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nted
2021-06-13T19:11:02+00:00
希望大家也能喜欢剑风传奇的故事。
简单科普一下三浦老师,一生未娶,真是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部未完成的作品。
这是以前老师在连载期间的一些卷后语中的翻译,从别的地方看到的,转给大家看看吧。
从三浦建太郎在白泉社的连载杂志《young animal》卷末留下的评论里,就可以找到这位漫画家英年早逝的一些诱因——早年间关于他身体健康的描述:
因为 40 度高烧而倒下了。想起来今年才只休息了两天。(1993 年 12 号)
什么都没做竟然就瘦了 5kg,为什么呢???(1993 年 21 号)
一个半月没出门,好不容易有假期出个门却得了热射病!!!(1995 年 17 号)
成为漫画家后第一个连休去冲绳。4 天旅行竟然有 2 天半因为热射病倒下。(1998 年 19 号)
2 个月中只有半天休息。已经 4 年没有连休过两天了。身上各种地方都开始不听使唤了。(2004 年 23 号)
又因为过劳倒下了。这下去不成《豹头王传说》的百卷纪念大典了,真惨!(2005 年 9 号)
一个月两次因为感冒倒下,这还是生来头一次。(2007 年 5 号)(没有近期的信息?最近的都隔了 15 年)
评论里也显示出他沉浸创作、生活被孤立的状况:
7 月就要 27 岁了。回首这 27 年全是绕着漫画在转,这样就行了么? ( 1993 年 14 号 )
每年不论是圣诞还是元旦都是工作,偶尔也想吃些新年御节料理。(1994 年 3 号)
为了新年会专门买了衣服和鞋子。我才发现自己只有两双旅游鞋。(1996 年 2 号)
一个半月内只有在 jonathan 餐厅吃饭的那 2 小时出了门。这是不是有点家里蹲?(2001 年 24 号)
长时间不跟人见面,连话都说不利索了。(2002 年 7 号)
2 年没有接过电话了。还是把手机注销了吧。疏离的人际关系是促使我面朝画桌埋头苦干的原动力(2002 年 21 号)
马上就要 40 岁了。这辈子除了漫画什么都没有,真够扭曲的。但已经没法回头了,向前继续冲!(2006 年 2 号)
今年也要继续家里蹲哦——!(2006 年 3 号)家里蹲太孤独了,还是放弃了。(2006 年 4 号)
太忙了,这周都没外出。巧克力成了贵重的食料补给。谢天谢地。(2006 年 6 号)
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这种沉浸可谓是一种伴随人生的 "(为作品献祭的)祭品烙印 ",使得他无论是画连载作品,还是随手画一幅图,都会保持同等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精力——最终无情地 " 消耗 " 他的生命。
最后,希望大家也在工作途中注意身体。[s:a2:哭]
简单科普一下三浦老师,一生未娶,真是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部未完成的作品。
这是以前老师在连载期间的一些卷后语中的翻译,从别的地方看到的,转给大家看看吧。
从三浦建太郎在白泉社的连载杂志《young animal》卷末留下的评论里,就可以找到这位漫画家英年早逝的一些诱因——早年间关于他身体健康的描述:
因为 40 度高烧而倒下了。想起来今年才只休息了两天。(1993 年 12 号)
什么都没做竟然就瘦了 5kg,为什么呢???(1993 年 21 号)
一个半月没出门,好不容易有假期出个门却得了热射病!!!(1995 年 17 号)
成为漫画家后第一个连休去冲绳。4 天旅行竟然有 2 天半因为热射病倒下。(1998 年 19 号)
2 个月中只有半天休息。已经 4 年没有连休过两天了。身上各种地方都开始不听使唤了。(2004 年 23 号)
又因为过劳倒下了。这下去不成《豹头王传说》的百卷纪念大典了,真惨!(2005 年 9 号)
一个月两次因为感冒倒下,这还是生来头一次。(2007 年 5 号)(没有近期的信息?最近的都隔了 15 年)
评论里也显示出他沉浸创作、生活被孤立的状况:
7 月就要 27 岁了。回首这 27 年全是绕着漫画在转,这样就行了么? ( 1993 年 14 号 )
每年不论是圣诞还是元旦都是工作,偶尔也想吃些新年御节料理。(1994 年 3 号)
为了新年会专门买了衣服和鞋子。我才发现自己只有两双旅游鞋。(1996 年 2 号)
一个半月内只有在 jonathan 餐厅吃饭的那 2 小时出了门。这是不是有点家里蹲?(2001 年 24 号)
长时间不跟人见面,连话都说不利索了。(2002 年 7 号)
2 年没有接过电话了。还是把手机注销了吧。疏离的人际关系是促使我面朝画桌埋头苦干的原动力(2002 年 21 号)
马上就要 40 岁了。这辈子除了漫画什么都没有,真够扭曲的。但已经没法回头了,向前继续冲!(2006 年 2 号)
今年也要继续家里蹲哦——!(2006 年 3 号)家里蹲太孤独了,还是放弃了。(2006 年 4 号)
太忙了,这周都没外出。巧克力成了贵重的食料补给。谢天谢地。(2006 年 6 号)
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这种沉浸可谓是一种伴随人生的 "(为作品献祭的)祭品烙印 ",使得他无论是画连载作品,还是随手画一幅图,都会保持同等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精力——最终无情地 " 消耗 " 他的生命。
最后,希望大家也在工作途中注意身体。[s:a2: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