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美帝科研。宋明清智力人才去搞科举而不是搞科研,最后生产力原地踏步

savvy-avatar

savvy

2021-12-22T21:29:05+00:00

中国这惯性,搞科举的(享受红利)比搞科研(发展生产力,创造红利)的岗位,有吸引力的多。

罢百家之后,智力人员大部分进入儒门了。
科举一兴更是如此。

每次科举一大热,往往意味着科研岗位和相关行业出了问题。
no-life-avatar

no-life

国家伦才大典
其他不多说了
你看那个墨子
官居几品?
你看那个鲁班
是何职务?
你看那个宋应星
可是常委?
banksy1122-avatar

banksy1122

你这是对现在公务员大热有看法?!现在就敢这样说,以后怎样我都不敢想![s:ac:瞎]
savvy-avatar

savvy

Reply to [pid=577464874,30061468,1]Reply[/pid] Post by [uid=5631491]正经不怪牛[/uid] (2021-12-30 06:34)
客观说下这事而已。

另外个历史常见口水话题,封建中国能踏出封建循环吗

但目前看,即使是工业化的2021,依然是科举大于科研。
Drovious-avatar

Drovious

不务正业
奇技淫巧
Reinrunner-avatar

Reinrunner

明代公务员待遇不行,现在社会发展了,——————
Mookie-avatar

Mookie

你们这就是无视生产力强行虚空打靶。
搞工业第一需要人力,第二需要能源。而工业占用的人力又得抽调农业人口,为啥《大明王朝1566》里改稻为桑推行不开,原因是一样的。我国又没参与三角贸易,宋朝的时候又没有南美的高产量农作物,哪来的富裕粮食搞工业。
至于能源,我国很长时间能源并不充足,京城烧的柴火都得从别的地方运。
GoyardCook-avatar

GoyardCook

元明清的科举老爷们自己不搞科研,也不让牛马搞。
现在可不一样。
而且科举重要性本来就是大于科研的,如果没有足够强足够多的新鲜血液灌入体制,它就会慢慢固化和僵化。
然后科研也必然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