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李稻葵:北方地区的衰落不可避免

Ubapinga-avatar

Ubapinga

2021-01-06T01:21:49+00:00

李稻葵教授演讲精要——

2021年总体上讲经济形势可能看起来不错,8%甚至于8%以上的增长速度,因为2020年的增长速度比较低,所以2021年按照6%的强度去增长,表现出来的增长速度可能是8%。

在这个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一定要非常非常明确,双循环这个新格局的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一定要打造中国经济内在的增长动力。

中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够有任何的闪失,必须要清晰地认识,中国经济内在的增长动力来自于我们最终需求的上升,坦率地讲不是来自于我们供给侧质量的提高,供给离不开需求的提高,离不开潜在需求的释放,再高质量的供给也不能够带来增长。

中国现在是14亿人口,还有10亿人口没有进入到中等发展水平,解决这10亿人口的问题是我们提升内需的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来源。

怎么办?怎么样释放这10亿人口最终的需求?关键之关键就是一条——城镇化。重要的事说三遍“城镇化,城镇化,城镇化”,城镇化是最重要的抓手。

城镇化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够统一认识,学术界、政策界保持密切的沟通,我个人的观点非常明确,一定要按照经济发展、经济地理的格局演变的客观规律去从事我们的工作,去释放内需。

具体一点说,当前正在出现的北方弱、南方强这个新的态势,这恐怕是一个客观的规律,任何像中国这么一个大的地理环境的国家都是这么一个态势。

我讲一个基本的道理,我们过去40多年的增长,我们的经济至少翻了三番,历史上平均200年才翻一番。过去我们是翻了三番,相当于2000年我们经济的变化。

你想想看,回顾历史,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前,从秦朝统一,到改革开放初年,这2000年我们的经济地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开始的经济中心在西安,在陕西,在甘肃,秦朝是从甘肃起源的,后来又延续到了河南,后来又延续到了河北、北京这一带,后来又延续到了南方,南方指的是江南,还不是广东。这是2000年的变化。

设想一下,过去我们40多年的发展,相当于过去2000年的经济发展的力度,它对我们人口布局的影响当然应该是2000年的尺度的。

如果按这个尺度算,2000年的尺度有什么基本的规律?基本的规律是我们人类技术进步,卫生条件改进了以后,我们人类是从过去习惯于在寒带和温带生活,会转向习惯于在热带生活。

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去历史上医学不够发达,我们那个时候最担心的是传染病,传染病夏天最容易通过蚊子、通过脏的水传播,所以南方、热带地区,德国一位历史学家讲过热带没有现代文明,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中国成功的朝代的首都都是在北方,这是有基本的经济、社会、技术的原因的。但是时代变迁了,我们医疗的技术飞速的发展,我们有了抗生素,我们有各种各样应对大规模的传染病的医疗卫生技术,包括疟疾,包括脑膜炎都能够应对。

所以,自然而然到了这个时刻,人类的生活要重新择居,重新变迁,总体来讲是从天气冷的地方往天气暖和的地方走,这种时候我们的经济发展应该顺应它的发展。只要北方以及西部保持一定的经济规模,不要出现国防、军事等等的隐患。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以人为本,保证留在北方的和西部的百姓生活水平能够提高,他的人均生活水平能够跟南方的人同样提高就行了,就不一定非要追求全国各个地区一二三齐步走,总体经济规模保持一致。

要从追求总体规模大致保持一致转向追求各个地区人均的发展规模、人均生活水平、人均的发展指数要保持一致,这是以人为本,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发展道路。

我在此呼吁,在城镇化问题上要研究新的社会发展的规律,因为我们的尺度,要用上千年的尺度来看未来的城镇化的发展。

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也呼吁,在很多资源上,比如节能减排,比如说耕地使用、建设用地使用、产能等等,要允许跨地区进行交易、进行调配,而不要说在每一个地区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果把每一个地区都圈定好,你这个地方一定要按某个速度发展,那很可能是什么局面呢?发达地区建设用地不够,节能减排的指标没有,他必须减量发展。经济不发达地区,北方地区有指标,但是找不到投资,这就是造成了我们内部的浪费
cshivy-avatar

