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滴滴的事情说说国内相关隐私保护和汽车业状况

Sams-avatar

Sams

2021-07-02T02:16:04+00:00

呆过几年数据营销公司,又在互联网行业,业内事情见过不少,法律法规的事情也接触了一些,说一点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了和可能不知道的情况。

首先,隐私保护在国内,早些年时候那是相当的糟糕(国外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信息安全洪荒年代)。00年前后,国内很多公司交易个人信息那是非常的频繁,价格也不贵。比如邮购业务的企业之间经常你卖你的客户信息给我,我卖我的客户信息给你,主要是有联络方式,这些信息在现在都是个人隐私红线,PII 数据(就是这些信息可以直接精确定位到你个人,比如手机号比如信用卡号)。筛选时候带点条件,比如特地性别年龄段或者购买频次,那数据就跟值钱一点。

然后过了一些年互联网大发展时代到了,个人信息被疯狂采集,大数据被各家都玩的滚瓜烂熟,用户画像也在业界领先企业纷纷建立起来,说难听点,用户已经没有什么隐私了。再加上爬虫泛滥,反爬技术并不普及,堪称个人隐私黑暗年代。这时候数据交易依然普遍,可以说是最猖獗的时代。做的粗糙一点就把用户数据按照客户提出要求提取出来卖掉,聪明的呢会代客户做营销,这样就不算卖数据了。大家平时收到各种推销电话推销短信和辣鸡邮件都是这么来的。行业里个人数据最值钱的也最危险的是金融和医疗(尤其是在美国,医疗数据敏感度最高,价值也极高)。很多时候路边扫码送东西就是为了低价获取客户信息。地推的获客成本比起互联网来说那是高得多了,互联网上给个几毛钱红包就能简单获客(淘宝京东拼多多不一直都在要你拉朋友么?拉一个给几个钱啊),量又大,说的夸张点就是数据可以用吨来计算(夸张夸张,数据不能称重哈)。客户数据有多值钱?我以常见银行业信用卡推广的数字来展现给你看:普通信用卡成功开卡(不是发了广告就算也不是申请就算,要通过审核然后开卡)的单人营销预算大约是600。白金卡客户大约是2000。是不是觉得你们被人营销了信用卡生意被贱卖了?如果你的个人信息里资料很全,有你的消费数据,学历信息,工作收入水平,常去场所,那就更值钱了。然而最危险的是这些都在被疯狂采集。各种路边商家免费WiFi,各种商场支付记录,各种上网行为记录(你想到啥了?对运营商。运营商一直是数据行业的领先者,起步早,数据齐全,各种维度的都有,用户的画像异常精准,可以说比你父母和配偶更了解你)。如果有一些平台把这些数据都串起来,噩梦就出现了,比你更了解你的公司出现了。而且实际上也真的有。在美国数据交易是合法的,当然有严格法律法规规定。因此美国大数据营销平台非常发达,大型的有着号称10亿人(包含海外的)的全面数据,这样他们的客户想要营销什么都能很精准的找到目标客户群。这就是精准营销的业务概念。国内是哪几家有这个能力大家想想就知道了。

黑暗年代的局部终结是从英国的隐私法律派生出来的欧盟gdpr,大名鼎鼎,罚款罚的极重(上限是企业年营业额的4%),管的又非常宽。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投入巨资来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并大量在欧洲建立数据中心。gdpr也规定了不仅仅数据持有者(用户数据持有公司),连数据运营者(前者的乙方,数据营销企业)的责任。这条法律一出,世界各国纷纷效仿。不过各自立法进度参差不齐,比如印度,金融业的信息数据安全法律已经立法了几年,其他行业依然是零,还在用1999年的老法律。我国也在18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多次修正加强管理。黑暗年代终于曙光普照。

为什么说曙光普照而不是阳光万丈?关键是法律执行和惩罚力度要大才行。早些年有阿里年度消费报告(就是要你点击授权阿里和他们的业务伙伴能使用你的个人数据)就是一个例子。大大的诱饵(给你看报告,给你发红包),小小的警告字样,司马昭之心啊。又比如法律规定用户哪怕授权使用数据,也可以随时撤回授权。然而你看看各家跟进的程度?前两年有多少允许注销账号并且把路径放在很显眼的地方的?注销难度是注册难度100倍以上的大有人在。你去试试看微信平台里取消授权的操作?手机上半小时能完成算你nb了。

