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nholeCrusader
2020-06-08T15:04:55+00:00
2088年,美国分裂的第六十个年头。傍晚,在丹麦南日德兰地区的一个小村里,刚满十八岁的艾米莉整理完花田,把那块“自助采摘鲜花”的大牌子扶正,旋即快步跑回到了外公家。那是间修建于1922年的老房子,历经多次重修,外墙依然斑驳,爬满了上个冬天枯死的葡萄架。房子周围是一片六千多平的土地,种满了郁金香。外公自打退休后,就一直在打理这片花田和屋后的一块草莓地,但他们似乎对其中的收入并不那么在意。
艾米莉推开门,客厅里没有任何VR设备,那台很旧的一百三十寸幕墙LED上,正在播放着CCTVB台的“惊世工程”栏目。她撇了撇嘴,这么多年来,外公依然保持着收看中国海外频道的习惯。然而很快她的注意力就被上海新开工的超音速空际列车吸引过去了。
“今天我特地给你做了红烧肉。”外公正在厨房炒菜,他背对着艾米莉说道。“红烧肉”三个字是中文发音,但艾米莉听得懂。在南丹麦这个偏僻的地方,外公也许是唯一会做这道中国菜——不,是上海菜的丹麦人了。因为他是一位出生在丹麦的中国人。七十五年前,艾米莉的外曾祖父母从上海迁居到了南丹麦,在这里生下来他的外公。艾米莉身上,有着四分之一来自遥远东方的血脉。
中国。这两个字对于南日德兰的孩子来说,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魔法戒指,神秘、恐怖、但又闪闪发光让人忍不住伸出手去触摸。自从诺迪克联盟、环波罗的海公约、北大西洋条约等一系列贸易同盟建成之后,北欧就和中国逐渐隔绝。对这里的人来说,中国是个神奇而陌生的国家。那里有高耸入云的蜂巢都市,一栋楼里住着几万人,他们都不需要睡觉,以及,出门的时候,都是踩着云头在天上飞的。
“外公,为什么中国会这么厉害?”艾米莉用刀切开了一块红烧肉,冷不丁地问。
“他们并不是…厉害。”一旁,艾米莉的哥哥帕伊做了个双引号手势:“应该说,他们过着一种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能享受的东西也许很多,但压力也要大得多。就像老师说的,你不应该对没有亲身体验过的生活方式过早下结论……“
“你才不应该对没有亲身体验过的生活方式过早下结论呢!“艾米一直不喜欢她那胖胖又和善的哥哥,总觉得他身上缺少某种自己拥有且非常珍视的特质,只是无法解释这到底是什么。
“中国也没有厉害多久…“一旁的夏洛特外婆嘟囔起来:”我小时候,我老家美国才算是世界第一,要不是后来分裂…“
“好啦好啦。“艾米莉的外公终于开口了:“美国强大的时代是我们父母那一辈了…至于你的问题,其实中国从世纪初一直挺厉害。你们的曾外祖父,也就是我的父亲,他年轻时候写过一些文章,中国早在2019年人均资产就已经超过了德国,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差不多同时期上海人均收入也已经超过丹麦了。至于其他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数据,反正也没比这里差多少。按照我父亲的说法,当时的人们,包括中国人自己,对这些事实还是非常迟钝,还在喊着要打破欧美统治之类…”他顿了顿:“不过按照中国人的习性,他们总有一天会爬到世界顶峰。”
“可是他们的房子还是很小,我记得上海人均居住面积才35平米,几十年都没增长过。”帕伊补充说。
“可是他们有生态VR系统啊。“艾米莉反驳说:”我看见电视里,上海人回到家,只要戴上VR眼镜,你就能去地球上任何地方,整个室内的风景、温度、湿度,甚至风力风向,都会把目标地点完全复制模拟…你根本不用出门就能移居全世界,可能现在就有人坐在我们家的郁金香花田里呢。“
“可我还是宁愿坐在真的郁金香花田里。“帕伊嘟囔着。
艾米莉突然感到一阵厌烦,哥哥那婴儿般光滑的脸上仿佛浮现出了某种令她昏昏欲睡的咒文。周围的一切都是这么陈旧——这里甚至没有一副VR眼镜!