cshivy

说了这么多,意思是从北到南居住人群依次是灾民、难民、贫民、平民、小康、土豪、神豪?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特色,何必搞内部分裂?
gbreeezy-avatar

gbreeezy

《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再说一句,北方要是再大包大揽给南方干脏活累活,最后的结果就是南方爱答不理甩你两块面包,人家一边啃排骨一边骂你懒。
bappi-avatar

bappi

世界上的超级城市很多都在北京这个纬度上呀。
MeaN_TV-avatar

MeaN_TV

我有需求上升啊 问题是没那么多钱买[s:ac:茶]
dromadus-avatar

dromadus

[quote][pid=484815969,25088026,1]Reply[/pid] Post by [uid=112810]xzxzzxzzzx[/uid] (2021-01-13 09:29):

世界上的超级城市很多都在北京这个纬度上呀。[/quote]整体而言,你看美帝北方现在也没南方发展快!
erock48-avatar

erock48

“在这个方面我也呼吁,在很多资源上,比如节能减排,比如说耕地使用、建设用地使用、产能等等,要允许跨地区进行交易、进行调配”,主要是想说这一句吧
yerrey213-avatar

yerrey213

其实是毅种循环
南到最南边海南也是北方
QUEN-avatar

QUEN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13/-7Q5-3gnnK1pT3cStz-bg.jpg[/img]
zsbd
ImRessin-avatar

ImRessin

先富带动后富,后富来给先富当包身工。有了地主之后,就不需要地主了,只需要佃农。
BullyHunter4-avatar

BullyHunter4

2013年唱衰房价的李稻葵,蛮惨的
Aztek-avatar

Aztek

[quote][pid=484815969,25088026,1]Reply[/pid] Post by [uid=112810]xzxzzxzzzx[/uid] (2021-01-13 09:29):

世界上的超级城市很多都在北京这个纬度上呀。[/quote]华北平原透支太多了,几亿人的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支撑不起了
prowl-avatar

prowl

北方主要还是缺河
Masterchiff_-avatar

Masterchiff_

现在陆地之间的经济被限制的厉害,北方发展的慢也是必然的
Happie-avatar

Happie

太听话了,让干嘛就干嘛,让少生就少生,让下岗就下岗
YaBoiTyler-avatar

YaBoiTyler

内循环这个词听了很久了,一直没太研究,有没有大佬给科普下到底怎么内循环啊[s:ac:忧伤]
十几年前就要三驾马车均衡,就要扩内需,咋感觉像没结果一样[s:ac:怕]
DomyDamDomy-avatar

DomyDamDomy

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也呼吁,在很多资源上,比如节能减排,比如说耕地使用、建设用地使用、产能等等,要允许跨地区进行交易、进行调配,而不要说在每一个地区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果把每一个地区都圈定好,你这个地方一定要按某个速度发展,那很可能是什么局面呢?发达地区建设用地不够,节能减排的指标没有,他必须减量发展。经济不发达地区,北方地区有指标,但是找不到投资,这就是造成了我们内部的浪费

划重点,读这两段就行了。意思就是发达地区开放土地红线,花钱去落后地区买耕地指标。同理的还有碳排放和节能。至于什么大城市病,单程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没关系的,起码能让你干电池买得起房(通过增加土地供给)了。顺便说一句,我觉得你要真这么搞,就放开粮食价格管制,让落后地区通过种粮食也有机会致富,别一线城市享受着受管制和补贴的粮食价格,还把种粮食的任务都安排给西部北部,喜欢市场就都让市场来调节,别只把占便宜的交给市场。
LordJackalope-avatar

LordJackalope

华北平原确实不能那么多人了

地下水和生态资源透支太厉害了。

人口承载力确实不行

还有和我们差不多的美国也是人口往南边集中和发展
SorryyDolo-avatar

SorryyDolo

所以,自然而然到了这个时刻,人类的生活要重新择居,重新变迁,总体来讲是从天气冷的地方往天气暖和的地方走,这种时候我们的经济发展应该顺应它的发展。只要北方以及西部保持一定的经济规模,不要出现国防、军事等等的隐患。

[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7a0ee49.png[/img]懂了呀,北西现在就挺好,老实给东部和南部看大门就行了。还要啥共同富裕呢,保持温饱线,代代跑去给别人打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