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ipel
2025-07-06T08:53:18+00:00
因为喜欢写点东西,希望别影响老哥们的快乐星期五
分割线——
有些事只有经历了才懂,有些字也是,只有经历了过才明白,为什么用“奔”
收到消息时是晚上八点半,收到消息时并没有想象的悲伤、因为近半年姥姥的状态就很差,我已经脑补过很多次收到一条我哥的微信,或者我妈的电话说姥姥过世了,我是如何悲伤的。
心脏衰竭、肾脏衰竭,我妈不止一次的跟我说过“我看你姥姥今年够闯的”,随之一阵沉默继续说“哎 也好,省的她受罪了,人老了太难了”。不过她也总是闯了一年又一年。
最近俩月她又患上了“蛇盘疮”,疼的没日没夜的喊娘叫爹,这个病甚至让她临时忘了自己心脏疼的毛病。
我见过她犯心脏病时,通常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如从炕上下地去厕所,如果在下炕之前没有将硝酸甘油含到嘴里,过一会儿,就会听见厕所里微弱的喊声“哎呀 哎··呀 哎 哎 呀 我的妈呀” 她坐在塑料凳子上喊着我的名字,我赶紧将药拿过去给她,她眼都不睁的拧开瓶盖,倒出几片含上,然后还要再喊上几分钟。我妈要帮她捶背,用双手捋胸口帮她顺气,她说就感觉胸口憋着上不来。等待药生效后,慢慢平静下来,头歪着低下来靠着胸口休息,她仅有的的一丝力气在刚才的挣扎中再一次耗尽。再过几分钟她挪着塑料凳,巴登~~巴登~的慢慢挪进里屋,先用上半身子抵着门帘,头发被门帘刮的凌乱着,再往前3米横在她面前的是另一座山“上炕”,她四肢无力,手无法撑起身体,腿也蹬不上劲儿,她只能一条腿放在炕上,一条腿在地下想要用力一跃蹿到炕上。可那条腿就是不听使唤。在我一只手的帮助下她再次回到被窝,眼睛紧闭,略带歉意的说道“一点能耐都没有了,一点用也没有了”。
收到消息后,我想着安慰下我妈,电话打过去,我妈应该是刚哭过,然后强装镇定带着鼻音 跟我说“正在给你姥姥穿衣服”,我说“好 那你忙着,我明天回去”就挂掉了电话。
跟媳妇说了以后,她安慰完我就开始准备回家的行李之物,我则看高铁票,联系宠物店寄养的事。实际上明天我是准备去看牙医,前两天我的智齿突然发炎,今天更甚,竟然肿了一个黄豆粒大小的泡,泡里是血水和脓,发作起来半边脸连着脑瓜仁都疼,只好买了阵痛的药才能入睡半夜疼醒,再服一颗清醒个20分钟等待药效发作才能继续入睡。我好歹吃药还管用,姥姥当时已经连顶药都不管用了,我妈说她蛇盘疮留下了后遗症“神经痛”,一发作就像有绳子捆着她一样,满背都很紧,我妈去看她时,就让我妈给她用手揪、敲 打、稍微缓解一下,我也在网上找了偏方给她用,于事无补。可能是她岁数太大了,90多岁了身体已经没什么免疫力和抵抗力对抗病毒了。不像她上炕,手脚没力我们推一把就行,这“座山”可能她连手脚都没有,再推也难跃过。
第二天早晨6点接到我妈的电话,问我们有没有出发,我们计划的是10点的高铁,13点多能够赶到老家,所以我们刚起来。我妈说 你姥姥今天13点到15点就要出去了,应该13点就出去了,你们要是赶不上就不用回来了。电话里我听到了唢呐声和嘈杂的音响声,音响里传出了女人哭丧的声(葬礼有那种 花钱买的哭一次多少钱的)。我说我看看改签个早的,撂下电话我们赶紧洗漱后赶往高铁站,准备到站后买一个最早的票赶回去,狗也没办法寄养了,只能当天往返。
从收到消息后,我整个人的情绪有点低落,不是因为失去亲人的悲伤,相反,是为什么我不悲伤呢?那可是我的至亲,身体里流着她的血呢啊。我埋怨自己是个冷血!
