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urin
2020-12-02T08:07:22+00:00
联动下昨天那年轻人绝望的帖子。
我是90后,魔都土著,也在为魔都买房而焦虑中。
争论的焦点放在了房子买不起上。
其实,能单靠自己努力年轻时也就那一个黄金时段而已。
首先,买商品房是2000年初政策才放开的事情。
在那之前,主要是单位分房。
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就是他开始被浪漫化。
很多人在帖子里说上一辈的房子有国家分配,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能分到房的本来已经人上人的事情了。
单位分房时期,房子也是稀缺资源。
得是有单位的人才能分到房子,得是好单位才有更多的房子可以分,得是工作一定年限、一定职位、一定贡献等等,另外已结婚的优先分房,这意味着还是有相当夫妻其实也还没自家的房子。
另外,负责分房是一项极大的权力,这当中多少腐败多少龌蹉,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变化出现在2000年初,住房商品房改革,人们可以自己出钱买自家房子。
那时候,大学还没扩招,1999年大学扩招之前,每年招生人数约在100万上下。而每年新增适龄劳动力则不低于1000万。
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874万!
那时候,上海的常住人口是1600万人,而今天是2400万人,足足多了一半。
那时候,商品房甚至大家都不怎么敢买,上海杨浦区甚至出台了零首付就能买房的政策。
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有头脑有胆量的年轻人工作个十年,在上海买房不是那么难的事情。
注意,前提还是要工作个十年,大部分到了30多岁才可以买下。
这就是一片空白的市场,大家都还没意识到房子的价值,基本上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房子。
而且92画圈之后,也是建国以来人们最容易靠努力奋斗赚钱的时候。
但是,这种暴利的日子也就那十年,很快能赚大钱的领域都被占了,房子也开始暴涨。
2010年后,这种机遇的窗口就逐渐关闭。
再说得直接点,2000-2010年这十年间的年轻人,把前后几代人的钱都给赚走了。
这批人以70后为主,加上部分60后和相当部分的80后。
如果要说90后买房比前代更困难了,这确实是真的,但也就比70/80后更困难而已。
今天是6个钱包买房,可那十年之前,6个钱包你都买不到房。
再谈一下住什么样的房子的问题。
以上海为例,70年代以前,大部分上海人住的还是人均4平米的房子,通常6口人集中居住在不到30平米的空间内,还不一定有独卫和独厨。
七八十年代被称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也就是国家分房的工人新村,那住房条件放现在也都是渣渣。
到了90年代,一家三口两室一厅约60平米的房子才算看得过去。
哪怕是那黄金十年,通过个人努力奋斗买个90平的三室一厅已经算不错了。
可到了今天的上海,年轻人结婚想住的房子就得三室一厅起步,还得是好地段,交通方便、最好是个学区房。
住房永远都是个稀缺的社会资源,也只有那十年间才容易获取。
错过那十年,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任何国家,大城市都是寸土寸金的。
所以在那个帖子里我说,本质上是内卷的原因,把那十年的黄金时期当做常态来看待,以不该有的幻想和欲望去期望比那十年获取得更多。
内卷更表现在,你的妻子、你的丈母娘、你的同学、同事、朋友也都把这当做理所当然,你自己也觉得就该北上广住房100平以上。
再加上各种所谓的消费升级还存不下什么钱。
年轻人如果觉得买不起房很绝望,可以先去问问自己的长辈们在你这个年龄时住上你想要的房子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们那辈的工作条件又是什么样的。
也可以去魔都离外滩只隔一条街的那些旧区老公房、还有工人新村去看看他们的住房条件。
最后说下,很多人说到了分配问题,再比如房地产商抬高房价的事情。
这些我都不否认,也确实是买不起房的原因之一,是国家政府需要花大功夫解决的问题。
但那不是主要矛盾,只是次要矛盾。前面已经提过了,在住房上,单位分房时期的分配也是不平衡不公平的。
我是90后,魔都土著,也在为魔都买房而焦虑中。
争论的焦点放在了房子买不起上。
其实,能单靠自己努力年轻时也就那一个黄金时段而已。
首先,买商品房是2000年初政策才放开的事情。
在那之前,主要是单位分房。
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就是他开始被浪漫化。
很多人在帖子里说上一辈的房子有国家分配,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能分到房的本来已经人上人的事情了。
单位分房时期,房子也是稀缺资源。
得是有单位的人才能分到房子,得是好单位才有更多的房子可以分,得是工作一定年限、一定职位、一定贡献等等,另外已结婚的优先分房,这意味着还是有相当夫妻其实也还没自家的房子。
另外,负责分房是一项极大的权力,这当中多少腐败多少龌蹉,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变化出现在2000年初,住房商品房改革,人们可以自己出钱买自家房子。
那时候,大学还没扩招,1999年大学扩招之前,每年招生人数约在100万上下。而每年新增适龄劳动力则不低于1000万。
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874万!
那时候,上海的常住人口是1600万人,而今天是2400万人,足足多了一半。
那时候,商品房甚至大家都不怎么敢买,上海杨浦区甚至出台了零首付就能买房的政策。
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有头脑有胆量的年轻人工作个十年,在上海买房不是那么难的事情。
注意,前提还是要工作个十年,大部分到了30多岁才可以买下。
这就是一片空白的市场,大家都还没意识到房子的价值,基本上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房子。
而且92画圈之后,也是建国以来人们最容易靠努力奋斗赚钱的时候。
但是,这种暴利的日子也就那十年,很快能赚大钱的领域都被占了,房子也开始暴涨。
2010年后,这种机遇的窗口就逐渐关闭。
再说得直接点,2000-2010年这十年间的年轻人,把前后几代人的钱都给赚走了。
这批人以70后为主,加上部分60后和相当部分的80后。
如果要说90后买房比前代更困难了,这确实是真的,但也就比70/80后更困难而已。
今天是6个钱包买房,可那十年之前,6个钱包你都买不到房。
再谈一下住什么样的房子的问题。
以上海为例,70年代以前,大部分上海人住的还是人均4平米的房子,通常6口人集中居住在不到30平米的空间内,还不一定有独卫和独厨。
七八十年代被称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也就是国家分房的工人新村,那住房条件放现在也都是渣渣。
到了90年代,一家三口两室一厅约60平米的房子才算看得过去。
哪怕是那黄金十年,通过个人努力奋斗买个90平的三室一厅已经算不错了。
可到了今天的上海,年轻人结婚想住的房子就得三室一厅起步,还得是好地段,交通方便、最好是个学区房。
住房永远都是个稀缺的社会资源,也只有那十年间才容易获取。
错过那十年,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任何国家,大城市都是寸土寸金的。
所以在那个帖子里我说,本质上是内卷的原因,把那十年的黄金时期当做常态来看待,以不该有的幻想和欲望去期望比那十年获取得更多。
内卷更表现在,你的妻子、你的丈母娘、你的同学、同事、朋友也都把这当做理所当然,你自己也觉得就该北上广住房100平以上。
再加上各种所谓的消费升级还存不下什么钱。
年轻人如果觉得买不起房很绝望,可以先去问问自己的长辈们在你这个年龄时住上你想要的房子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们那辈的工作条件又是什么样的。
也可以去魔都离外滩只隔一条街的那些旧区老公房、还有工人新村去看看他们的住房条件。
最后说下,很多人说到了分配问题,再比如房地产商抬高房价的事情。
这些我都不否认,也确实是买不起房的原因之一,是国家政府需要花大功夫解决的问题。
但那不是主要矛盾,只是次要矛盾。前面已经提过了,在住房上,单位分房时期的分配也是不平衡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