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olan
2020-03-05T10:34:55+00:00
多隆阿本来正准备南下渡江,去增援曾国荃,合围南京,但是朝廷实在是派不出人来,而且离陕西最近的人中间,只有他的军队真正能打,其他的都是一些腐朽透顶的绿营军队,所以朝廷只能逼曾国藩忍痛割爱了。
兵贵神速,这是多隆阿一贯的风格,更何况他收到的是慈禧的秘令,既要平定陕西穆斯林叛乱,同时还要带逮捕胜保归案,于是他命令穆图善带领马队立刻出发,雷正绾,陶茂林分路挺进,他率曹克忠等步兵和辎重大队,随后跟进。
1862年11月,距离穆斯林6月9日全面叛乱后不到五个月,穆图善的骑兵部队,就已经出现在了潼关,他们昼夜兼程,只用了十来天的时间,就穿过了安徽河南,来到了陕西。
穆图善这个人,一看就像当官的,说话办事都很稳妥,又深谙官场之道,处事圆滑,行事风格,非常讲究政治正确,和多隆阿军中其他人完全不同。
而多隆阿是一个性情中人,炮筒子脾气,经常得罪人,他手下的大部分将领也和他差不多,再加上多隆阿这个人非常耿直,又喜欢较真,但是耿直和较真是官场中的大忌,所以常常把事情搞僵,但是很多情况又不能撕破脸,就需要穆图善去化解,而穆图善总能做得很好,所以多隆阿非常的倚重他。
不过刚一入潼关,眼前的情况,让穆图善倒抽了一口冷气,他们的部队所到之处,四周空无一人,村庄里,道路上,全部都是死尸,狗都已经恢复了野性,看人的眼神都像狼一样了。
虽然他们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杀人如麻,早就对死亡麻木不仁,可是眼前的情况,还是让他们不寒而栗,在南方和太平天国打仗,无论双方多么的无情,战争多么的残酷,也没有见过这种纯粹为了杀人而杀人的场面,你可以走一天,都看不到一个活人。
当他们进入潼关城的时候,城里头已经挤满了避难的百姓,所有的人看到了他们,从官吏到百姓,都忍不住放声大哭,向他们诉说自己的苦难,穆斯林的残忍,抱着他们的腿,求他们为自己的亲人报仇,让这些早已铁石心肠的老兵,也忍不住禁然泪下。
此情此景,让所有的士兵们义愤填膺,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当天晚上,他们悄悄地打开了城门,突袭了城外围城的穆斯林营地,这一个举动出乎穆斯林的意料,因为在他们眼里,清军早已被他们吓破了胆,根本就不敢出城应战,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不是他们见过的那些软弱无能的绿营部队,而是久经战斗的湘军,是王牌中的王牌。
猝不及防的穆斯林叛乱者,被这场突袭打得抱头鼠窜,他们没有遇到过这样组织严密,行动悄无声息的军队,也没有见识过这种凶狠的密集骑兵冲击,所有围城的穆斯林营地,在一夜之间,全被踏平,数万围城的穆斯林一哄而散,上千人成为了刀下之鬼,多隆阿的先锋部队,首战大捷,极大的震慑了叛乱的穆斯林,穆图善乘胜追击,到达了同州,就是今天的陕西大荔县。
但是经过最初的慌乱以后,叛乱的穆斯林们发现,清军人数并不多,于是他们又重新集合起来,几天以后,再次卷土重来,企图挑战在同州的多隆阿部队。
他们还没有走到城下,就已经发现,多隆阿的前锋部队早就知晓了他们的动静,在城墙外列阵等待他们了,而且更让他们意外的是,所有的骑兵都下了马,整齐的排成了几列横队。
来攻的穆斯林,乱哄哄的有数万人,大部分都骑着马,当他们看见多隆阿的先锋部队,人数只有两千来人时,立刻松了一口气,好几个阿訇开始高声诵经,为众人祈福,接着所有的人高呼着圣战口号,举着刀矛,就向多隆阿的部队冲了过来。
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弹雨,多隆阿的部队,对这种冲锋司空见惯,在军官的指挥下,他们有条不紊的射击,装弹,再射击,再装弹,沉着的交替变换队形,就好像在进行一场打靶练习,冲在前面的人,一片一片的被打倒在地下。