可当高铁到站后,我下车踏上家乡土地的时候,突然悲伤感袭来,就是那种莫名的的悲伤,不明所以,毫无预兆,眼泪上涌在我的眼眶里,但始终没有溢出。我只是感觉我离家更近了一些,好像离她们更近了一点。
我们在出租车内,看着我们经过了很多次的山和田野,庄稼已经长到齐腰高,山也被草木装饰的生机盎然。好像这样的家乡,我从毕业后就不怎么见了,也许,我印象里的家乡仍然存在着,消失的是那个孩子,消失的是童真,消失的是我对世界的兴趣。
一个小时的路程,姥姥家已经在眼前了,本以为村子里会很热闹,来参加的人的车子堵在路上无法行进。可是却没有。车子顺利开到了胡同门口,胡同口也只有两三个我不认识的人坐在摩托车上,下车后7月份的热气比悲伤更快的袭来,昨天刚下过暴雨,此时正烈日当头蒸发着大地。我恍惚的穿过那条我走过很多年的胡同,。喇叭声在湿热的环境里也显得有些无力的闷沉的悬在空中,当我看到带着孝的我妈和舅妈,那些悲伤的情绪再也不再压抑,眼泪不受控制的涌出,那些我之前预演过很多次的我该如何下跪,如何哭泣,需要说什么、需要做什么也都随之,跌到地里,被蒸发到天上,融进云里。
我搀扶着我妈,走进院里,模糊中,我略过了在门口的几个熟面孔,情绪已经不容我跟他们打招呼,我只得径直走到灵堂前,在旁边高高的烧纸堆中拿几沓纸,跪下来,看着棺材前姥姥的遗照,此刻我好像才真正的确认,她离开了,永远的。以后也不会再见到了。我只能不停的喊着“姥姥我来看你来了”,一边咧着嘴哭,一边将手里的纸放到火盆里,火烧的很旺,火苗燎着我的手,烤着我的脸。据说烧纸时如果火苗往人身上扑,纸灰往身上落,那是逝去的人是在“稀罕你”。我一下就想到了,每次我来看她时,她总是拽着我的手,摩梭着,嘴里念叨着“哎呀,我外甥来了”,哪怕她在我们进来前还躺在炕上不想动。姥姥的手总是热热的,褶皱爬满了手背,这一次她还是摩梭着我的手,轻轻的对我说“哎呀,我大外甥来了,可我得走了”。喇叭声此时也开始提高声调,吹的更起劲更悲伤,我只感觉一股劲儿顶在了喉咙,在我磕了头后,亲戚们一边劝说“太热了,快起来吧”,一边把我们拉起来。起来后我才注意到,除了我和我媳妇,我妈和我大舅妈,还有我哥也陪着我一起烧的纸。可能这也是有讲究的吧,我不懂。站起身后看到,表弟守在灵棚中,我们对视一眼打了招呼,然后转身进了屋里,我看到的人好像都不怎么悲伤,而且略带惊讶的看着我,可能我的赶来让他们意外,大家都在找不同的话题和角度来安慰刚回来的我们,我估摸着这些话他们应该说了很多遍了“你姥姥一点也不吓人,就跟睡着了一样”“这回不用受罪了” 用这样的话安慰别人,也安慰自己,我觉的他们不是不悲伤,是悲伤过了,在刚得知消息的时候应该也同我一样,刚感到现场时也是无法自抑,哭的死去活来。人必须有一个让自己心里能过去的理由,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中,不管是不想让别人看到还是自己心里觉得,都应该止住眼泪。
我们到时已经快12点钟,来吊丧的人也已经吃过饭走的差不多了,待我们去吃饭,很多桌已经撤了,帮忙的都是村里的邻居,在农村就是这样,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只要得到消息,就有人主动来帮忙。因为这是大事,一家人是很难忙的过来,而且大事上主人家实际并不会承担很多工作,因为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做-走流程。我们胃口都不怎么好,简单吃饭后,又回到灵堂那边,此时已经快接近出殡的时间。