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帖] 最近抑郁症话题这么流行,来谈谈北欧的抑郁症观点吧

CornholeCrusader-avatar

CornholeCrusader

2021-12-15T09:44:51+00:00

14年来到丹麦入职,针对外国人的文化培训里专门有一项关于抑郁症的介绍。只不过那时候天天懵逼中,听了也没听进去。但是最近和同事又聊到这个话题,发现当时培训对抑郁症的一些描述真的很有道理。

北欧的医疗领域对抑郁症看法和国内有些不同,他们认为抑郁症就和近视一样,是一种“基因决定患病难度,生活习惯作为患病诱因”的疾病。我还记得当年老师开场就说,根据数据,这些年的抑郁症发病比例的确比过去高很多,已经快成为一种流行病,因为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实在太不好了。
具体来讲,压力和悲伤其实只是抑郁症的一个诱因,而类似的诱因还有许多。
比如日照过少是个公认的抑郁症诱因,但日照过少到引起抑郁症中间至少有三条不同的路径。一个是缺乏日照会导致维D缺乏,直接导致抑郁;一个是日照少导致白天黑夜差别不够,尤其是夜晚接受的冷光源太多,会影响某种大脑激素的分泌,并经过一系列转化影响到多巴胺的分泌;最后就是白天黑夜差别不够会导致睡眠不足,并最终导致抑郁症。三个原因乍一看都和白天日照有关,也和北欧抑郁多发能够印证。但仔细看后两条就会发现,当夜晚的亮度太高时,哪怕白天晒到太阳也一样容易引发抑郁症。而现代人手机不离手的习惯,其实已经大大增加了因为光照原因引发抑郁症的几率。
还有一个抑郁诱因就是饮食问题。丹麦人不吃辣,但是吃甜非常厉害。而吃甜吃辣太多居然也是能引发抑郁...原因就是肠胃的神经系统和大脑是相连的,当肠胃因为高刺激性食物而出现炎症时(人的肠胃几乎一直都有炎症,只不过根据饮食结构而程度不同),某些安抚肠道神经系统的激素就会增加,但一样会作用于大脑,并最终诱发抑郁。比较有趣的是,吃糖吃辣的瞬间其实能增加多巴胺分泌,所以抑郁症早期的患者会产生对这些食物的依赖(丹麦谚语有云:没有巧克力哄不好的伤心人),但实际上这类食物吃得越多,长期来看抑郁症反而会越重,烟酒也同理。
还有一个抑郁诱因就是不运动。这个很好理解,运动本身能分泌多巴胺,且户外运动本身就是接受光照的好办法。

按照上述说法,当代人动不动就抑郁可能不是矫情,而是生活习惯的确在这十几年里突变了。长期呆在室内,大量使用手机,缺乏运动睡眠,饮食重口,多烟多酒,全都完美契合抑郁症的诱因。而且上述这些症状本身也是当代人高压力下容易选择的逃避方式,最终可以和高压力互相自激,让问题越来越重。过去大家总说抑郁症古来便很流行,只是古人缺乏心理学知识,现在看来可能并非如此,那些看着很惨的农民,白天锄大地晚上一抹黑,反而没那么容易罹患抑郁。就和近视蛀牙一样,由于当代人更优渥也更放纵的生活,有些疾病的发病概率也大大增加了。

当然结尾时那个老师也总结了一下,大致是,中度到重度抑郁症是需要就医服药的,但药物和心理医生都未必能够根除疾病,抑郁症患者应该在药物起效的时间段内,尽量参与体育活动,才会有更好的改善效果。同时轻度抑郁症患者在治疗之余尤其要主动避免上述的不良生活习惯,才能确保病情不继续加重。

我之所以对抑郁症如此关心,的确是因为我在17~19年确诊过抑郁......18年底症状最严重的时候,根据我老婆的说法周末基本一直关灯在床上靠坐,且言辞消极,试图鼓励我还很容易被恶语相向——当然这些我神奇的全都不记得了。18年在丹麦确诊中度抑郁,回国后在上精卫专家门诊也确诊中度抑郁,有一定双向表现。记得专家和我聊了半天,问的特别细,好像对北欧病例很感兴趣......后来开始吃药,但还是时不时作一下,直到19年初因为头疼做核磁,发现脑白质出现损伤,专家排除各种原因后认为可能与抑郁有关。那时好像被突然拽进现实一样。后续吃药之余改善了不少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与睡眠,结果抑郁症真的好转,现在应该没有什么迹象了。同时还在做头部核磁追踪,脑白质病变的确也没有恶化——本来准备回国再看一次以防万一的,不过到现在也没能成功回国......
病好以后也曾想写一写抑郁症相关内容,但是一方面话题越热我越不想写,而抑郁症这几年一直是热点,另一方面我发现我的写作能力的确下降了——和脑白质没关系,因为我的工作表现大幅上升,唯独写作水平大不如前。尤其是重读自己18年写的那些东西,感情之纤细,用词之精准,令我自己都啧啧称奇。所谓文章憎命达,可能是有科学道理的。
抑郁症的“情感成因”事后我也一直没想清楚。有一点可能就是当时家庭事业的发展方向都和我一个三十年死宅非常不合拍...出于责任我压抑自己太久,只是最后压不住了。抑郁症后期,我和老婆也曾经做过好几次深入的对谈。她曾经是个极其反感“宅”,“游戏”,“战锤”等等的传统事业向女性,但之后就变了很多,只要能让我开心的都不再反对了——与其感谢抑郁症还不如感谢我老婆吧。我的同事老板在我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也给予了很多宽容。弗雷明,一个我最要好的丹麦同事,在事后提及我那时攻击性很强,他都不太敢和我说话,有时只敢往桌上递纸条,但即使如此他也从未向别人抱怨,使得我的情况始终没有流出办公室的角落。而我的意大利老板不但容忍我那两年频繁的翘班,在我一对一情绪不稳定时还曾经满怀同情地说:“丹麦的日子太苦啦,你要是来意大利,吃点好的,保你不至于这样...”这话有人甚至会觉得冒犯,不过我倒觉得挺温暖的,还一直记到今天。现在回头看,丹麦是个挺容易得抑郁症的地方,也是个挺适合养抑郁症的的地方。