叛乱的穆斯林,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看见周围的人纷纷倒下,他们胆却了,有人开始掉头向回跑,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回跑,最后所有的人都开始向回跑。
这个时候,多隆阿的先锋部队,停止了射击,纷纷骑上战马,排成了几条整齐的战线,开始追击溃退的穆斯林,跑的慢的,没有马的,都被无情的斩杀,城上观战的官员,士兵,民众和团练,发出了震天的欢呼,纷纷冲出城门,抄着各式各样的武器,追杀哪些落网的穆斯林,围殴那些受伤倒地的穆斯林,发泄他们被压抑已久的怒火。
一直追出了十多里地,穆图善才收兵回城,所有的百姓,都跑出来欢迎他们,拿出他们最好的佳肴和美酒,来款待这些得胜的士兵,欢呼之声响彻云霄,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几天以后,附近叛乱的穆斯林头领们,跪在了穆图善的帐前,请求招抚,穆图善考虑到自己兵少,而且所带的弹药并不多,再加上听说叛乱的穆斯林数量众多,希望能通过这种兵不血刃的方式尽快解决。
于是命令他们交出武器,接受了他们的投降,承诺只要他们不再叛乱,就不再追究他们的责任。
不久之后,多隆阿带着步兵大队也到达了,他看见了沿途的惨状,又听到了当地官员和乡绅们的哭诉,不由得怒火中烧,他当众指示穆图善,对那些叛乱的穆斯林,不接受投降,只能伏法受审,把武器还给他们,再战!
穆图善一听多隆阿的这个决定,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个决定不仅仅意味着政治不正确,而且意味着要和所有的穆斯林为敌,每一战都将是硬碰硬的你死我活,不过看到多隆阿怒发冲冠,义愤填膺的样子,他知道说了也是白说,而且以他的做事风格,也绝不会当众逆长官的意,于是双手一抱拳,大声回答道遵命!
这个消息迅速的传开,叛乱的穆斯林们知道,真正的敌人来了。白彦虎,任五,郝明堂等十八营叛乱首领,开始合兵一处,决心和多隆阿决一死战,他们聚集了20多万人,沿着渭河边的王阁村,姜白镇一带,修筑了密集的堡垒,部署了大量自制的土炮,抬枪,又挖下了深深的壕沟,在他们看来,多隆阿再猛,也不过只有一万人,而他们这20多万人中,有十多万都是骑兵,不信就灭不了多隆阿。
兵贵神速,这是多隆阿一贯的风格,更何况他收到的是慈禧的秘令,既要平定陕西穆斯林叛乱,同时还要带逮捕胜保归案,于是他命令穆图善带领马队立刻出发,雷正绾,陶茂林分路挺进,他率曹克忠等步兵和辎重大队,随后跟进。
1862年11月,距离穆斯林6月9日全面叛乱后不到五个月,穆图善的骑兵部队,就已经出现在了潼关,他们昼夜兼程,只用了十来天的时间,就穿过了安徽河南,来到了陕西。
穆图善这个人,一看就像当官的,说话办事都很稳妥,又深谙官场之道,处事圆滑,行事风格,非常讲究政治正确,和多隆阿军中其他人完全不同。
而多隆阿是一个性情中人,炮筒子脾气,经常得罪人,他手下的大部分将领也和他差不多,再加上多隆阿这个人非常耿直,又喜欢较真,但是耿直和较真是官场中的大忌,所以常常把事情搞僵,但是很多情况又不能撕破脸,就需要穆图善去化解,而穆图善总能做得很好,所以多隆阿非常的倚重他。
不过刚一入潼关,眼前的情况,让穆图善倒抽了一口冷气,他们的部队所到之处,四周空无一人,村庄里,道路上,全部都是死尸,狗都已经恢复了野性,看人的眼神都像狼一样了。
虽然他们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杀人如麻,早就对死亡麻木不仁,可是眼前的情况,还是让他们不寒而栗,在南方和太平天国打仗,无论双方多么的无情,战争多么的残酷,也没有见过这种纯粹为了杀人而杀人的场面,你可以走一天,都看不到一个活人。
当他们进入潼关城的时候,城里头已经挤满了避难的百姓,所有的人看到了他们,从官吏到百姓,都忍不住放声大哭,向他们诉说自己的苦难,穆斯林的残忍,抱着他们的腿,求他们为自己的亲人报仇,让这些早已铁石心肠的老兵,也忍不住禁然泪下。