主持的人说还要开棺做最后的确认,其实也只是流程而已,我表兄挨个屋通知,问有没有要再看看的,我没动身,屋里也没人动身,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看,也不知道该不该看。站在窗前看着我妈趴在棺材前哭的几乎瘫倒,我的眼泪再次翻涌,只好转移视线看向远处的山上,成片的树,齐腰高的玉米,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和表弟有一年春天,在山上的地里面放自己做的风筝,风筝是一个四方的塑料布,用竹条做好框架,尾巴使用雪糕袋几个放在一起用石头砸相接处的地方,塑料就会粘在一起。风筝飞不高,但是能飞,我们一边跑一边拽绳子,一直玩到傍晚,天快黑了才回家。那时的姥姥还能抽烟,站在屋里柜的旁边,一边抽烟一边笑着责备我们是狼羔子,忒能“炸”(淘气)。
待盖上棺盖,主持丧事的人,让屋里的所有人全部出去,马上要到时间出殡了。要出去把花圈之类的全部拿到胡同口,摆好。所有女的要拿一个像黑白无常拿的那个纸糊的柳条一样的东西站成一排。我被安排去前面拿花圈,花圈种类很多,金山银山,牛 、童男童女、还有轿子等等,顺应时代发展还新增了电视,汽车之类的。当然这些东西也都是有讲究的,不过我知道的不多,因为常年在外这些年就没参与过。只记得很小的时候帮人拿过花圈,还得到了几块钱。 小时候对丧事的最深印象是,果子(桃酥)和热闹,那时候村里有这种事时,父母总是半夜去帮忙, 不一会在迷迷糊糊中,我被震天响的唢呐声吵醒,同样被惊扰的孩子应该不止我一个。第二天就会看到柜上有几块儿果子,这种果子很易碎,很甜。
等到了时辰,起灵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女人只能送到胡同口,习俗导致她们只能在这做最后的道别,哭声也只能悬停在此。
队伍里气氛并不压抑,几个外村的彼此 聊着庄稼、农活,谁家的地里草多打没打药,今年的收成该如何,感叹着年景和农民的不容易。
年轻人相互不熟悉则默默前进,穿过庄稼地,沿着早已被挖掘机走过的路来到墓地处。正午湿润的大地正在被蒸发,汗水浸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凸显出肚子和胸,人们都眯着眼用手遮着太阳等待着,没有人抱怨,反而都在庆幸今天并没有像昨天一样下暴雨。
我站在地头向外望去,正好能看到我家,我家和姥姥家很近只隔了一条河,路程也就2三里,小时候可没少跑来玩,摸鱼,摘桑葚,划冰车,总是顺道就在舅舅家呆上半天儿,那时候只知道来这儿就有好吃的。姥姥会从柜里拿出点心,或者招待客人的苹果梨之类的给我们,舅妈总会做上俩菜。我哥就更甚,经常淘学,骑着车子半路就拐到姥姥家,书包一扔就跟表兄去河里抓鱼了。这些都成了我们长大后来到姥姥家,大家乐此不疲的话题。那些时光已经过去了30年,可是当我们谈起时又历历在目,但是细节渐渐的模糊,我们就像在有些梦里一样,拼命的想去看清某个人的脸,但任凭多努力的凑近,总是看不清他们是谁。我努力的在思绪里回想年轻时姥姥是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怎么样的走姿,都只是模糊的黑色一团。
渐近的唢呐声把我拉了回来,舅舅抱着遗像走在前面,照片里姥姥看起来有点凶,我估计是当时为了拍照,努力睁眼的缘故。
不一会儿,黄土一锨锨的攘在照片上,盖过下巴,鼻子 努力睁大的眼睛,慢慢的全都不见了,只剩一堆杂乱的黄土。今天后才会变成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坟。