好在这几年有过严打一些不法分子。比如前几年有个北京人力资源相关行业的公司,爬取各大招聘网站上的简历信息建立完整的求职者画像,然后密切跟踪他们客户企业关键员工或者重要候选人的招聘网站信息变动,甚至连你几月几号几点改了简历里哪一条都有,这种赤裸裸的违法行为被严打了。公司被查封,老板也被抓进去了。又比如前些年三大运营商里最无视法律法规的dx,在武汉有一个公司,是电信里的一些人开的,公然倒卖用户数据,被查封了,负责人也被追究法律责任(现在你大概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推销电话对你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了吧)。

好,现在说说汽车业。汽车业无疑是获客成本很高的行业,产出也多。汽车垂媒早些年没少卖用户信息。这些年老实了点,做做广告或者给4s店引流吧,好歹规范了一些。垂媒多年的老大汽车之家为什么人称车托之家?有多少业者在里头赚钱啊。

除了垂媒,车联网信息也是行业重要的个人隐私数据。国内各家车联网数据保管方式各不相同。大众系和一些外资车企自己技术能力不足,用的是wireless car这家公司的服务(该公司已经被大众收购了),原始数据是保存在联通机房的。后来有些公司要找wireless car把自己车主信息取出来,wireless car就狮子大开口了。你要数据接口可以,我要给你开发一下,400万吧,美元。

这些信息能干嘛?最简单的客户就是4s店(大多数是加盟商模式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另外海外有被开发出来的一个用途是ubi(用户行为保险)保险分析,根据你的行车记录和周围环境(所处城市,路过的地方)分析你的个人驾驶习惯,然后给保险公司引流推销车险(不能直接卖,违法)。所以老车主尤其是每年行车距离很长的老司机们的数据往往都是这些公司的宝库。车联网这些年的数据营销盈利渠道还有商家推荐,现在各大地图都已经可以实现了。不过好在汽车业和快消零售业不同,复购极少,回购极少,因此营销场景对比快消零售那是少了很多。不过犹豫行业特性,营销的价值极高,因此各位车主还要非常小心你们的个人隐私,别啥信息都往各种app和网站上写。

回到最早的滴滴话题,滴滴有什么数据?你打车频次,你的打车路线,你的打车消费金额,你的年龄性别。有了这些还并不可怕,可怕的其实是如果滴滴和其他平台数据交换,你的个人画像里就一下子多了一大块。有人知道你几岁,在哪工作,住哪个小区,家里有几个人,每个月打几次车,去什么地方,花了多少车费,开什么车,开车行为如何,去了哪些商家消费,平均花多少钱,多久去一次,银行转账记录如何,上什么网站,搜索什么商品,网购买过什么东西,等等等等,这才是最可怕的。所谓的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企业出现了。如果他们不那么遵纪守法,拿你的电话号码卖给别人,那你还有宁日么?

什么?你已经每天接了几十个推销电话了?推销短信让你都懒得看短信了?嗯,这其实就是现实,他们已经对你下手了。
Abcmsaj-avatar

Abcmsaj

我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
这两年确实好很多了
前几年接的第三方统计平台的sdk
那个数据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我虽然是接入方 但是也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统计这么多维度的。。
Omnicide-avatar

Omnicide

这不就是天天说的大数据用户画像精准投放么,既然大家都在做这事,你给解释解释为什么只有滴滴被干了?
Saeed-avatar

Saeed

证券公司,买房子更是重灾区……
Oiyytgyug-avatar

Oiyytgyug

之前去办个营业执照 执照还没拿到手各种刻章会计电话就打过来了….
Juan-avatar

Juan

[quote][pid=529768903,27476109,1]Reply[/pid] Post by [uid=35143193]fortenyear[/uid] (2021-07-05 10:42):

这不就是天天说的大数据用户画像精准投放么,既然大家都在做这事,你给解释解释为什么只有滴滴被干了?[/quote]挑一个祭天,你说谁跟美国走得近,就拿谁先下手
chisthejoke-avatar

chisthejoke

信息时代谈隐私就是笑话。大数据早就把你的这个人摸的清清楚楚了。
我也就经常在车版刷刷,结果昨天天猫精灵突然就向我推送关于车的信息。[s:ac:呆]
Rokii-avatar

Rokii

最肆无忌惮的还是房地产 没人敢管
买完房子 手机号基本就废了 每天5-10个装修电话轰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