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rdia
2021-03-25T18:58:44+00:00
刚开车没多久,油车还来不及种草dream car,就赶上了国产dht、插混、油混大换代,觉得是真有意思,可玩性真大
可能诸位不觉得,但是dht这个思路在未来应该会持续多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短期可以革新燃油车,让华企弯道超车(举一个很糟糕的例子 理想one 三缸+初创企业,油耗9 加速 7 电四驱+等效99at,说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长期可以稳步推进纯电动车的发展,电车的各种技术是需要市场回报跟反馈的,不能纯靠投资跟实验室测试,如果当下的电动车用500km续航 换 200km+300km增程器,那电车就可以在很大一部分市场跟燃油车直接竞争了;如果说纯电动是美好的彼岸,那 dht和增程式 就是驶向彼岸的船只
So,如果今年是国产dht元年,那接下来的几年可能就是普及年+细分市场深耕年 我先来做做梦
immd、dm-i 都可以统称成双电机串联的dht,长城、奇瑞做的也是这类混动
当下常规的 米勒循环发动机+1档直驱 就不说了
一个潜在的市场是mpv、旅行车、房车:
电驱动的体验,1k km续航,大容量电池外放内放电,开个车供个路演设备Or露营做饭 美滋滋
还有衍生的摆摊车,主要也是方便供电
如果改改结构的话:
1.如果发动机上 高功率发动机+2到3档直驱:
发动机有额外的低速档、加速档,补能功率也大(可能下一代dmp就会简化成这样)
1.1可用于非承载式越野车:
发动机三档说不定还能单独驱动车辆保证了容错性,虽然电机倒也不容易坏;
电四驱布局灵活,扭矩很好堆,响应很快,无机械四驱的重量跟体积;
大电池外放电很好用;
ev模式涉水深度很高;
高原发动机动力衰减但是电机保证脱困动力还在;
穿越还是增程串联,提升续航,发动机说不定还可以有闭缸或者转米勒循环 提高热效率
问题就是底盘的电池 三电也得按照野外环境来造 冗余得堆高 坏了没法修
1.2亦可用于性能车:
虽然又是电机又是电池 车重可能控制不了 而且补能跟不上消耗 跑两圈就亏电了 所以可能更多地是美式肌肉车 直道王
大排量发动机 一是华企不会再投钱做了 二是排量税 这就导致肌肉车价格下不来 而dht性能车又是插混 又符合未来研发思路
2.如果砍掉直驱的纯增程,可以降低 成本、研发难度、布局空间
电动新势力其实都可以让自己的电动车兼容一个增程,成本+5k,或者推出短续航电池来磨平甚至拉低售价
使用体验上,续航随时可以+300km,电车最大的 里程焦虑 解决了 什么充电桩、换电站、固态电池,你们慢慢研究,我的电动爹已经是儿子了
况且未来成熟的模式应该是续航500km+快速方便地补能,而不是1k km大电池,增程可以很好地配合 提升补能水平 的发展思路,否则照现在堆续航的思路走下去,迟早遇到市场、技术瓶颈
关于高速增程的油耗,首先不上直驱本身就减少了研发、物料成本,其次这是针对电车+一个增程器,电车市场本身跑长途的就少,
第三,如果做得好,油耗也可以较低的,当然我想技术再好都不可能低过同等条件下的直驱,但是如果已经比较低了,你就不太在意了
([url]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387780[/url] 日产e-power 高速并不输 immd 飞度)
2.1
200km电池+增程器 可能至少要中型SUV才放得下,但是这本身也是很大的市场了 es6增程?p7增程?虽然听起来就不cool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市场总得回归理性跟实际
2.2
微型车Or市区代步车
100km甚至更小的电池+增程器 那就是日产e-power的思路,把他当油混好了,不能充电。
可能同一个平台、车型,会推出:
2.2.1小电池纯增程油混车,dmi外供的话,成本可能是7w飞度这样? 油耗3 加速10s 电驱动 那还是香啊
作为城里年轻人第一辆车(如果秦Plus还是太贵同时也不怎么跑长途的话)
2.2.2纯电动 200km以内续航 就是宏光mini 当前的市场
2.2.3较大电池+增程器的插混 如果mini 130km续航的是3w 那这个可能4w 至于有多少市场就要看企业的挖掘了
县城能充电但是时不时要赶个集Or北方,那有个增程器扩展一下范围也是极好的
3. 米勒循环发动机 + phev+电四驱
当然这是马上就会来的配置,长城、奇瑞顶配都是这样,一个5月一个9月就能看到端倪