人开始一波一波的开始往回走,主持的人,嘱咐我们几个年轻人看着火,等完全烧完了再走,火燎的旁边的树叶嘎嘎直响,树叶被烤的翻了个儿,漏出下面的浅绿色。人也无法长时间站在3米之内。我们远远的看着,火苗在花圈堆迅速蔓延,纸糊的电视和小汽车不一会儿已经变成灰白色的灰,趁着火势飞向天空。如果说传言是真的,我想姥姥此时是释然的,她爱这片土地,爱天空,爱阳光,爱地头那颗桃树,爱河边的那一片芦苇,爱南山的桑树,爱北山的那汪泉水。现在你可以随风再看一看,那些你努力耕耘过的天地,那些你生活过的房子,淌过的河,爬过的山,病痛垂老的身体已经不能再限制你,快翻过远山跨过长河做一个自由的灵魂吧。
回去的路上,我和表弟努力寻找着小时候那条山上通往我家的小路,好像已经被改造成水泥路了。到家门口,按照习俗,送葬的人要先迈过火盆,在水盆里照一照,然后在盘子里拿一块儿果子吃掉。具体含义我不懂,我们只能照做。进屋后舅舅们已经开始对这场葬礼进行最终的总结了—算账,我们也便打了招呼收拾东西回家了。
仪式画上了句号,可关于姥姥画上的是省略号待续。我相信不止是我,那些与她有关的人,当某天记忆突然碰触的时候,她一定是鲜活的,声音容貌虽然会随着时间模糊但一定不是今天看到她的样子。
生命的逝去,我们总会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身前的荣誉,身后的名誉 真的很重要么?我们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意义在哪呢?我们无所事事的在床上躺上一天确定是在浪费生命么?我确实应该好好思考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7/11/-4qiozQkmo-5s2eZwT3cSqo-zk.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7/11/-4qiozQkmo-guwgZdT3cSqo-zk.jpg.medium.jpg[/img]
分割线——
有些事只有经历了才懂,有些字也是,只有经历了过才明白,为什么用“奔”
收到消息时是晚上八点半,收到消息时并没有想象的悲伤、因为近半年姥姥的状态就很差,我已经脑补过很多次收到一条我哥的微信,或者我妈的电话说姥姥过世了,我是如何悲伤的。
心脏衰竭、肾脏衰竭,我妈不止一次的跟我说过“我看你姥姥今年够闯的”,随之一阵沉默继续说“哎 也好,省的她受罪了,人老了太难了”。不过她也总是闯了一年又一年。
最近俩月她又患上了“蛇盘疮”,疼的没日没夜的喊娘叫爹,这个病甚至让她临时忘了自己心脏疼的毛病。
我见过她犯心脏病时,通常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如从炕上下地去厕所,如果在下炕之前没有将硝酸甘油含到嘴里,过一会儿,就会听见厕所里微弱的喊声“哎呀 哎··呀 哎 哎 呀 我的妈呀” 她坐在塑料凳子上喊着我的名字,我赶紧将药拿过去给她,她眼都不睁的拧开瓶盖,倒出几片含上,然后还要再喊上几分钟。我妈要帮她捶背,用双手捋胸口帮她顺气,她说就感觉胸口憋着上不来。等待药生效后,慢慢平静下来,头歪着低下来靠着胸口休息,她仅有的的一丝力气在刚才的挣扎中再一次耗尽。再过几分钟她挪着塑料凳,巴登~~巴登~的慢慢挪进里屋,先用上半身子抵着门帘,头发被门帘刮的凌乱着,再往前3米横在她面前的是另一座山“上炕”,她四肢无力,手无法撑起身体,腿也蹬不上劲儿,她只能一条腿放在炕上,一条腿在地下想要用力一跃蹿到炕上。可那条腿就是不听使唤。在我一只手的帮助下她再次回到被窝,眼睛紧闭,略带歉意的说道“一点能耐都没有了,一点用也没有了”。