“我想去上海。“艾米莉一字一顿地说道。这句话让她的家人都大吃一惊。
“你不可能去上海。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人员流动已经停止很久了。“夏洛特外婆颤颤地摇着头,刚才这一切都让她简直感到难以置信。
然而外公却朝外婆摆了摆手,然后把头凑过来,用一种特别认真的口气问道:“你真的知道上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
“我知道…“艾米莉其实有些心虚:”那里的人每周工作时间很长,有一百多个小时…但他们有一种药,可以让自己只需要睡很短的时间…“
“那种药是有副作用的,比如官能失调。“外公很肯定的点了点头:”你如果有钱,就可以买其他的药物来消除那些副作用,否则只能吃政府统一发放的神经调节保健品。“
“那会让你脱发。“帕伊嬉皮笑脸的补充道。
“而且要在上海获得工作和生活的权利,你必须拥有上海户口。目前每年上海的落户人数都有严格限制,你差不多得和其他来自全中国的人一起竞争那3%的落户资格考试。“外公仿佛陷入了某种久远的回忆:”那里面最普通的,也是接受诸如过“胚胎期宫内教育“,”睡眠期记忆写入“这类在欧洲可能不合法的人体工程强化,外加每周学习一百二十小时以上的学生。你真的有信心能赢过他们吗?”
“我…”艾米莉有些犹豫了:“可是我数学很好,老师说像我这样的天赋他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过了。”
“你的老师只是个在南日德兰教过书的老师。”外公特别强调了“南日德兰”四个字:“不过也许…我听说中国前些年通过了一种基因测试法,对图像、文学和数学有特殊天赋的个体,可以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予以认定,如果能通过,的确可以在户籍考试中加很多分。”
“还有个办法,你可以嫁过去,我听说现在的中国富人都有十几个老婆。”帕伊又戏谑道,艾米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对啊!”夏洛特外婆把眼睛瞪大了:“你不会是想嫁给中国人做二号妻子吧?你个小混蛋!”
“这倒不用太担心…”外公喝了一口蜂蜜酒,在嘴里抿了抿:“中国的确颁布过法律,重婚罪不适用于配偶一方非中国国籍的情形。那是在六十年代…人工子宫项目最后宣布失败的那阵子,再不这么搞,中国就有大麻烦啦。不过就我所知,当前99%的中国人依然只有一个或者没有妻子,十几个老婆的情况仅限于最富有的1%。而且,在上海这个比例据说更低,听我父亲讲,上海人无论穷还是富,都非常害怕老婆。”
“我绝对不会做这种事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别人挣来的钱里得到幸福呢?简直不可思议!“艾米莉拼命摇着头,好像要甩开一只停在发梢上的臭虫子。
“我也听说他们更喜欢日本女人。”帕伊仿佛想起在哪里看过了什么。
“社会阶层差距够大的情况下,有些事情你想象不了。“外公又抿了一口酒:“所以,告诉我,你为什么想去上海呢?“
“对啊,想想那建在水下的巢都,每天都要先换上游泳衣才能出门,呕!“
“水下巢都明明是在深圳…而且人家穿的那叫一次性纳米隔水剂。“艾米莉愤愤地打断哥哥的话,然而很快又低下了头:“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上海很有活力,有那么多我没见过的东西,就像那里的人每天都在天上穿行一样,就像是个……不受重力束缚的地方……”她又把头抬起来:“你们都说,生活在丹麦最重要的就是自由,要听从内心的召唤。我就觉得,上海在这里召唤我。“她把手放到了心口的位置。
外公看着心爱的孙女,定定地看了一阵子。然后,下定决心般的站起身:“好罢,不过你得记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受重力束缚的地方,就算有,也肯定不是中国。”说罢,他爬上阁楼,不多时又带着一本封面印着白玉兰的小册子回来了。
“这是你外曾祖父的上海户口证明。按照环波罗的海贸易协定的内容,中国和北欧之间人员是不能无故流通的。但按照上海地方的规定,海外人员如果四代直系血亲中有人拥有上海户口,就有一次参加上海落户资格审查的机会。”
艾米莉接过了那本小册子,封面上烫着几个中文大字,底下还有沪语英标写着的标语。她试着轻轻念了起来“阿拉桑海拧……”
“你的外曾祖父,其实一直都没有通过丹麦语考试,所以没拿到丹麦绿卡,只能以工作签在丹麦终老,但也因此没有失去上海户口。”外公叹了口气:“然后,四十年代初我曾经可以选择留在中国,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所以现在你才有这个机会试一试。这也算是命运的安排吧。”
“外公当年还去过上海吗?”艾米莉惊讶地问道。
“当然去过,上海又不是北京 ……”外公缓缓地回忆:“其实,美国刚分裂的时候,欧洲和中国间的合作非常多,许多像我一样的欧洲人都去了中国。不过后来中国提出了“发展权是最高人权”的理论,社会的竞争性越来越强,欧洲在双边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不利。最后,为了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建立起了一道道内部贸易协定,终于把自己隔离出了中国的贸易体系。就像你看到的,现在西欧和北美基本是孤立于世界的孤岛,其他地区都处于中国的影响之下……不过,当时和我一起去中国的朋友,的确有不少决定留下来的——留在上海。他们也说,更喜欢有活力的生活,里头有些还是土生土长的丹麦人呢。”
“那你最后怎么会决定回丹麦的?”
