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jael
2021-11-14T03:15:04+00:00
最近在国家图书馆上面看我们县城的县志,县志有三个版本一版是清朝同治11年,一版是清朝光绪8年,一版是民国20年。
我发现三个版本的县志中无论是封建王朝的或者民国的都有一个单独章节介绍本县及本县下辖行政区域的贞洁烈女,没错,就是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那种立贞洁牌坊的贞洁烈女。
我大概看了一下她们的生平,不外乎是丈夫死后守洁不嫁,或者一人拉扯一家孩子之类的轶事。民国的会特殊点,记录了一个主动抗日的女子。
我特想好奇,在旧时代的中国,这些贞洁烈女是那么受追捧的吗?我以为给她们立贞洁牌坊已经很有成就了,为啥还有资格上本地县志,甚至还有单独的章节?而且我看了下不是本县的县志这样,基本上所有地方的县志都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当地的贞洁烈女。
有大佬能给我科普一下她们能上县志的起因后果吗?
我发现三个版本的县志中无论是封建王朝的或者民国的都有一个单独章节介绍本县及本县下辖行政区域的贞洁烈女,没错,就是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那种立贞洁牌坊的贞洁烈女。
我大概看了一下她们的生平,不外乎是丈夫死后守洁不嫁,或者一人拉扯一家孩子之类的轶事。民国的会特殊点,记录了一个主动抗日的女子。
我特想好奇,在旧时代的中国,这些贞洁烈女是那么受追捧的吗?我以为给她们立贞洁牌坊已经很有成就了,为啥还有资格上本地县志,甚至还有单独的章节?而且我看了下不是本县的县志这样,基本上所有地方的县志都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当地的贞洁烈女。
有大佬能给我科普一下她们能上县志的起因后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