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Frappé
2021-05-04T12:59:29+00:00
斯大林并非完人,因为对斗争残酷性的认识,以及当时英法(没有美国)完全不想结盟的态度问题,斯大林确实在幻想尽量推迟战争,因为他一直不敢大规模调动部队,怕刺激德国。
1941年西部军区演习的讲评中,斯大林撤换了当时的苏军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批评了依然坚持不使用坦克部队的库利克,坚持重组机械化军,只不过确实来不及了。这些机械化军真正能作战的时候,已经是斯大林格勒了。
原话:
负责武器装备事务的副国防人民委员库利克元帅的发言使人感到奇怪。他建议把步兵师的编制人数增加到16,000—18,000人,并赞成炮兵用马匹牵引。他从西班牙的作战经验中得岀结论说,坦克部队应主要用以直接支援步兵,并应以连、营为单位使用。
库利克说:“组建坦克和机械化军,目前还不宜开始将来根据我国军事工业的能力提出这个问题。”
这时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插了一句话:
“部队的领导干部都懂得部队尽快机械化的必要性,而只有库利克对这些问题还弄不清楚。”
斯大林打断了讨论,批评了库利克的落后观点。
斯大林说:“战争的胜利将属于握有更多的坦克和部队摩托化程度较高的一方。”
在战争前夜,经过对照和分析当我(指朱可夫)在场时斯大林对他身边的人的谈话,我得出了坚定的看法:同法西斯德国进行战争的危险使他不安,他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贯串着一个愿望,即避免战争或推迟战争爆发的时间,并且相信他会成功。
斯大林不是一个懦夫。但是他很清楚,以他为首的国家领导人显然已经来不及使国家做好同像德国这样强大和有经验的敌人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斯大林清楚地知道,同法西斯德国这样一个强大的有经验的敌人作战,将给苏联人民带来多么深重的灾难。所以他和我们全党、政府一样,竭尽全力以争取时间。
在战争爆发的头几个小时,斯大林有点不知所措,但是他很快就恢复了常态,精力充沛投入了工作,只不过有点神经过敏,经常使我们(还是指朱可夫)难以正常工作。另外,斯大林当时坚持每天工作15到16个小时。
斯大林是有很强的指挥能力的,在一场战役中,斯大林通常是这样做的:
每当组织准备一次新战役时,斯大林总是把总参谋长和副总参谋长叫到身边,同他们一起仔细地研究整个苏德战线的战役-战略情况:各方面军部队的状况、各种情报资料以及各兵种预备队的准备情况。
然后,斯大林又把红军总后勤部长、各兵种司令员和国防人民委员部负责保障当前战役的各主要部的首长叫到最高统帅部来。
接着,最高统帅、副最高统帅和总参谋长讨论我军的战役-战略能力。总参谋长和副最高统帅还负责考虑和计算我军在即将实施的这一或那一战役中的作战能力。通常,最高统帅给我们考虑和计算的时间为4至5天。经过4、5天的考虑和计算即可定下预先决心。然后最高统帅让总参谋长征求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对当前战役的意见。
在对各方面军司令员的报告进行仔细研究之后,斯大林批准战役计划和实施时间,并指出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然后确定专人充当最高统帅部代表以协调各方面军之间的行动,并规定具体人选,以检査部队的物质技术保障和督促各部队以及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及时地变更部署。
德黑兰会议之后,也就是盟军确认开辟第二战场后
“罗斯福已明确表示将于1944年在法国广泛采取行动。我想,他是会履行自己的诺言的。”
同往常一样,斯大林在心情好的时候,总是不慌不忙用“黑塞哥维那弗洛尔”牌的烟叶装满烟斗,巴哒巴哒地抽起来,吐出一团团的烟雾,同时在办公室的长条地毯上踱来踱去。
“如果他不履行自己的诺言,”斯大林大声接着说,“那我们靠自身的力量也足够彻底打垮希特勒德国。”
当战争结束后,斯大林立马苍老了起来,变得不爱说话,也不再活跃。
米哈伊尔·萧洛霍夫在战胜法西斯德国25周年的日子里对来访的《共青团真理报》记者说得好:
