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zilla
2021-08-04T14:53:43+00:00
看了书,看了电影,又看了相关的一些评论
引用一段有代表性的观点
“这是菲茨杰拉德最伟大的作品,探讨了堕落、理想主义、变革阻碍、社会巨变、放荡;为爵士时代和咆哮的二十年代进行了深度描绘,普遍认为是对美国梦的警醒。”
其中,对美国梦的警醒?这个结论我总觉得很牵强
盖茨比的失败和悲剧在小说里似乎是偶然的
现实生活中像盖茨比这种人一旦成功成为资本家,活的不要太快活好吧?
再不济也比普通人的生活强一万倍
所以总感觉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不够有力,给我感觉软绵绵的,是时代背景不同的原因么?
就是美国梦的破碎呗[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靠努力从小人物变成大人物已经不行了,旧贵族看不起新兴暴发户,阶级固化了
盖茨比之所以下场如此凄惨,是因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他是个像黛西和汤姆一样冷漠甚至冷酷的人,他可以活得很好,可惜他不是。
Reply to [pid=539632257,27980959,1]Reply[/pid] Post by [uid=62891683]飞雨人223[/uid] (2021-08-08 22:57)
那跟美国梦的破碎,和对奢靡物质的追求有什么关系啊....
即便到了今天资本家该奢靡的还奢靡,该物质的还物质,也没见他们的梦碎啊
我看完这片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论坛里常见的一句话
舔狗不得house
个人感觉
“他们是一群混蛋,全部加起来也比不上你”
这就是这本书要说的
作者一方面歌颂美国梦,它让人追求财富,追求心底的爱情,肮脏和莽撞中带着纯真,一方面美国梦又终究是个梦,资本家和权贵之间始终有着天然的沟壑
阶级固化,确实发了大财,但这些都是假的,他仍然是站之前阶级上的那个穷小子,可能当一个贵族死后可能有达官贵人来哀悼,有家族宗亲来寄托哀思,可是盖茨比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上流的阶级能福泽后人,而盖茨比看下来似乎只是个单独的盖茨比
为逼生为逼死,为逼辛苦一辈子;吃逼亏上逼当,最后死在逼身上……
我没看过,我只记得这句话
警示
一舔狗不得好死
二再富有,也是土狗,伪装学历,无尽的宴会,违法生意,美色当前,失去理智,危机当前,粗暴的本性毕露
这本书的所有精华都在黑夜里手伸向对岸的灯塔那一幕里了,然后在盖茨比和黛西的第一次重逢作者用旁白的方式说了很白的话,再什么舔狗论我也没办法了
老舞台剧了
就跟你去看雷雨,茶馆一样,老美的情怀在那里
这种布尔乔亚似的叫声有什么好看,什么好听的?进取的年轻有钱人得不到卑劣的老贵族人的认同,这是也许是指出了美国的社会问题,但是这深刻吗?比起那些被压迫的底层人士,盖茨比的哪里来的这么多委屈,这么多感慨?
电影呈现的也许更多,小说内容也许更丰富,但是其讽刺资本主义和贵族社会的进步意义在现在这个社会是不够进不了。
没必要强行看懂,它的时代性很强,你不深处那个社会,自然没有共鸣
old money对new money就是有着优越感啊
就算你通过自己努力赚到了比我还多的钱,你也不过是个暴发户而已
“牛津出身的人可不会穿粉色的西装”
“我可是正黄旗的,你是个什么东西”
“阿拉上只角的啦,侬撒么丝”
“呵呵,小镇做题家”
原著里女主一直把盖茨比当笑话看,盖茨比最后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说的话里全是钱的声音”。
盖茨比为了挤进上流社会使劲浑身解数,最后也只是被老财们当成一个有钱的土鳖。
小李子那个电影嘛,虽然很好看但有很多精髓的地方被莫名其妙的改掉了,比如那句著名的开场白“当你想要评价别人的时候,要记住,不是人人都具备你所拥有的优势”
盖茨比是一个纯正的理想主义者,他需要的是精神的满足,金钱这种物质对他而言没那么重要。之前百万富翁送他家产然后被黑走(似乎是有这个情节),他不也没去争么。结局悲剧是因为他追求的其实是心里的那个完美的黛西,现实无法给理想主义者一个满意的结局。就像《挪》里面渡边一样,为直子付出许多,最后才醒悟“原来她从没爱过我”。这方面来看盖茨比似乎也是幸福的,直到最后依然抱着自己的理想死去。
ps:菲茨杰拉德的现实生活里娶到了自己的女神,结果生活非常不幸福,甚至可以说是折磨。他写这本书可能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另一个可能性的探讨吧。
而盖茨比的经历证明了“美国梦”这种东西就是扯淡,你再努力爬上去,再有钱,也不过是“young money”罢了,“old money”永远不会瞧得起你,与金钱无关。他们永远不会平等看你。奋斗没有意义,那宣扬奋斗的“美国梦”自然破碎了。
了不起的盖茨中盖茨比是不被时代蒙尘的人。他的毁灭才更加有悲剧色彩。一直觉得闪光的哈撒韦有点致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