这搭配在 旗舰SUV上,很常见
3.1但是电四驱成本低于机械四驱,占用空间、性能都更好,技术也简单,所以电适时四驱可能会普及到更低端的车型上
3.2进一步地,可能会有高性能版小车,如果说之前的1.2性能车是 03+,那这个就是单纯的高功率版,成本低一些更适合日常使用,但是加速6左右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也没法跑圈,几下就亏电,毕竟还是高效率发动机,不过鬼火少年又有多少真会下赛道呢(况且:如果带着高电量进赛道,减速有动能回收的话,我想多少也能跑个几圈,刹车、电池温度会更早报警)
题外话:
1.双电机串联不是什么新鲜东西,immd开卖已久,e-power日本也很火热,但是这两个老牌油车优势很大,在国内对燃油车市场的颠覆跟推动极其有限,而国产厂商,一方面有dmi这种价格屠夫把插混落地价快拉到跟燃油一个价了,另一方面这也是汽车领域换赛道超车的唯二方向(纯电、插混)
当然不是说他们技术有多好,dht变速结构、高效率发动机,是有跟国外供货商合作甚至购买的, 但是我还是比较期待国内这个很大的单一市场对技术的推动
况且我说的很多车型都是插混大电池的,很多玩法都需要这个大电池(比如电四驱、外放电),这方面本田immd plug-in Crv 那是什么人神共愤的垃圾货,如果这就是immd phev的水平或者市场重视程度的话,那在技术或者推进动力上,国产车企还真有优势
同时dht确实也是很好的思路,逻辑很简单粗暴,你可以把每一个部分拆开来单独提升性能,最终的效果就会很好,我还是想拿理想one举例:
三缸 换 高效率发动机+高速直驱,200km 换 50km,油耗完全可能从8.5降到7甚至6左右,这还是用的都是手头的技术,没有针对开发;
价格上32w跟同级别合资车一个水平,换大厂来造,把价格压个2-3w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2.没提丰田的行星齿轮,一是我不懂,我的认知里对他兴趣不大,架构提出的时候三电还很落后所以油味太重;
其他的技术方向比如上汽的,吉利的p2.5甚至欧洲那种p0+p4,我也不太懂,但是没听说把自己当油混车卖,而dht 即使加上插混 那也是标准的油混车,是可以当油车开的,不能当油车来卖,那市场、成本方面,潜力都太小了,使用场景上也还是被充电桩所禁锢
最后,做做梦嘛,要解决的问题肯定是很多的,希望多往积极的方向讨论
可能诸位不觉得,但是dht这个思路在未来应该会持续多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短期可以革新燃油车,让华企弯道超车(举一个很糟糕的例子 理想one 三缸+初创企业,油耗9 加速 7 电四驱+等效99at,说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长期可以稳步推进纯电动车的发展,电车的各种技术是需要市场回报跟反馈的,不能纯靠投资跟实验室测试,如果当下的电动车用500km续航 换 200km+300km增程器,那电车就可以在很大一部分市场跟燃油车直接竞争了;如果说纯电动是美好的彼岸,那 dht和增程式 就是驶向彼岸的船只
So,如果今年是国产dht元年,那接下来的几年可能就是普及年+细分市场深耕年 我先来做做梦
immd、dm-i 都可以统称成双电机串联的dht,长城、奇瑞做的也是这类混动
当下常规的 米勒循环发动机+1档直驱 就不说了
一个潜在的市场是mpv、旅行车、房车:
电驱动的体验,1k km续航,大容量电池外放内放电,开个车供个路演设备Or露营做饭 美滋滋
还有衍生的摆摊车,主要也是方便供电
如果改改结构的话:
1.如果发动机上 高功率发动机+2到3档直驱:
发动机有额外的低速档、加速档,补能功率也大(可能下一代dmp就会简化成这样)
1.1可用于非承载式越野车:
发动机三档说不定还能单独驱动车辆保证了容错性,虽然电机倒也不容易坏;
电四驱布局灵活,扭矩很好堆,响应很快,无机械四驱的重量跟体积;
大电池外放电很好用;
ev模式涉水深度很高;
高原发动机动力衰减但是电机保证脱困动力还在;
穿越还是增程串联,提升续航,发动机说不定还可以有闭缸或者转米勒循环 提高热效率
问题就是底盘的电池 三电也得按照野外环境来造 冗余得堆高 坏了没法修
1.2亦可用于性能车:
虽然又是电机又是电池 车重可能控制不了 而且补能跟不上消耗 跑两圈就亏电了 所以可能更多地是美式肌肉车 直道王
大排量发动机 一是华企不会再投钱做了 二是排量税 这就导致肌肉车价格下不来 而dht性能车又是插混 又符合未来研发思路
2.如果砍掉直驱的纯增程,可以降低 成本、研发难度、布局空间
