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胡乱总结
听听就行了。
用“内圣外王”来区分对国内和对国外政策,教主的易鼎就曾经用过。
大体上就是温柔的抽取国外资源,给国内输血。
所谓的对外王道,对内圣道。
其实就是望文生义的随便引用
说来我第一次见到这说法还是在圣王,可是放在杨大象身上合适吗[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8/12/ekQcwtt-ayf9ZfT3cStp-t3.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8/12/ekQcwtw-1vajXhZ4nT3cSu0-1uo.jpeg[/img]
如果一个王朝的制度能一两句话就总结完了,那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矛盾了[s:ac:哭笑]
内圣外王,参考李治。这位的一生可谓是真正的内圣外王,可谓究极老阴比
内圣外王再后来其实已经变成两个词了,因为没人可以做到内圣
这两个怎么说呢基本算是完全不会扯到一起的东西
外儒内法这个是用来形容汉朝的(汉武帝最典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就是把法学披上了一层儒学的外衣,君不见那几位收到宠幸的酷吏都是法家代表人物,总结起来就是对内用严刑峻法约束,对外用道德礼教约束,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内圣外王呢,最早是道家思想(庄子里面的),但一般都被归纳为儒家思想,而且这个成语的意思简洁概括就是用道德来治国,道德来约束民众的行为(有圣人的德行,对外施行王道)儒家的思想一直都是这样,以核心的“礼”(当然达到礼有一定前提,例如仓廪实这种,但治国思想的核心就是礼)来约束,百姓自然就会归顺,天下自然大同
我们这有一种形容词是形容男人的,很不好听,叫门里大(读DAI,四声)王。
大意就是对外窝囊,怕这个怕那个,谁都不敢惹,只会言语谴责,自欺欺人。对内却是凶狠无比,关起门来打老婆,打孩子那是天经地义,天天如此。
封建社会没有外儒内法,大清更不会,汉人只是奴才都不能当的健民,怎么会对你实行一律平等的法律??
清朝就19世纪拉胯,17 18世纪是响当当的强国。对外用兵可没手软过。至于2个成语前面几个解释过了就不赘述了,一个王朝 某个时期可以用某个词形容,但是整个朝代 300年 政策变动多次几句话概括 就有问题。
[quote][pid=540852143,28039986,1]Reply[/pid] Post by [uid=1033808]jxphlyy[/uid] (2021-08-12 23:17):
清朝就19世纪拉胯,17 18世纪是响当当的强国。对外用兵可没手软过[/quote]大清最大的问题就是用不了民族主义,或者说不舍得用民族主义[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