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4ce-TTV
2021-05-19T15:21:10+00:00
我刚刚发现在三国志14里面,司马懿的统率是第一的,比诸葛亮还高。按照历史,诸葛亮几次北伐,和司马懿之间算是互有胜负。最后司马懿依靠闭门不出的乌龟战术熬死了诸葛亮,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样看来司马懿的统帅能力应该比诸葛亮低一点。不过我记得易中天老师好像说过,司马懿之所以不出兵对抗诸葛亮,是为了养寇自重。司马懿当时位高权重,已经被皇帝所忌惮了。如果击败了诸葛亮,曹魏就会兔死狗烹,直接赐死司马懿或者让司马懿退休回家。结合司马懿后来诈病赚曹爽的表现来看,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印象里易中天一直在贬低季汉的人,所以我个人不信他的品三国
[quote][pid=518998103,26910359,1]Reply[/pid] Post by [uid=63074585]二分法又刮风[/uid] (2021-05-25 23:39):
村夫是武庙十哲,老乌龟是哪个[s:ac:茶][/quote]老乌龟被追封帝王,后世也不会把他列入臣子一列
然而诸葛亮死了,司马懿被卸磨杀驴了吗?[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a2a2f43.png[/img]
武侯北伐5次,前3次都是曹真对线,第4次曹真病重,司马懿领军让武侯打了个甲首三千,还送了张郃,第5次,司马懿当了老乌龟,拖到武侯病逝,最后还来了个死诸葛走生仲达。
[quote][tid=26910359]Topic[/tid] Post by [uid=62506561]如梦似幻2000[/uid] (2021-05-25 23:30):
我刚刚发现在三国志14里面,司马懿的统率是第一的,比诸葛亮还高。按照历史,诸葛亮几次北伐,和司马懿之间算是互有胜负。最后司马懿依靠闭门不出的乌龟战术熬死了诸葛亮,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样看来司马懿的统帅能力应该比诸葛亮低一点。不过我记得易中天老师好像说过,司马懿之所以不出兵对抗诸葛亮,是为了养寇自重。司马懿当时位高权重,已经被皇帝所忌惮了。如果击败了诸葛亮,曹魏就会兔死狗烹,直接赐死司马懿或者让司马懿退休回家。结合司马懿后来诈病赚曹爽的表现来看,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quote]司马懿干孟达、干公孙渊可都是穷追猛打的,碰上诸葛亮他就开始防守了,这至少说明诸葛亮的实力远高于前面两个,让司马懿感到巨大压力了,只能凭着整体实力优势防守以期不出错,耗死对方。
你说他养寇自重,但是司马懿征辽东公孙渊可是在诸葛亮死了以后的发生,他为了平辽东都斩杀过自己军队里动摇军心的人,要按你的说法,他就应该在辽东摸鱼,而且辽东的环境恶劣,也给他足够摸鱼的理由。
[quote][pid=518998103,26910359,1]Reply[/pid] Post by [uid=63074585]二分法又刮风[/uid] (2021-05-25 23:39):
村夫是武庙十哲,老乌龟是哪个[s:ac:茶][/quote]司马进不了武庙是因为他被追认为皇帝了[s:ac:哭笑]
要不他就算进不了十哲混个六十四将还是没问题的
易中天老师说过……养寇自重
易中天他是个中文系教授,不是历史系教授
[s:a2:你看看你]
司马宣王当然和葛贼正面较量过啊,战前还说什么葛贼提兵十万也堕吾画中之类的话,然后一仗打完司马宣王倒退二百里重新防守,并且从此之后再也不提一个字的和葛贼交战了。
别云了,你玩了游戏就知道。
三国志14五维意义没那么重要,主要看战法和个性。
司马懿这一作统率是比诸葛亮高呢,然而那个垃圾战法和个性,再加上没有方圆阵法,游戏操作中被诸葛亮吊起来打……
或者说司马懿基本就没啥上战场的机会。
没有方圆保护,文官被卷入武将单挑……
这两个人资源易地而处,诸葛亮还是能把司马懿打成乌龟
从没听说过被打成乌龟还比对面强点的
你说按照历史,诸葛亮和司马懿互有胜负。
来,你翻翻史料,司马懿胜在哪些战役上了?[s:ac:哭笑]
[quote][pid=519000187,26910359,1]Reply[/pid] Post by [uid=18921176]节操喂了狗[/uid] (2021-05-25 23:49):
易中天老师说过……养寇自重
易中天他是个中文系教授,不是历史系教授
[s:a2:你看看你]
司马宣王当然和葛贼正面较量过啊,战前还说什么葛贼提兵十万也堕吾画中之类的话,然后一仗打完司马宣王倒退二百里重新防守,并且从此之后再也不提一个字的和葛贼交战了。[/quote]为了给刘禅翻案,硬能说出“智量甚大”,断句都断错的中文系教授[s:ac:哭笑]
那个时候就被皇帝忌惮的司马懿在猪哥死后还2次被皇帝选为辅政大臣,真当曹丕。曹睿是草包啊
等会,我去把李世民的评价找一下。
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
“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s:a2:你看看你][s:a2:你看看你][s:a2:你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