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ress
2021-01-03T08:01:06+00:00
16年的寒潮以及这次的两个寒潮,现代人靠着更厚的建筑墙体以及空调电热毯等现代电器还能应付,古代可没有钢筋水泥建筑也没有电器,大多数人还都是农民,取暖只能靠烧柴,冬天又能有多少柴火储备呢?
尤其是苏北平原,没有山林可以砍柴,只能靠秋收的一些秸秆之类的作为取暖物资,在明末小冰期苏北沿海冬天能结冰的情况下,估计这些燃料是不够用的,那么靠棉衣棉被?明末应该经济比较差,添置大量的棉衣棉被对于大多数的穷人来说应该也是很难的。
所以很好奇,当时的江浙沿海一带的人是怎么扛过那么寒冷的冬天的,毕竟那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不提其他地区是因为这个地区水网众多又沿海所以湿度比较大,城市里还有城墙挡挡风,农村就无遮无拦了,也没有热岛效应,那时候农村的房子估计是还是漏风的,大冬天寒潮一来那满屋子寒风乱吹风力大点屋顶吹跑也不奇怪,那场景简直了。
尤其是苏北平原,没有山林可以砍柴,只能靠秋收的一些秸秆之类的作为取暖物资,在明末小冰期苏北沿海冬天能结冰的情况下,估计这些燃料是不够用的,那么靠棉衣棉被?明末应该经济比较差,添置大量的棉衣棉被对于大多数的穷人来说应该也是很难的。
所以很好奇,当时的江浙沿海一带的人是怎么扛过那么寒冷的冬天的,毕竟那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不提其他地区是因为这个地区水网众多又沿海所以湿度比较大,城市里还有城墙挡挡风,农村就无遮无拦了,也没有热岛效应,那时候农村的房子估计是还是漏风的,大冬天寒潮一来那满屋子寒风乱吹风力大点屋顶吹跑也不奇怪,那场景简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