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 关于孔家 以不宗不孝不义 无耻为家学的小故事

KZM168cute-avatar

KZM168cute

2020-07-30T07:01:15+00:00

洪武元年明军北伐,攻克大都,元顺帝出奔沙漠,天下大势已定。朱元璋召曲阜衍圣公孔克坚进京朝见。但孔克坚受元朝爵禄优待,加上看不起朱元璋的泥腿子出身,首鼠两端,推托有病,不肯去朝见朱元璋。朱元璋很不满意,亲谕:'闻尔有风疾在身,未知实否?……古人由民而帝者,汉之高祖也。天命所在,人孰违之!尔若无疾称疾,以慢吾国,不可也。谕至思之。'孔克坚吓得不轻,赶紧去南京朝觐了。



晚明的张岱,其父张耀芳曾在兖州鲁王府担任右长史,与附近曲阜孔府多有交往。张岱在己巳(崇祯二年)至曲阜谒孔庙,见'庙中凡明朝封号,俱置不用,总以见其大也……孔家人曰: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




[img]https://imgs.aixifan.com/FkmL_4w_LlhN18oDEcLKF5Ci8PsN[/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kNanGb8DHtyEAO7G_rR32meUfV7[/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oOdBFambZyDtI7gq5TlHq9TM8kN[/img]

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帝自缢,五月弘光帝在南京登基。北方大顺军胜败尚不可知,南方半个中国还在南明政权统治下,拥有相当大的力量。清朝能不能统治全国,不说南方,即使在许多北方汉族地主心中还存在着疑问。但当年九月初一,衍圣公孔胤植就决定投靠新主子,上了《初进表文》,称颂清朝“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乾坤并永”。孔府的态度令多尔衮相当满意,十月初二就下令仍封孔胤植为衍圣公。为了报答清朝的“隆恩”,孔胤植在翌年正月到达北京,向新的主人叩拜。



同样是新朝初建,孔克坚在到南京朝见朱元璋的问题上有意怠慢;孔胤植却等不及得到清帝的宣召,就急忙亲自跑到北京,主动要求朝见,其投靠心情之热烈急切可见一斑。清廷也十分欣赏衍圣公的主动投靠行为,立即将太仆寺街的府邸赐还孔胤植。



到弘光元年/顺治二年六月,清廷下令在全国剃发,立即遭到广大汉族人民、包括江南已降清的地主士绅阶级的强烈反抗。北方一部分投靠清朝的汉族地主和官员也表示了异议。但在上下人心骚动之际,一贯以“诗书礼乐”“衣冠文物”象征来自居的衍圣公孔胤植,却于闰六月二十六日举行隆重的剃发仪式,“恭设香案,宣读圣谕”,全府上下“剃头完讫”,并立即上奏清廷,摇尾请赏。



衍圣公的坚决归附和支持,对于增加清朝统治的“合法性”方面,在儒家思想长期支配的中国封建社会,是极其重要的。当然孔府也因此得到了新主子的不少赏赐。顺治十年,清廷又下令将山东的故明鲁王、德王两废藩庄地“拨补孔府”。



但是到雍正、乾隆时期,清朝统治基础已经稳固,清廷开始着手收拾孔府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其中最大的一桩是雍正“改土归流”的同时,曾有过动议,将曲阜的孔氏世职知县改为外姓流官。从唐懿宗咸通年间,就开始以孔氏任曲阜县令了,金元时期以衍圣公兼摄曲阜县事,即所谓“世袭县尹”。明初因知县孔希大有种种不法事实,朱元璋下令罢世袭知县,但曲阜知县一职仍由孔氏担任,“孔子后裔不使他人统摄之意也”。有意思的是,上疏请求废除孔氏曲阜知县世职的,是两广总督孔毓珣(孔姓族人)



雍正帝虽然最后保留了孔氏担任曲阜知县的惯例,但加强了对曲阜知县的考核稽查,并加强了知县对衍圣公府的抗衡力量。后来到乾隆年间,由于衍圣公孔广棨与曲阜知县孔毓琚互相攻讦参奏,有官员主张从衢州的南宗孔氏子孙中择选曲阜知县,但乾隆帝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而是在乾隆廿一年直接废除了孔府的知县世职,改为朝廷题授流官。此外乾隆帝还多次借庙户当差、滥派捐纳等问题严厉训斥衍圣公孔昭焕,并罚降半禄九年。







到清末,孔家又开始找下家了

[img]https://imgs.aixifan.com/o_1drdmo152ou9qhmoki1dr9p08.jpg[/img]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以后,曲阜孔府恭恭敬敬把德皇威廉二世肖像引进孔府



[img]https://imgs.aixifan.com/o_1drdmo152mcnr6f1o0p1eec1l789.jpg[/img]

1904年他从英租威海卫行政长官副手庄士敦那里恭迎来的英王爱德华七世画像



然后在孔家大厅挂上这两个肖像,准备好劝进,大清乃蛮夷,喜迎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