“高价且无效也无害”的药作为补充,这部分药的返利较高,才是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2019年医保目录调整,大量的这种高价无效无害药被踢了出去)
最后,国家这几年也在逐渐改变这样的局面,两票制(治标不治本,原本医药生产企业低开票,用中间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洗出返利变成了医药企业高开票,一次性洗出返利而已,没有任何区别),集中带量采购(这个是真的杀到痛处了),然后也在呼吁降药价,提高医疗服务的收费(让医生能从正常的看病活动中赚钱,而不是靠返利)
楼主是做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的,自己尽调过10多个医院、还有很多医药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药配送企业,这个医药链条上的返利制度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现象
消费者(患者)最后支付的药费,和药厂的成本相比,毛利大约在95%,这么庞大的利润空间,并不是药厂自己独吞的,各级的返利本质上就是把消费者(患者)支付的药费,在整个产业利益链条上分配,医生/医院是大头
试想一个大三甲科室负责人,一般经历了什么?高考时候出类拔萃,进入医学院学习,别的专业4年毕业,医生基本是本硕连读8年,才能熬出头进入医院从小医生做起,每天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还要搞科研,写论文,和其他医生竞聘,搞人际关系,最后到45岁了终于熬出头了,成为了一个科室主任,然后你猜账面上的工资多少?一个月1万多到2万,年薪20万-30万,你觉得可能吗?一个一线城市金融/IT的应届生都不止这个年薪,学医的真的靠爱发电吗?
当然不是的,医生的大部分收入是来自药企的返利,一个一般城市的三甲医院的科室负责人,年综合收入在100万左右,要是一线城市大三甲的科室主任,年收入在300万左右
具体实现的方式是,每个医院都会有账外的小金库,注意是每个!药企给的返利,会通过小金库收进来,然后对科室和医生进行二次分配,每个医院都有至少两套账,一套给税务看的,一套是把药厂给的返利和给医生的奖金加进来的,供院长等管理层内部决策的,外账通常是亏损或者微微盈利(现在国家要求药品零差价,高开票进来的药平价卖出去,肯定就是亏损的嘛)
从药企方看,可以看公开数据,那么多医药上市公司,恒瑞医药这种龙头都一样,你随便点开他们的年报,销售费用占收入比例有多少?普遍在40%+,再看看销售费用明细是啥,基本都是什么学术会议费、市场推广费,所谓的学术会议,其实本质上就是给医院的返利,职工薪酬里也大部分是返利,给销售人员发工资的形式,让销售人员再给医院,当然这样税比较高,一般还是开会议费等;这些还只是做在销售费用里的返利,还可以做在成本里,管理费用里,综合来说,一般市场渠道费(也就是返利),占成本的比例一般大于50%(当然,药企的毛利一般90%,还有40%是留给自己的)
不过我个人是对这个事情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是因为目前的社会环境没法接受低药价,高医疗费的模式,医院和医生不可能就靠5块钱一次的挂号费,几百块钱的手术费去存活,只能是从高额的药械收入里,分配一部分利润给医院和医生;
其次,给医生返利并不意味着医生会昧着良心故意给病人开高价药,漠视病人的生死健康,因为所有的药都有返利的,医生还是会针对病症进行开药,然后配上一些“高价且无效也无害”的药作为补充,这部分药的返利较高,才是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2019年医保目录调整,大量的这种高价无效无害药被踢了出去)
最后,国家这几年也在逐渐改变这样的局面,两票制(治标不治本,原本医药生产企业低开票,用中间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洗出返利变成了医药企业高开票,一次性洗出返利而已,没有任何区别),集中带量采购(这个是真的杀到痛处了),然后也在呼吁降药价,提高医疗服务的收费(让医生能从正常的看病活动中赚钱,而不是靠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