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Sensei
2021-11-20T02:58:47+00:00
这个理论是否有被学界广泛认同?
另外,哪怕认同这一理论,那么对“作者直接在作品内写的解释和指导意见”怎么看?
不是说作品写完之后过个三年五载,作者才说的部分。
而是作者直接写在同一本书(初版)里的那些,可能今天上午写完正文最后一章,下午就在后记或者前言里写了
甚至是直接写在正文里(作者用某些办法担保这部分不是误导和有局限性的旁白,而是是他的权威给出的“正确”)
我印象中搞文学的好像基本都不写这种东西。
说明自己文章里的某某情节是影射具体某某事情,表达对某某事件的看法?
除非是一些实用性的不重要的部分,否则很少看见文学家写这么low的说明。
作者已死是句特定时代下矫枉过正的话,就和猫论一样,那年头搞文学研究的时候人均考古,去硬翻作者的生平,“这里写了一瓶95年的葡萄酒为什么不是96年或者94年,作者一定有深意”,搞分析的都有点魔怔了,然后巴特和人对喷的时候弄了个作者已死,目的是把作者从上帝般绝对权威的地位拉下来变成一个单纯的参与者。
结果到今天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很多没有相关训练的纯路人借用这句话当招牌,拒绝分析时代背景,拒绝分析作者,张嘴一句作者已死,然后全靠俺寻思俺觉得。
Reply to [pid=569397326,29626263,1]Reply[/pid] Post by [uid=42794531]龙虾炒饭[/uid] (2021-11-28 11:08)是作者写完作品就失去作品解释权的一个比喻。应该吧[s:ac:晕]
[quote][pid=569397831,29626263,1]Reply[/pid] Post by [uid=2344]superaku[/uid] (2021-11-28 11:11):
我印象中搞文学的好像基本都不写这种东西。
说明自己文章里的某某情节是影射具体某某事情,表达对某某事件的看法?
除非是一些实用性的不重要的部分,否则很少看见文学家写这么low的说明。[/quote]文学……许多小说家没有这么多纠结吧,爱写的就写
当然在我看来几乎一切小说都算文学,最多某些算劣质文学作品
目前来看还是结合作者和文章本身的意思综合解释文中意义吧
把作品完全脱离时代和脱离作者也肯定不够全面。
而且说实话,有些作品作者亲自解释,和作品同时发布或者时候发布,他也不一定出自真心,或者在事后的时候心态变了。
比如哈利波特舞台剧出现黑人赫敏,JK罗琳解释赫敏肤色的时候说“我从没说过赫敏的肤色是白的。”
但是粉丝发现原著中写道“哈利发现赫敏一个暑假晒黑了。”等细节中体现出赫敏不太可能是一个黑人。
原作者自己说的话也只能当做参考。
更何况也有无数的,作者自我感动,但是其他人看的很尬的作品,作者出来解释一番反而像个小丑的。
[quote][pid=569398001,29626263,1]Reply[/pid] Post by [uid=42442704]blackisleguard[/uid] (2021-11-28 11:12):
作者已死是句特定时代下矫枉过正的话,就和猫论一样,那年头搞文学研究的时候人均考古,去硬翻作者的生平,“这里写了一瓶95年的葡萄酒为什么不是96年或者94年,作者一定有深意”,搞分析的都有点魔怔了,然后巴特和人对喷的时候弄了个作者已死,目的是把作者从上帝般绝对权威的地位拉下来变成一个单纯的参与者。
结果到今天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很多没有相关训练的纯路人借用这句话当招牌,拒绝分析时代背景,拒绝分析作者,张嘴一句作者已死,然后全靠俺寻思俺觉得。[/quote]事后解读,或许作者只是懂得比较多的参与者……
虽然我觉得,和作品没有抵触的事后访谈基本都算权威的,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
那么在这之前呢?比如作者当初用的大纲稿件被暴露出来,或者作者刚写完正文,同一天就写了个总结/后记/前言,一起发布等等
这部分在“成书发布之前”就存在的,还和后来的读者们的解读算一个级别,只是参与者的一家之言吗?
作者想表达的是A,读者解读得出的是B。实际上两者并不冲突,文学解读也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除了借喻借读,也有解构再创作,如果全依赖于作者的解释,文字也就失去了创造力,文学也就失去了活力。[s:a2:不明觉厉]
Reply to [pid=569397326,29626263,1]Reply[/pid] Post by [uid=42794531]龙虾炒饭[/uid] (2021-11-28 11:08)简单来说就是鸡叉就一码字的,他懂个几把问道红尘[s:ac:哭笑]
这些个句式总觉得不是中文的表达方式......英语长句的用法?
解释学就是研究这个的吧,伽达默尔海德格尔利科哈贝马斯啥的,虽然我也不懂,只记得一个人什么解释就是文字在向你诉说之类的了()
文学解构也是文学的一部分啊,当作者发表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就已经把作品的解读权交给所有人了,如果不想给大家看不想让其他人解读那还有发表的必要吗,其实如果不是那么多解读红楼梦的,红楼梦未必能达到今天的高度
[quote][pid=569399094,29626263,1]Reply[/pid] Post by [uid=621522]冥牙[/uid] (2021-11-28 11:17):
这些个句式总觉得不是中文的表达方式......英语长句的用法?[/quote]帮人改稿子熬了夜,好像现在还没醒透[s:ac:冷]
但你说英文?我这两天没看几篇英文啊,可能是最近重温ypm被汉皮洗脑了
“作者已死”只是罗兰巴特的一个说法,既不成其理论,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广泛认同。
而且批评家之间真的能形成“广泛认同”么(笑)何况巴特自己也是经过反复横跳才到了这儿。
纠结这个词意义不大。如果想要细究,我的建议是先对巴特的生平和理论略作整体性了解;
如其不然,其实上知乎读一读相关的回答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