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erae
2021-09-11T03:37:04+00:00
他她,无非对汉字变形而已,汉字拉丁化,那可是彻底抛弃方块字啊!还好没成功,不然华夏文明真就要断了
清室既屋,民国肇兴,伴随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刘半农、鲁迅为代表的学者再次祭起“汉字拉丁化”的大旗,指出汉字是“带病的遗产”,疾呼“只有汉字拉丁化一条路可走了!”
1922年8月,蔡元培在《国语月刊》第七期《汉字改革说》中认为:“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钱玄同也紧随其后,在《国语月刊 · 汉字改革专号》发表《汉字革命》,信誓旦旦:“汉字革命,改用拼音,是绝对可能的事”。
鲁迅则在《且介亭杂文》中一篇《关于新文字》文章中,斩钉截铁地认为:“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
1935年12月,鲁迅、郭沫若、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表《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表示支持汉字拉丁化运动。“字非罪而天下罪之”的窘况折射了当时思想界急于有所突破而处处寻不得终南捷径的愤懑和无奈。
尽管如吴宓、辜鸿铭、梅光迪等学者持论反对汉字拉丁化,但是在这样一场思想界的暴风骤雨中,抱定“遗产”“两分法”的所谓“保守派”终究扛不过以“自新”“改革”为号召的“先锋派”。一时间,文化界对汉字一片声讨之声。
而在官方,民国政府顺应民意,先期推出所谓"国罗"(国语罗马字)标音;而在苏联共产党帮助下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在异国进行着"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1929 年 2 月,瞿秋白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第一个中文拉丁化方案,并编订了《中国拉丁化字母》。该方案正式于 1934 年在进行推广。据考证,此后十年间,在中共控制的部分靠近苏联的地区,曾有 300 多种出版物使用了上述拉丁化新文字。
清室既屋,民国肇兴,伴随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刘半农、鲁迅为代表的学者再次祭起“汉字拉丁化”的大旗,指出汉字是“带病的遗产”,疾呼“只有汉字拉丁化一条路可走了!”
1922年8月,蔡元培在《国语月刊》第七期《汉字改革说》中认为:“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钱玄同也紧随其后,在《国语月刊 · 汉字改革专号》发表《汉字革命》,信誓旦旦:“汉字革命,改用拼音,是绝对可能的事”。
鲁迅则在《且介亭杂文》中一篇《关于新文字》文章中,斩钉截铁地认为:“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
1935年12月,鲁迅、郭沫若、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表《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表示支持汉字拉丁化运动。“字非罪而天下罪之”的窘况折射了当时思想界急于有所突破而处处寻不得终南捷径的愤懑和无奈。
尽管如吴宓、辜鸿铭、梅光迪等学者持论反对汉字拉丁化,但是在这样一场思想界的暴风骤雨中,抱定“遗产”“两分法”的所谓“保守派”终究扛不过以“自新”“改革”为号召的“先锋派”。一时间,文化界对汉字一片声讨之声。
而在官方,民国政府顺应民意,先期推出所谓"国罗"(国语罗马字)标音;而在苏联共产党帮助下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在异国进行着"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1929 年 2 月,瞿秋白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第一个中文拉丁化方案,并编订了《中国拉丁化字母》。该方案正式于 1934 年在进行推广。据考证,此后十年间,在中共控制的部分靠近苏联的地区,曾有 300 多种出版物使用了上述拉丁化新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