不能把那一时期斯大林的活动说得一塌糊涂,并加以贬低。第一,这样做不正派,第二,这对国家,对苏联人都是不好的。之所以不好,倒不是因为人们对胜利者不应该指责,而首先是因为“打倒”就不符合实际。
1941年西部军区演习的讲评中,斯大林撤换了当时的苏军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批评了依然坚持不使用坦克部队的库利克,坚持重组机械化军,只不过确实来不及了。这些机械化军真正能作战的时候,已经是斯大林格勒了。
原话:
负责武器装备事务的副国防人民委员库利克元帅的发言使人感到奇怪。他建议把步兵师的编制人数增加到16,000—18,000人,并赞成炮兵用马匹牵引。他从西班牙的作战经验中得岀结论说,坦克部队应主要用以直接支援步兵,并应以连、营为单位使用。
库利克说:“组建坦克和机械化军,目前还不宜开始将来根据我国军事工业的能力提出这个问题。”
这时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插了一句话:
“部队的领导干部都懂得部队尽快机械化的必要性,而只有库利克对这些问题还弄不清楚。”
斯大林打断了讨论,批评了库利克的落后观点。
斯大林说:“战争的胜利将属于握有更多的坦克和部队摩托化程度较高的一方。”
在战争前夜,经过对照和分析当我(指朱可夫)在场时斯大林对他身边的人的谈话,我得出了坚定的看法:同法西斯德国进行战争的危险使他不安,他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贯串着一个愿望,即避免战争或推迟战争爆发的时间,并且相信他会成功。
斯大林不是一个懦夫。但是他很清楚,以他为首的国家领导人显然已经来不及使国家做好同像德国这样强大和有经验的敌人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斯大林清楚地知道,同法西斯德国这样一个强大的有经验的敌人作战,将给苏联人民带来多么深重的灾难。所以他和我们全党、政府一样,竭尽全力以争取时间。
在战争爆发的头几个小时,斯大林有点不知所措,但是他很快就恢复了常态,精力充沛投入了工作,只不过有点神经过敏,经常使我们(还是指朱可夫)难以正常工作。另外,斯大林当时坚持每天工作15到16个小时。
斯大林是有很强的指挥能力的,在一场战役中,斯大林通常是这样做的:
每当组织准备一次新战役时,斯大林总是把总参谋长和副总参谋长叫到身边,同他们一起仔细地研究整个苏德战线的战役-战略情况:各方面军部队的状况、各种情报资料以及各兵种预备队的准备情况。
然后,斯大林又把红军总后勤部长、各兵种司令员和国防人民委员部负责保障当前战役的各主要部的首长叫到最高统帅部来。
接着,最高统帅、副最高统帅和总参谋长讨论我军的战役-战略能力。总参谋长和副最高统帅还负责考虑和计算我军在即将实施的这一或那一战役中的作战能力。通常,最高统帅给我们考虑和计算的时间为4至5天。经过4、5天的考虑和计算即可定下预先决心。然后最高统帅让总参谋长征求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对当前战役的意见。
在对各方面军司令员的报告进行仔细研究之后,斯大林批准战役计划和实施时间,并指出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然后确定专人充当最高统帅部代表以协调各方面军之间的行动,并规定具体人选,以检査部队的物质技术保障和督促各部队以及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及时地变更部署。
德黑兰会议之后,也就是盟军确认开辟第二战场后
“罗斯福已明确表示将于1944年在法国广泛采取行动。我想,他是会履行自己的诺言的。”
同往常一样,斯大林在心情好的时候,总是不慌不忙用“黑塞哥维那弗洛尔”牌的烟叶装满烟斗,巴哒巴哒地抽起来,吐出一团团的烟雾,同时在办公室的长条地毯上踱来踱去。
“如果他不履行自己的诺言,”斯大林大声接着说,“那我们靠自身的力量也足够彻底打垮希特勒德国。”
当战争结束后,斯大林立马苍老了起来,变得不爱说话,也不再活跃。
米哈伊尔·萧洛霍夫在战胜法西斯德国25周年的日子里对来访的《共青团真理报》记者说得好:
不能把那一时期斯大林的活动说得一塌糊涂,并加以贬低。第一,这样做不正派,第二,这对国家,对苏联人都是不好的。之所以不好,倒不是因为人们对胜利者不应该指责,而首先是因为“打倒”就不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