“我也说不出来,当时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中国要成为世界中心啦。大家也都在思考该怎么办。但我却有一个很直接的想法,那就是,不管中国怎样,欧洲人在2080年的生活,应该起码不该比2040年更差。于是我回家住了两个礼拜,思考我对周围一切是不是满意,思考如果我老的时候还住在这间房里,夏天开会儿拖拉机,冬天在房后劈点儿柴,能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想清楚这一切以后,我就再也没去过中国——已经快五十年了。现在他们在天上飞,我还开着我的柴油车,就这样。”
大家都沉默了一阵。餐桌旁,壁炉——那是个真实的,要烧柴的壁炉,正在噼啪作响。艾米莉轻轻地摸了摸那本跨越了几十年时光的户口证明,仿佛摸到一个自己从未曾想象的世界。
夜里,外公躺在床上,一旁的外婆却还在抱怨不停。在她看来,去上海是个会毁掉艾米莉一生的决定,至少也会对她造成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然而外公却并不为所动。
“得啦,也许这就是她的命运,艾米莉是四分之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就有中国人的命……”
“我真是瞎了眼了才会嫁给你这个中国人。”
“你们美国犹他共和国的公民还不是差不多……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是歧视中国人。”外公打趣道,可是一会儿,外婆又把头靠了过来,像个小女孩儿一样靠在旁边的男人身上。
外公关上灯,又看了一眼窗外还未全暗的景色,摇曳的花丛中,偶然点缀着一只娇小的、像煤渣似的黑色鸟儿,然后他按下遥控器拉上了窗帘。
“都没变,什么都没变。”他躺在床上喃喃地说。
大宅子的另一头,艾米莉睡在临时打扫好的客房里。下铺的哥哥早就开始打鼾,她的心头却始终汹涌起伏。一直到后半夜,当虫鸣被升起的潮气逐渐消融,艾米莉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梦里,她看到了无数向着花儿飞去的蜜蜂。
艾米莉推开门,客厅里没有任何VR设备,那台很旧的一百三十寸幕墙LED上,正在播放着CCTVB台的“惊世工程”栏目。她撇了撇嘴,这么多年来,外公依然保持着收看中国海外频道的习惯。然而很快她的注意力就被上海新开工的超音速空际列车吸引过去了。
“今天我特地给你做了红烧肉。”外公正在厨房炒菜,他背对着艾米莉说道。“红烧肉”三个字是中文发音,但艾米莉听得懂。在南丹麦这个偏僻的地方,外公也许是唯一会做这道中国菜——不,是上海菜的丹麦人了。因为他是一位出生在丹麦的中国人。七十五年前,艾米莉的外曾祖父母从上海迁居到了南丹麦,在这里生下来他的外公。艾米莉身上,有着四分之一来自遥远东方的血脉。
中国。这两个字对于南日德兰的孩子来说,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魔法戒指,神秘、恐怖、但又闪闪发光让人忍不住伸出手去触摸。自从诺迪克联盟、环波罗的海公约、北大西洋条约等一系列贸易同盟建成之后,北欧就和中国逐渐隔绝。对这里的人来说,中国是个神奇而陌生的国家。那里有高耸入云的蜂巢都市,一栋楼里住着几万人,他们都不需要睡觉,以及,出门的时候,都是踩着云头在天上飞的。
“外公,为什么中国会这么厉害?”艾米莉用刀切开了一块红烧肉,冷不丁地问。
“他们并不是…厉害。”一旁,艾米莉的哥哥帕伊做了个双引号手势:“应该说,他们过着一种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能享受的东西也许很多,但压力也要大得多。就像老师说的,你不应该对没有亲身体验过的生活方式过早下结论……“