此情此景,让所有的士兵们义愤填膺,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当天晚上,他们悄悄地打开了城门,突袭了城外围城的穆斯林营地,这一个举动出乎穆斯林的意料,因为在他们眼里,清军早已被他们吓破了胆,根本就不敢出城应战,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不是他们见过的那些软弱无能的绿营部队,而是久经战斗的湘军,是王牌中的王牌。
猝不及防的穆斯林叛乱者,被这场突袭打得抱头鼠窜,他们没有遇到过这样组织严密,行动悄无声息的军队,也没有见识过这种凶狠的密集骑兵冲击,所有围城的穆斯林营地,在一夜之间,全被踏平,数万围城的穆斯林一哄而散,上千人成为了刀下之鬼,多隆阿的先锋部队,首战大捷,极大的震慑了叛乱的穆斯林,穆图善乘胜追击,到达了同州,就是今天的陕西大荔县。
但是经过最初的慌乱以后,叛乱的穆斯林们发现,清军人数并不多,于是他们又重新集合起来,几天以后,再次卷土重来,企图挑战在同州的多隆阿部队。
他们还没有走到城下,就已经发现,多隆阿的前锋部队早就知晓了他们的动静,在城墙外列阵等待他们了,而且更让他们意外的是,所有的骑兵都下了马,整齐的排成了几列横队。
来攻的穆斯林,乱哄哄的有数万人,大部分都骑着马,当他们看见多隆阿的先锋部队,人数只有两千来人时,立刻松了一口气,好几个阿訇开始高声诵经,为众人祈福,接着所有的人高呼着圣战口号,举着刀矛,就向多隆阿的部队冲了过来。
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弹雨,多隆阿的部队,对这种冲锋司空见惯,在军官的指挥下,他们有条不紊的射击,装弹,再射击,再装弹,沉着的交替变换队形,就好像在进行一场打靶练习,冲在前面的人,一片一片的被打倒在地下。
叛乱的穆斯林,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看见周围的人纷纷倒下,他们胆却了,有人开始掉头向回跑,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回跑,最后所有的人都开始向回跑。
这个时候,多隆阿的先锋部队,停止了射击,纷纷骑上战马,排成了几条整齐的战线,开始追击溃退的穆斯林,跑的慢的,没有马的,都被无情的斩杀,城上观战的官员,士兵,民众和团练,发出了震天的欢呼,纷纷冲出城门,抄着各式各样的武器,追杀哪些落网的穆斯林,围殴那些受伤倒地的穆斯林,发泄他们被压抑已久的怒火。
一直追出了十多里地,穆图善才收兵回城,所有的百姓,都跑出来欢迎他们,拿出他们最好的佳肴和美酒,来款待这些得胜的士兵,欢呼之声响彻云霄,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几天以后,附近叛乱的穆斯林头领们,跪在了穆图善的帐前,请求招抚,穆图善考虑到自己兵少,而且所带的弹药并不多,再加上听说叛乱的穆斯林数量众多,希望能通过这种兵不血刃的方式尽快解决。
于是命令他们交出武器,接受了他们的投降,承诺只要他们不再叛乱,就不再追究他们的责任。
不久之后,多隆阿带着步兵大队也到达了,他看见了沿途的惨状,又听到了当地官员和乡绅们的哭诉,不由得怒火中烧,他当众指示穆图善,对那些叛乱的穆斯林,不接受投降,只能伏法受审,把武器还给他们,再战!
穆图善一听多隆阿的这个决定,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个决定不仅仅意味着政治不正确,而且意味着要和所有的穆斯林为敌,每一战都将是硬碰硬的你死我活,不过看到多隆阿怒发冲冠,义愤填膺的样子,他知道说了也是白说,而且以他的做事风格,也绝不会当众逆长官的意,于是双手一抱拳,大声回答道遵命!
这个消息迅速的传开,叛乱的穆斯林们知道,真正的敌人来了。白彦虎,任五,郝明堂等十八营叛乱首领,开始合兵一处,决心和多隆阿决一死战,他们聚集了20多万人,沿着渭河边的王阁村,姜白镇一带,修筑了密集的堡垒,部署了大量自制的土炮,抬枪,又挖下了深深的壕沟,在他们看来,多隆阿再猛,也不过只有一万人,而他们这20多万人中,有十多万都是骑兵,不信就灭不了多隆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