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tline
2022-06-13T07:00:15+00:00
王权时代
贞德被英国处死后,出于对封建王权的合法性和威望的维护,还有反英需要,立刻就被法王联合教会一起平反了。
但这时候的贞德,仍然只是历史上不起眼的一位。
启蒙时代
在此后数百年间,贞德的形象一直飘忽不定。
除了兰斯和奥尔良两地,其他地方的法国人对她评价褒贬不一。(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贞德带领法军解除了英军结束对奥尔良的围困,1429年7月17日,法国王太子查理在兰斯大教堂被立为王。)
贞德一个虔诚的信徒?还是只是一位恶毒的女巫,抑或是一个荡妇,靠勾引上层攀登到权利上层?
贞德的形象是多变的。
1450年的《法王查理七世年史》描写了贞德拯救了奥尔良这个城市、攻打卢瓦河和帮助查理七世加冕这些功绩。
但书中同样承认了贞德异端,邪恶的身份。这一时期的法国人和文学家们也同样没有给贞德足够的重视。
而莎士比亚笔下的贞德,是一个暴力、老练、圆滑的毒妇,装神弄鬼的“女巫”,六亲不认的,为逃避死刑而勾引其他男人的荡妇。
法国的启蒙主义大师们也并不喜欢贞德。
在启蒙运动后期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贞德成为了封建王权和天主教会的代言人。
伏尔泰笔下,贞德沦为中世纪巴黎贵族们众多暧昧情妇当中的一个,一个粗鲁而又愚笨的私生女,酗酒、吸毒,纵欲,私生活极度不俭。
当然,法国的保王党们对此是坚决反对的。
拿破仑时期
在拿破仑时期,贞德被推上神位,造神成功。
拿破仑出于多种政治需要和现实情况(自己称帝,对内凝聚人心,对教会和解等等)。
他逐渐引导舆论大肆传扬圣女贞德拯救法兰西的光辉事迹,做出了一系列挽救和重塑贞德形象的策略,恢复纪念日、建立雕像、鼓励文学作品等,并最终将贞德神话。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正好是法国民族主义觉醒的年代,圣女贞德就此也被正式确立为法兰西民族的代言人以及民族英雄。
当然,拿破仑也完成了自我形象的塑造,两个人都拯救了法国,他是现代贞德,而贞德是古代拿破仑。
自此,贞德的大致形象和地位已经确立,后面的宣传也只是出于各种目的,而有微调。
后时代
拿破仑称帝后,复辟的法国政府同样大大提升了贞德的形象。
除了塑造法兰西民族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之外,也成了君主制和天主教的护道者。(再后面是法兰西民族和天主教的护道者)
一个品德高尚、精神纯洁、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形象,就这样彻底建立起来。
贞德被英国处死后,出于对封建王权的合法性和威望的维护,还有反英需要,立刻就被法王联合教会一起平反了。
但这时候的贞德,仍然只是历史上不起眼的一位。
启蒙时代
在此后数百年间,贞德的形象一直飘忽不定。
除了兰斯和奥尔良两地,其他地方的法国人对她评价褒贬不一。(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贞德带领法军解除了英军结束对奥尔良的围困,1429年7月17日,法国王太子查理在兰斯大教堂被立为王。)
贞德一个虔诚的信徒?还是只是一位恶毒的女巫,抑或是一个荡妇,靠勾引上层攀登到权利上层?
贞德的形象是多变的。
1450年的《法王查理七世年史》描写了贞德拯救了奥尔良这个城市、攻打卢瓦河和帮助查理七世加冕这些功绩。
但书中同样承认了贞德异端,邪恶的身份。这一时期的法国人和文学家们也同样没有给贞德足够的重视。
而莎士比亚笔下的贞德,是一个暴力、老练、圆滑的毒妇,装神弄鬼的“女巫”,六亲不认的,为逃避死刑而勾引其他男人的荡妇。
法国的启蒙主义大师们也并不喜欢贞德。
在启蒙运动后期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贞德成为了封建王权和天主教会的代言人。
伏尔泰笔下,贞德沦为中世纪巴黎贵族们众多暧昧情妇当中的一个,一个粗鲁而又愚笨的私生女,酗酒、吸毒,纵欲,私生活极度不俭。
当然,法国的保王党们对此是坚决反对的。
拿破仑时期
在拿破仑时期,贞德被推上神位,造神成功。
拿破仑出于多种政治需要和现实情况(自己称帝,对内凝聚人心,对教会和解等等)。
他逐渐引导舆论大肆传扬圣女贞德拯救法兰西的光辉事迹,做出了一系列挽救和重塑贞德形象的策略,恢复纪念日、建立雕像、鼓励文学作品等,并最终将贞德神话。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正好是法国民族主义觉醒的年代,圣女贞德就此也被正式确立为法兰西民族的代言人以及民族英雄。
当然,拿破仑也完成了自我形象的塑造,两个人都拯救了法国,他是现代贞德,而贞德是古代拿破仑。
自此,贞德的大致形象和地位已经确立,后面的宣传也只是出于各种目的,而有微调。
后时代
拿破仑称帝后,复辟的法国政府同样大大提升了贞德的形象。
除了塑造法兰西民族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之外,也成了君主制和天主教的护道者。(再后面是法兰西民族和天主教的护道者)
一个品德高尚、精神纯洁、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形象,就这样彻底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