电动新势力其实都可以让自己的电动车兼容一个增程,成本+5k,或者推出短续航电池来磨平甚至拉低售价
使用体验上,续航随时可以+300km,电车最大的 里程焦虑 解决了 什么充电桩、换电站、固态电池,你们慢慢研究,我的电动爹已经是儿子了
况且未来成熟的模式应该是续航500km+快速方便地补能,而不是1k km大电池,增程可以很好地配合 提升补能水平 的发展思路,否则照现在堆续航的思路走下去,迟早遇到市场、技术瓶颈
关于高速增程的油耗,首先不上直驱本身就减少了研发、物料成本,其次这是针对电车+一个增程器,电车市场本身跑长途的就少,
第三,如果做得好,油耗也可以较低的,当然我想技术再好都不可能低过同等条件下的直驱,但是如果已经比较低了,你就不太在意了
([url]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387780[/url] 日产e-power 高速并不输 immd 飞度)
2.1
200km电池+增程器 可能至少要中型SUV才放得下,但是这本身也是很大的市场了 es6增程?p7增程?虽然听起来就不cool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市场总得回归理性跟实际
2.2
微型车Or市区代步车
100km甚至更小的电池+增程器 那就是日产e-power的思路,把他当油混好了,不能充电。
可能同一个平台、车型,会推出:
2.2.1小电池纯增程油混车,dmi外供的话,成本可能是7w飞度这样? 油耗3 加速10s 电驱动 那还是香啊
作为城里年轻人第一辆车(如果秦Plus还是太贵同时也不怎么跑长途的话)
2.2.2纯电动 200km以内续航 就是宏光mini 当前的市场
2.2.3较大电池+增程器的插混 如果mini 130km续航的是3w 那这个可能4w 至于有多少市场就要看企业的挖掘了
县城能充电但是时不时要赶个集Or北方,那有个增程器扩展一下范围也是极好的
3. 米勒循环发动机 + phev+电四驱
当然这是马上就会来的配置,长城、奇瑞顶配都是这样,一个5月一个9月就能看到端倪
这搭配在 旗舰SUV上,很常见
3.1但是电四驱成本低于机械四驱,占用空间、性能都更好,技术也简单,所以电适时四驱可能会普及到更低端的车型上
3.2进一步地,可能会有高性能版小车,如果说之前的1.2性能车是 03+,那这个就是单纯的高功率版,成本低一些更适合日常使用,但是加速6左右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也没法跑圈,几下就亏电,毕竟还是高效率发动机,不过鬼火少年又有多少真会下赛道呢(况且:如果带着高电量进赛道,减速有动能回收的话,我想多少也能跑个几圈,刹车、电池温度会更早报警)
题外话:
1.双电机串联不是什么新鲜东西,immd开卖已久,e-power日本也很火热,但是这两个老牌油车优势很大,在国内对燃油车市场的颠覆跟推动极其有限,而国产厂商,一方面有dmi这种价格屠夫把插混落地价快拉到跟燃油一个价了,另一方面这也是汽车领域换赛道超车的唯二方向(纯电、插混)
当然不是说他们技术有多好,dht变速结构、高效率发动机,是有跟国外供货商合作甚至购买的, 但是我还是比较期待国内这个很大的单一市场对技术的推动
况且我说的很多车型都是插混大电池的,很多玩法都需要这个大电池(比如电四驱、外放电),这方面本田immd plug-in Crv 那是什么人神共愤的垃圾货,如果这就是immd phev的水平或者市场重视程度的话,那在技术或者推进动力上,国产车企还真有优势
同时dht确实也是很好的思路,逻辑很简单粗暴,你可以把每一个部分拆开来单独提升性能,最终的效果就会很好,我还是想拿理想one举例:
三缸 换 高效率发动机+高速直驱,200km 换 50km,油耗完全可能从8.5降到7甚至6左右,这还是用的都是手头的技术,没有针对开发;
价格上32w跟同级别合资车一个水平,换大厂来造,把价格压个2-3w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2.没提丰田的行星齿轮,一是我不懂,我的认知里对他兴趣不大,架构提出的时候三电还很落后所以油味太重;
其他的技术方向比如上汽的,吉利的p2.5甚至欧洲那种p0+p4,我也不太懂,但是没听说把自己当油混车卖,而dht 即使加上插混 那也是标准的油混车,是可以当油车开的,不能当油车来卖,那市场、成本方面,潜力都太小了,使用场景上也还是被充电桩所禁锢
最后,做做梦嘛,要解决的问题肯定是很多的,希望多往积极的方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