“你才不应该对没有亲身体验过的生活方式过早下结论呢!“艾米一直不喜欢她那胖胖又和善的哥哥,总觉得他身上缺少某种自己拥有且非常珍视的特质,只是无法解释这到底是什么。
“中国也没有厉害多久…“一旁的夏洛特外婆嘟囔起来:”我小时候,我老家美国才算是世界第一,要不是后来分裂…“
“好啦好啦。“艾米莉的外公终于开口了:“美国强大的时代是我们父母那一辈了…至于你的问题,其实中国从世纪初一直挺厉害。你们的曾外祖父,也就是我的父亲,他年轻时候写过一些文章,中国早在2019年人均资产就已经超过了德国,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差不多同时期上海人均收入也已经超过丹麦了。至于其他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数据,反正也没比这里差多少。按照我父亲的说法,当时的人们,包括中国人自己,对这些事实还是非常迟钝,还在喊着要打破欧美统治之类…”他顿了顿:“不过按照中国人的习性,他们总有一天会爬到世界顶峰。”
“可是他们的房子还是很小,我记得上海人均居住面积才35平米,几十年都没增长过。”帕伊补充说。
“可是他们有生态VR系统啊。“艾米莉反驳说:”我看见电视里,上海人回到家,只要戴上VR眼镜,你就能去地球上任何地方,整个室内的风景、温度、湿度,甚至风力风向,都会把目标地点完全复制模拟…你根本不用出门就能移居全世界,可能现在就有人坐在我们家的郁金香花田里呢。“
“可我还是宁愿坐在真的郁金香花田里。“帕伊嘟囔着。
艾米莉突然感到一阵厌烦,哥哥那婴儿般光滑的脸上仿佛浮现出了某种令她昏昏欲睡的咒文。周围的一切都是这么陈旧——这里甚至没有一副VR眼镜!
“我想去上海。“艾米莉一字一顿地说道。这句话让她的家人都大吃一惊。
“你不可能去上海。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人员流动已经停止很久了。“夏洛特外婆颤颤地摇着头,刚才这一切都让她简直感到难以置信。
然而外公却朝外婆摆了摆手,然后把头凑过来,用一种特别认真的口气问道:“你真的知道上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
“我知道…“艾米莉其实有些心虚:”那里的人每周工作时间很长,有一百多个小时…但他们有一种药,可以让自己只需要睡很短的时间…“
“那种药是有副作用的,比如官能失调。“外公很肯定的点了点头:”你如果有钱,就可以买其他的药物来消除那些副作用,否则只能吃政府统一发放的神经调节保健品。“
“那会让你脱发。“帕伊嬉皮笑脸的补充道。
“而且要在上海获得工作和生活的权利,你必须拥有上海户口。目前每年上海的落户人数都有严格限制,你差不多得和其他来自全中国的人一起竞争那3%的落户资格考试。“外公仿佛陷入了某种久远的回忆:”那里面最普通的,也是接受诸如过“胚胎期宫内教育“,”睡眠期记忆写入“这类在欧洲可能不合法的人体工程强化,外加每周学习一百二十小时以上的学生。你真的有信心能赢过他们吗?”
“我…”艾米莉有些犹豫了:“可是我数学很好,老师说像我这样的天赋他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过了。”
“你的老师只是个在南日德兰教过书的老师。”外公特别强调了“南日德兰”四个字:“不过也许…我听说中国前些年通过了一种基因测试法,对图像、文学和数学有特殊天赋的个体,可以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予以认定,如果能通过,的确可以在户籍考试中加很多分。”
“还有个办法,你可以嫁过去,我听说现在的中国富人都有十几个老婆。”帕伊又戏谑道,艾米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对啊!”夏洛特外婆把眼睛瞪大了:“你不会是想嫁给中国人做二号妻子吧?你个小混蛋!”