收到消息后,我想着安慰下我妈,电话打过去,我妈应该是刚哭过,然后强装镇定带着鼻音 跟我说“正在给你姥姥穿衣服”,我说“好 那你忙着,我明天回去”就挂掉了电话。
跟媳妇说了以后,她安慰完我就开始准备回家的行李之物,我则看高铁票,联系宠物店寄养的事。实际上明天我是准备去看牙医,前两天我的智齿突然发炎,今天更甚,竟然肿了一个黄豆粒大小的泡,泡里是血水和脓,发作起来半边脸连着脑瓜仁都疼,只好买了阵痛的药才能入睡半夜疼醒,再服一颗清醒个20分钟等待药效发作才能继续入睡。我好歹吃药还管用,姥姥当时已经连顶药都不管用了,我妈说她蛇盘疮留下了后遗症“神经痛”,一发作就像有绳子捆着她一样,满背都很紧,我妈去看她时,就让我妈给她用手揪、敲 打、稍微缓解一下,我也在网上找了偏方给她用,于事无补。可能是她岁数太大了,90多岁了身体已经没什么免疫力和抵抗力对抗病毒了。不像她上炕,手脚没力我们推一把就行,这“座山”可能她连手脚都没有,再推也难跃过。
第二天早晨6点接到我妈的电话,问我们有没有出发,我们计划的是10点的高铁,13点多能够赶到老家,所以我们刚起来。我妈说 你姥姥今天13点到15点就要出去了,应该13点就出去了,你们要是赶不上就不用回来了。电话里我听到了唢呐声和嘈杂的音响声,音响里传出了女人哭丧的声(葬礼有那种 花钱买的哭一次多少钱的)。我说我看看改签个早的,撂下电话我们赶紧洗漱后赶往高铁站,准备到站后买一个最早的票赶回去,狗也没办法寄养了,只能当天往返。
从收到消息后,我整个人的情绪有点低落,不是因为失去亲人的悲伤,相反,是为什么我不悲伤呢?那可是我的至亲,身体里流着她的血呢啊。我埋怨自己是个冷血!
可当高铁到站后,我下车踏上家乡土地的时候,突然悲伤感袭来,就是那种莫名的的悲伤,不明所以,毫无预兆,眼泪上涌在我的眼眶里,但始终没有溢出。我只是感觉我离家更近了一些,好像离她们更近了一点。
我们在出租车内,看着我们经过了很多次的山和田野,庄稼已经长到齐腰高,山也被草木装饰的生机盎然。好像这样的家乡,我从毕业后就不怎么见了,也许,我印象里的家乡仍然存在着,消失的是那个孩子,消失的是童真,消失的是我对世界的兴趣。
一个小时的路程,姥姥家已经在眼前了,本以为村子里会很热闹,来参加的人的车子堵在路上无法行进。可是却没有。车子顺利开到了胡同门口,胡同口也只有两三个我不认识的人坐在摩托车上,下车后7月份的热气比悲伤更快的袭来,昨天刚下过暴雨,此时正烈日当头蒸发着大地。我恍惚的穿过那条我走过很多年的胡同,。喇叭声在湿热的环境里也显得有些无力的闷沉的悬在空中,当我看到带着孝的我妈和舅妈,那些悲伤的情绪再也不再压抑,眼泪不受控制的涌出,那些我之前预演过很多次的我该如何下跪,如何哭泣,需要说什么、需要做什么也都随之,跌到地里,被蒸发到天上,融进云里。
我搀扶着我妈,走进院里,模糊中,我略过了在门口的几个熟面孔,情绪已经不容我跟他们打招呼,我只得径直走到灵堂前,在旁边高高的烧纸堆中拿几沓纸,跪下来,看着棺材前姥姥的遗照,此刻我好像才真正的确认,她离开了,永远的。以后也不会再见到了。我只能不停的喊着“姥姥我来看你来了”,一边咧着嘴哭,一边将手里的纸放到火盆里,火烧的很旺,火苗燎着我的手,烤着我的脸。据说烧纸时如果火苗往人身上扑,纸灰往身上落,那是逝去的人是在“稀罕你”。我一下就想到了,每次我来看她时,她总是拽着我的手,摩梭着,嘴里念叨着“哎呀,我外甥来了”,哪怕她在我们进来前还躺在炕上不想动。姥姥的手总是热热的,褶皱爬满了手背,这一次她还是摩梭着我的手,轻轻的对我说“哎呀,我大外甥来了,可我得走了”。喇叭声此时也开始提高声调,吹的更起劲更悲伤,我只感觉一股劲儿顶在了喉咙,在我磕了头后,亲戚们一边劝说“太热了,快起来吧”,一边把我们拉起来。