多余的话不说了,祝大家都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开心心每一天,祝抑郁症坛友都能早日康复。
Heracte-avatar

Heracte

这就去晒太阳
ewioi-avatar

ewioi

我的看法是,抑郁症就是一种病,矫情或者乐观都不是得病与否的诱因。
网络上对于抑郁症的互相攻击来自对抑郁症的不理解。

以抑郁症作为攻击的理由不合适
抑郁症同样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
SirIntsalot-avatar

SirIntsalot

抑郁症在中国流行是因为人们发现可以用来脱罪
和医学上的抑郁可以说毫无关系
Bigbee6-avatar

Bigbee6

Reply to [pid=574319492,29892506,1]Reply[/pid] Post by [uid=60885685]kcjfnd[/uid] (2021-12-17 17:55)

srds
现在是北京时间18点了......太阳早下山了
要么先运动运动吧......
[s:a2:doge]
_Chon-54-_-avatar

_Chon-54-_

所以多晒太阳真的会变成阳光少年吗[s:pg:吃瓜]
Kricket-avatar

Kricket

楼主得了抑郁症,老婆没离婚不离不弃,公司没开除,同事没嫌弃,这已经很幸福了好么
Domis2-avatar

Domis2

国内有事没事自称抑郁症的人
其实是在伤害抑郁症群体[s:ac:呆]
easton_321-avatar

easton_321

DSM-5
看一下,谢谢。
Scar-avatar

Scar

学习[s:a2:doge]
CanadaOrNaw-avatar

CanadaOrNaw

[s:ac:哭笑]哈哈,来意大利准有你好果子吃
焦虑和压抑都会导致人越来越抑郁吧,尤其配合中国的996和007[s:ac:汗]
CanadaOrNaw-avatar

CanadaOrNaw

[quote][pid=574324832,29892506,1]Reply[/pid] Post by [uid=63177086]北林晨风起[/uid] (2021-12-17 18:16):

抑郁症在中国流行是因为人们发现可以用来脱罪
和医学上的抑郁可以说毫无关系[/quote]抑郁症真的挺多的,但是得了抑郁症的人一般并不会自称抑郁症,甚至于外在很开朗,但是指不定什么时候人就没了。比如鹅厂跳楼的那位,换成泥潭老哥,肯定是想尽办法拿个n+1走人,回家养老
CornholeCrusader-avatar

CornholeCrusader

[quote][pid=574328570,29892506,1]Reply[/pid] Post by [uid=61417090]zfcvsfer[/uid] (2021-12-17 18:31):

[s:ac:哭笑]哈哈,来意大利准有你好果子吃
焦虑和压抑都会导致人越来越抑郁吧,尤其配合中国的996和007[s:ac:汗][/quote]马上就去阿尔卑斯山见老领导了,今年可能要在他家过圣诞。[s:ac:羡慕]
OhDrewzy-avatar

OhDrewzy

作为一名上过心理学院选修课的生科人想补充一下,心理学不是影视作品里演的那种神神叨叨像超自然能力一样的东西,它是一门理论科学,因为心理现象必定不可能脱离人体本身而独自存在,所以研究人体的生理活动对于研究心理现象意义重大。我大三的时候学习过一门叫做生理心理学的选修课,虽然是心理学院开设的课程,内容却和我的专业课程非常接近,教材上大篇幅的讲解人体的器官及其生理活动过程。现在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在很努力的对这门学科进行祛魅,想要破除它的神秘面纱,使之成为一门真正大众意义上的科学。但总有些不明所以的影视编剧喜欢在电视剧里搞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或是有些居心不明的家伙假借心理疾病之名给自己谋取利益,这些对于心理学本身是不小的困扰[s:ac:汗]
VOIID-avatar

VOIID

[s:ac:愁]谢谢楼主分享,这就去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