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控核聚变,泼个冷水

coky-avatar

coky

2021-05-31T00:36:05+00:00

实际上,我们离真正实现可控且能应用于商业,还很遥远
实现能够商业应用的可控核聚变,大概有下面几个难点:

1.q值,能量输出和输入的比值。虽然我们在超高温和持续时间上都有突破,但q值均小于1。可以理解为我们加热体系到可以聚变以及维持聚变的总能量输入,要大于体系的放热...这方面甚至理论都不

2.第一壁材料,氘氚聚变,会产生无数的高能中子,磁场束缚不住,不停轰击内壁。把原子轰跑了,材料内部产生孔洞,然后膨胀开来。同时中子会和内壁材料反应,生成新的元素,改变材料性能。这个问题暂时无解,悲观一点可能要三体的水滴外壳材料才可行。

3.等离子体束缚,现在好像就我们和棒子有用超导体磁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装置。但磁场还是不够,一样会瞎jier跑轰内壁,除非超导可以有船新的突破...

4.氚自持:地球上几乎没有天然氚,半衰期才12.5年。人工生产的可能要大千万美金一公斤(用中子轰金属锂,然后提纯)...所以要在装置内放置金属锂,让副产物高能中子去轰击生产氚,自发生成氚再循环反应...这方面,全世界都没多少研究进展
此外,像等离子体的流体模型,至今不知道怎么模拟...毕竟流体力学这东西...[s:ac:哭笑]

(抛砖引玉,鄙人化学专业,只是对这方面感兴趣。如果有错误欢迎老哥指正)
Lansor-avatar

Lansor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910/06/9bQ5-d527KuToS2s-2s.gif[/img]不止核聚变,很多方面在我看来都过于乐观了,想要突破,我觉得要等下一个爱因斯坦 ,甚至有些我觉得都没有理论可行性
kroηicc¹ᵏ-avatar

kroηicc¹ᵏ

……第三点和超导没什么关系……现在大科学装置的超导都是ok的……只是能量投入大而已
L4ag4r(4)ex-avatar

L4ag4r(4)ex

为啥物理专业的事儿,你这儿化学专业的也来凑合

[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
L1s14k-avatar

L1s14k

我觉得有生之年估计看不到核聚变商用的任何可能。人类现在太短视了,天天争来争去那点破事儿,尤其是所谓的皿煮灯塔就是个垃圾。
IKA SNEEZY-avatar

IKA SNEEZY

不懂,等大佬们带飞,我现在就是这个感想
Cham-avatar

Cham

或许突破核聚变还不如碰生命科学的运气,生物电池走起,继续点出生物战舰科技[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80140e3.png[/img]
Conor-avatar

Conor

感兴趣的话,就应该多更新更新知识……

所谓的Q值,目前都是看等离子参数后模拟计算一下。低参数运行Q>1很轻松,但是目前因为只是在模拟高温等离子体运行,去研究聚变三重积>10cm·K·s时等离子体特征所以并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第一壁的问题,其实才刚刚开始正经的进入实际探索也解决的阶段,ITER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这个。在此之前并没有系统探索这个问题的实验堆。国内的CFTER也要做这方面的研究。

脉冲式运行也不是不行,主要看一次放电持续多久才有意义吧,目前看要1000秒以上就算就“商业意义”了。

不模拟,直接在托卡马克里注入后观测。

至于来源,我怎么说,某些人也会觉得是吹牛逼。反正也就十年不到,到时候NGA也可能在。
SuperCraft-avatar

SuperCraft

没什么指正的
确实还早,但是确实在迈进,这就可以了,你还想一步吃成胖子不成
mira-avatar

mira

空叉飞船炸了一地高喊成功

国内取得技术进步就得泼泼凉水
Rasles-avatar

Rasles

[quote][tid=26982586]Topic[/tid] Post by [uid=60271870]a8784256[/uid] (2021-05-31 08:39):

实际上,我们离真正实现可控且能应用于商业,还很遥远
实现能够商业应用的可控核聚变,大概有下面几个难点:

1.q值,能量输出和输入的比值。虽然我们在超高温和持续时间上都有突破,但q值均小于1。可以理解为我们加热体系到可以聚变以及维持聚变的总能量输入,要大于体系的放热...这方面甚至理论都不

2.第一壁材料,氘氚聚变,会产生无数的高能中子,磁场束缚不住,不停轰击内壁。把原子轰跑了,材料内部产生孔洞,然后膨胀开来。同时中子会和内壁材料反应,生成新的元素,改变材料性能。这个问题暂时无解,悲观一点可能[/quote]3.现有装置的磁场不够,不代表做不到。需要规模更大的装置而已,比如ITER,CFETR。
sand-avatar

sand

十年不到的牛逼都吹上了

Nga真是卧虎藏龙啊
[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f51be7.png[/img]
Rasles-avatar

Rasles

[quote][pid=520378591,26982586,1]Reply[/pid] Post by [uid=35313622]米饭1024[/uid] (2021-05-31 08:50):

感兴趣的话,就应该多更新更新知识……

所谓的Q值,目前都是看等离子参数后模拟计算一下。低参数运行Q>1很轻松,但是目前因为只是在模拟高温等离子体运行,去研究聚变三重积>10cm·K·s时等离子体特征所以并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第一壁的问题,其实才刚刚开始正经的进入实际探索也解决的阶段,ITER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这个。在此之前并没有系统探索这个问题的实验堆。国内的CFTER也要做这方面的研究。

脉冲式运行也不是不行,主要看一次放电持续多久才有意义吧,目前看要1000秒以上就[/quote]十年离谱了吧。
正确说法不是应该是五十年吗
Trizzle-avatar

Trizzle

全球都没几个人懂

你来指点江山?


PS:希望中国快点成功。。。。
Conor-avatar

Conor

[quote][pid=520379270,26982586,1]Reply[/pid] Post by [uid=41377349]做事诚信余承东[/uid] (2021-05-31 08:53):

十年不到的牛逼都吹上了

Nga真是卧虎藏龙啊
[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f51be7.png[/img][/quote]我没有省略的很过分吧?前面不都说“至于来源”了么?

你们理解成什么了?
Conor-avatar

Conor

[quote][pid=520379334,26982586,1]Reply[/pid] Post by [uid=62977166]excel球迷[/uid] (2021-05-31 08:53):

十年离谱了吧。
正确说法不是应该是五十年吗[/quote]??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感觉我表达的很清晰啊

聚变材料的来源问题在可控核聚变工程化探索成功时不算问题。
MnSDestroyer-avatar

MnSDestroyer

自己看看核聚变属于什么领域,有化学键的断裂吗?你对这技术理解偏差的离谱,泼冷水?说真的,你真不配
Just Moe-avatar

Just Moe

国家那么多精英搞了个寂寞?
BlackWeb-avatar

BlackWeb

你都搞明白了的话,那早就商业化了
greeves12-avatar

greeves12

[quote][pid=520380025,26982586,1]Reply[/pid] Post by [uid=35313622]米饭1024[/uid] (2021-05-31 08:56):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感觉我表达的很清晰啊

聚变材料的来源问题在可控核聚变工程化探索成功时不算问题。[/quote]你表达的一点都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