起来后我才注意到,除了我和我媳妇,我妈和我大舅妈,还有我哥也陪着我一起烧的纸。可能这也是有讲究的吧,我不懂。站起身后看到,表弟守在灵棚中,我们对视一眼打了招呼,然后转身进了屋里,我看到的人好像都不怎么悲伤,而且略带惊讶的看着我,可能我的赶来让他们意外,大家都在找不同的话题和角度来安慰刚回来的我们,我估摸着这些话他们应该说了很多遍了“你姥姥一点也不吓人,就跟睡着了一样”“这回不用受罪了” 用这样的话安慰别人,也安慰自己,我觉的他们不是不悲伤,是悲伤过了,在刚得知消息的时候应该也同我一样,刚感到现场时也是无法自抑,哭的死去活来。人必须有一个让自己心里能过去的理由,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中,不管是不想让别人看到还是自己心里觉得,都应该止住眼泪。
我们到时已经快12点钟,来吊丧的人也已经吃过饭走的差不多了,待我们去吃饭,很多桌已经撤了,帮忙的都是村里的邻居,在农村就是这样,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只要得到消息,就有人主动来帮忙。因为这是大事,一家人是很难忙的过来,而且大事上主人家实际并不会承担很多工作,因为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做-走流程。我们胃口都不怎么好,简单吃饭后,又回到灵堂那边,此时已经快接近出殡的时间。主持的人说还要开棺做最后的确认,其实也只是流程而已,我表兄挨个屋通知,问有没有要再看看的,我没动身,屋里也没人动身,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看,也不知道该不该看。站在窗前看着我妈趴在棺材前哭的几乎瘫倒,我的眼泪再次翻涌,只好转移视线看向远处的山上,成片的树,齐腰高的玉米,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和表弟有一年春天,在山上的地里面放自己做的风筝,风筝是一个四方的塑料布,用竹条做好框架,尾巴使用雪糕袋几个放在一起用石头砸相接处的地方,塑料就会粘在一起。风筝飞不高,但是能飞,我们一边跑一边拽绳子,一直玩到傍晚,天快黑了才回家。那时的姥姥还能抽烟,站在屋里柜的旁边,一边抽烟一边笑着责备我们是狼羔子,忒能“炸”(淘气)。
待盖上棺盖,主持丧事的人,让屋里的所有人全部出去,马上要到时间出殡了。要出去把花圈之类的全部拿到胡同口,摆好。所有女的要拿一个像黑白无常拿的那个纸糊的柳条一样的东西站成一排。我被安排去前面拿花圈,花圈种类很多,金山银山,牛 、童男童女、还有轿子等等,顺应时代发展还新增了电视,汽车之类的。当然这些东西也都是有讲究的,不过我知道的不多,因为常年在外这些年就没参与过。只记得很小的时候帮人拿过花圈,还得到了几块钱。 小时候对丧事的最深印象是,果子(桃酥)和热闹,那时候村里有这种事时,父母总是半夜去帮忙, 不一会在迷迷糊糊中,我被震天响的唢呐声吵醒,同样被惊扰的孩子应该不止我一个。第二天就会看到柜上有几块儿果子,这种果子很易碎,很甜。
等到了时辰,起灵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女人只能送到胡同口,习俗导致她们只能在这做最后的道别,哭声也只能悬停在此。
队伍里气氛并不压抑,几个外村的彼此 聊着庄稼、农活,谁家的地里草多打没打药,今年的收成该如何,感叹着年景和农民的不容易。