“这倒不用太担心…”外公喝了一口蜂蜜酒,在嘴里抿了抿:“中国的确颁布过法律,重婚罪不适用于配偶一方非中国国籍的情形。那是在六十年代…人工子宫项目最后宣布失败的那阵子,再不这么搞,中国就有大麻烦啦。不过就我所知,当前99%的中国人依然只有一个或者没有妻子,十几个老婆的情况仅限于最富有的1%。而且,在上海这个比例据说更低,听我父亲讲,上海人无论穷还是富,都非常害怕老婆。”
“我绝对不会做这种事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别人挣来的钱里得到幸福呢?简直不可思议!“艾米莉拼命摇着头,好像要甩开一只停在发梢上的臭虫子。
“我也听说他们更喜欢日本女人。”帕伊仿佛想起在哪里看过了什么。
“社会阶层差距够大的情况下,有些事情你想象不了。“外公又抿了一口酒:“所以,告诉我,你为什么想去上海呢?“
“对啊,想想那建在水下的巢都,每天都要先换上游泳衣才能出门,呕!“
“水下巢都明明是在深圳…而且人家穿的那叫一次性纳米隔水剂。“艾米莉愤愤地打断哥哥的话,然而很快又低下了头:“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上海很有活力,有那么多我没见过的东西,就像那里的人每天都在天上穿行一样,就像是个……不受重力束缚的地方……”她又把头抬起来:“你们都说,生活在丹麦最重要的就是自由,要听从内心的召唤。我就觉得,上海在这里召唤我。“她把手放到了心口的位置。
外公看着心爱的孙女,定定地看了一阵子。然后,下定决心般的站起身:“好罢,不过你得记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受重力束缚的地方,就算有,也肯定不是中国。”说罢,他爬上阁楼,不多时又带着一本封面印着白玉兰的小册子回来了。
“这是你外曾祖父的上海户口证明。按照环波罗的海贸易协定的内容,中国和北欧之间人员是不能无故流通的。但按照上海地方的规定,海外人员如果四代直系血亲中有人拥有上海户口,就有一次参加上海落户资格审查的机会。”
艾米莉接过了那本小册子,封面上烫着几个中文大字,底下还有沪语英标写着的标语。她试着轻轻念了起来“阿拉桑海拧……”
“你的外曾祖父,其实一直都没有通过丹麦语考试,所以没拿到丹麦绿卡,只能以工作签在丹麦终老,但也因此没有失去上海户口。”外公叹了口气:“然后,四十年代初我曾经可以选择留在中国,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所以现在你才有这个机会试一试。这也算是命运的安排吧。”
“外公当年还去过上海吗?”艾米莉惊讶地问道。
“当然去过,上海又不是北京 ……”外公缓缓地回忆:“其实,美国刚分裂的时候,欧洲和中国间的合作非常多,许多像我一样的欧洲人都去了中国。不过后来中国提出了“发展权是最高人权”的理论,社会的竞争性越来越强,欧洲在双边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不利。最后,为了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建立起了一道道内部贸易协定,终于把自己隔离出了中国的贸易体系。就像你看到的,现在西欧和北美基本是孤立于世界的孤岛,其他地区都处于中国的影响之下……不过,当时和我一起去中国的朋友,的确有不少决定留下来的——留在上海。他们也说,更喜欢有活力的生活,里头有些还是土生土长的丹麦人呢。”
“那你最后怎么会决定回丹麦的?”
“我也说不出来,当时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中国要成为世界中心啦。大家也都在思考该怎么办。但我却有一个很直接的想法,那就是,不管中国怎样,欧洲人在2080年的生活,应该起码不该比2040年更差。于是我回家住了两个礼拜,思考我对周围一切是不是满意,思考如果我老的时候还住在这间房里,夏天开会儿拖拉机,冬天在房后劈点儿柴,能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想清楚这一切以后,我就再也没去过中国——已经快五十年了。现在他们在天上飞,我还开着我的柴油车,就这样。”
大家都沉默了一阵。餐桌旁,壁炉——那是个真实的,要烧柴的壁炉,正在噼啪作响。艾米莉轻轻地摸了摸那本跨越了几十年时光的户口证明,仿佛摸到一个自己从未曾想象的世界。
夜里,外公躺在床上,一旁的外婆却还在抱怨不停。在她看来,去上海是个会毁掉艾米莉一生的决定,至少也会对她造成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然而外公却并不为所动。
“得啦,也许这就是她的命运,艾米莉是四分之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就有中国人的命……”
“我真是瞎了眼了才会嫁给你这个中国人。”
“你们美国犹他共和国的公民还不是差不多……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是歧视中国人。”外公打趣道,可是一会儿,外婆又把头靠了过来,像个小女孩儿一样靠在旁边的男人身上。
外公关上灯,又看了一眼窗外还未全暗的景色,摇曳的花丛中,偶然点缀着一只娇小的、像煤渣似的黑色鸟儿,然后他按下遥控器拉上了窗帘。
“都没变,什么都没变。”他躺在床上喃喃地说。
大宅子的另一头,艾米莉睡在临时打扫好的客房里。下铺的哥哥早就开始打鼾,她的心头却始终汹涌起伏。一直到后半夜,当虫鸣被升起的潮气逐渐消融,艾米莉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梦里,她看到了无数向着花儿飞去的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