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onGoose
2021-11-07T06:56:16+00:00
镇州,建安军,节度。本古可敦城。统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选诸部族二万余骑充屯军,专捍御室韦、羽厥等国,凡有征讨,不得抽移。渤海、女直、汉人配流之家七百余户,分居镇、防、维三州。东南至上京三千余里。
也就是说可敦城这两万部队只能在当地驻守,其余征讨活动都不能抽调这两万人,这确定不是什么小说里的设定?更骚的是后来耶律大石靠这两万人再加新招募的一万人西征打下了一片基业又给辽国续了一段时间
这个可敦城离辽国本土太远,你真把这些人拉到华北东北地区,肯定也人困马乏没战斗力了。
我不觉得奇怪啊……
专门防御某一个敌对势力,很正常啊
[quote][pid=565313861,29393573,1]Reply[/pid] Post by [uid=399214]abanini[/uid] (2021-11-11 15:24):
我不觉得奇怪啊……
专门防御某一个敌对势力,很正常啊[/quote]跟金国这种大决战都不能抽调,我觉得这种设定太僵硬了,当然从结果来说反而成好事了,去了可能也白给了,不去还能保留一丝火种
不是续了一段时间,是续了近百年。要知道后来的蒙古帝国都没活过百年,大石这算是逆天续命了
后面巅峰蒙古实在太猛,隔那么老远都打过来,实在扛不住gg了
没看在哪么?“东南至上京三千余里。”《辽史·地理志》:镇州“本古可敦城”。即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喀鲁哈河下游南侧青托罗盖古城。保大四年(1124年)天祚帝西行,受白达达详稳贡献后,西至可敦城,即此。以那时候的交通通讯条件,你出了什么事要抽调三千里外蛮荒之地的部队?让他们花一年爬过来?
很正常嘛,游牧民族为了防备打劫常驻边疆的军队,而且你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保底,耶律大石不就是利用这批保底东山再起了
你看宋朝西军,本来战斗力爆棚,被童贯带着熙河打了一圈累得半死又拉到燕云十六州去打,结果连北辽都打不过,是北宋自己把自己的保底提前消耗掉了。如果金军打到黄河边上的时候西军全须全尾,所谓铁浮屠和西夏铁鹞子能差多少,西军直接把他们打成煞笔
[quote][pid=565314362,29393573,1]Reply[/pid] Post by [uid=62254765]HHB546[/uid] (2021-11-11 15:26):
跟金国这种大决战都不能抽调,我觉得这种设定太僵硬了,当然从结果来说反而成好事了,去了可能也白给了,不去还能保留一丝火种[/quote]七十万打人家两万打不过,再多两万也没用
辽军素质就算不如金军也没差太多,完全是将熊熊一窝的问题
很正常啊,苏联西线打得很惨烈,东线看小鬼子的部队也没大调动
[quote][pid=565315118,29393573,1]Reply[/pid] Post by [uid=62515237]季汉昭烈帝[/uid] (2021-11-11 15:29):
三国时期,季汉也有类似的部队,南中军团[/quote]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
南中军团是想来,阿斗说都ok的你们不用来了,跟可敦城的部队情况还不一样
正常,你想想现在就算是中俄开战也和加里宁格勒的第11集团军没什么关系。[s:ac:blink]
101:总预备队,不动!
还有个可能,这队伍后勤靠当地,或者从属关系在当地部族,所以约定了不调走,只参加附近的战斗。
辽国军队还是偏草原风格,军队不一定完全听指挥。
大石不自安,遂杀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铁骑二百宵遁。北行三日,过黑水,见白达达详稳床古儿。床古儿献马四百,驼二十,羊若干。西至可敦城,驻北庭都护府,会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及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糺而毕十八部王众,谕曰:“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蕃,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遂得精兵万余,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
两万可敦城边防军,一万部族军,三万骑兵对西域这帮鸡应该算是降维打击了
存在即合理,更别说你还说了就靠这支部队还续命了,不是更说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