年轻人相互不熟悉则默默前进,穿过庄稼地,沿着早已被挖掘机走过的路来到墓地处。正午湿润的大地正在被蒸发,汗水浸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凸显出肚子和胸,人们都眯着眼用手遮着太阳等待着,没有人抱怨,反而都在庆幸今天并没有像昨天一样下暴雨。
我站在地头向外望去,正好能看到我家,我家和姥姥家很近只隔了一条河,路程也就2三里,小时候可没少跑来玩,摸鱼,摘桑葚,划冰车,总是顺道就在舅舅家呆上半天儿,那时候只知道来这儿就有好吃的。姥姥会从柜里拿出点心,或者招待客人的苹果梨之类的给我们,舅妈总会做上俩菜。我哥就更甚,经常淘学,骑着车子半路就拐到姥姥家,书包一扔就跟表兄去河里抓鱼了。这些都成了我们长大后来到姥姥家,大家乐此不疲的话题。那些时光已经过去了30年,可是当我们谈起时又历历在目,但是细节渐渐的模糊,我们就像在有些梦里一样,拼命的想去看清某个人的脸,但任凭多努力的凑近,总是看不清他们是谁。我努力的在思绪里回想年轻时姥姥是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怎么样的走姿,都只是模糊的黑色一团。
渐近的唢呐声把我拉了回来,舅舅抱着遗像走在前面,照片里姥姥看起来有点凶,我估计是当时为了拍照,努力睁眼的缘故。
不一会儿,黄土一锨锨的攘在照片上,盖过下巴,鼻子 努力睁大的眼睛,慢慢的全都不见了,只剩一堆杂乱的黄土。今天后才会变成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坟。
人开始一波一波的开始往回走,主持的人,嘱咐我们几个年轻人看着火,等完全烧完了再走,火燎的旁边的树叶嘎嘎直响,树叶被烤的翻了个儿,漏出下面的浅绿色。人也无法长时间站在3米之内。我们远远的看着,火苗在花圈堆迅速蔓延,纸糊的电视和小汽车不一会儿已经变成灰白色的灰,趁着火势飞向天空。如果说传言是真的,我想姥姥此时是释然的,她爱这片土地,爱天空,爱阳光,爱地头那颗桃树,爱河边的那一片芦苇,爱南山的桑树,爱北山的那汪泉水。现在你可以随风再看一看,那些你努力耕耘过的天地,那些你生活过的房子,淌过的河,爬过的山,病痛垂老的身体已经不能再限制你,快翻过远山跨过长河做一个自由的灵魂吧。
回去的路上,我和表弟努力寻找着小时候那条山上通往我家的小路,好像已经被改造成水泥路了。到家门口,按照习俗,送葬的人要先迈过火盆,在水盆里照一照,然后在盘子里拿一块儿果子吃掉。具体含义我不懂,我们只能照做。进屋后舅舅们已经开始对这场葬礼进行最终的总结了—算账,我们也便打了招呼收拾东西回家了。
仪式画上了句号,可关于姥姥画上的是省略号待续。我相信不止是我,那些与她有关的人,当某天记忆突然碰触的时候,她一定是鲜活的,声音容貌虽然会随着时间模糊但一定不是今天看到她的样子。
生命的逝去,我们总会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身前的荣誉,身后的名誉 真的很重要么?我们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意义在哪呢?我们无所事事的在床上躺上一天确定是在浪费生命么?我确实应该好好思考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7/11/-4qiozQkmo-5s2eZwT3cSqo-zk.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7/11/-4qiozQkmo-guwgZdT3cSqo-zk.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