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yanishniy
2021-03-29T06:42:06+00:00
这几天看好多帖子在叫财务内卷。趁着等下面业务给数据 摸鱼 ,说一下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先说经历,我是很标准的四大-企业路线。下面叙述经历按照工作的年限来叙述。
1-4 四大审计
5-7 大外资药企内审
7-9 同一家公司FP&A
9-10 另外一家药企FP&A+BP二合一
11-现在 刚换的工作,仍然是FP&A+BP,级别到了副总监
再说一下看法
1. 所有财务职能里面,个人认为上限比较高的有FP&A, BP, 税务/架构筹划。
按照目前的观点来看,CFO的出身一般都分为ABC三个类型,分别是记账(Accounting),投行(Banking),控制(Controlling)。
现在A类CFO的数量是呈下降趋势的,目前小一点的公司B是主流,大公司C是主流。
B类这里暂且不谈,A和C类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和运气来做到的。
2.纯会计类岗位(AP,AR等)从业人数较多,竞争比较激烈。 因此上升难度较高
按照正常企业人数配置来看,一定是Accounting相关的岗位人数最多,以大外资药企举例,Accounting的人数会在10-20左右,这还是在考虑到很多基础记账工作已经外包的基础上。
于此对应的,税务岗位人数大概会在2-3个,FP&A纯reporting标配3个,BP按照业务的配置一般一个BU一个。这么一比较人数上一定是accounting人数最多,卷的最厉害。
3.纯会计类岗位较难做出可以提供晋升机会的成就。
因为我没有做过纯会计类岗位,因此这一部分是我自己的观察。会计类岗位能做到最好的就是不出错,然而不出错并不能给自己一个晋升的契机。于是其他因素就会入场,比如工作年限、证、会做的东西的广度(比如做过AR,也做过AP,还会做costing)等等。更不用说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一个非常稳定在公司十几二十年的老总账。流动性的缺乏也导致了晋升机会的缺乏。如是只能熬资历,等上面退休,看运气或者跳槽。
4.有节奏的跳槽,配合走出舒适区是提升收入的关键。
目前上海这边财务跳一次大概能涨15%-20%(注:此处从个人经验出发,没有数据统计支持)。想提高收入的最好办法还是每次跳槽都争取做不一样的事情,这样再下一次跳槽价值上涨的就比较客观。
关于舒适区这种事,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更全面一点,财务相关的事情都要会而且都要有做过一段时间的经验,后面关于BP的职能我会提。
5.BP职能要求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BP就是Business Partner,也就是业务合作伙伴。既然提到业务了那么就无法避免一个问题:沟通。
传统做财务基本局限于部门内部沟通,沟通的对象也是有相关财务知识的同事。换句话说,沟通双方是在同一个频道上的。并且因为是同一个部门,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容易推下去。
涉及到业务部门就不一样了,首先双方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其次业务跟财务的诉求,想法和可达成的目的也不一样。这个细说起来就可以说到没完没了,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Accounting相关的职能,BP的要求会更全面,不仅要求懂财务本身的职能,还要懂业务的模式,方法以及相关细节。
总结下来就是,纯会计这部分工作上升空间和收入的确有限,不过如果能突破到FP&A或者BP,那么就会有很明显的提升。但是这个突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我个人做FP&A和BP这几年的感觉就是加班巨量减少,体力活断崖式下跌,但是费心的地方多了非常多,八小时内工作压力是上升的。
但是没有八小时外的工作了。
好了业务欠我的作业刚交了,摸鱼结束,后续有问题我再来回答。
先说经历,我是很标准的四大-企业路线。下面叙述经历按照工作的年限来叙述。
1-4 四大审计
5-7 大外资药企内审
7-9 同一家公司FP&A
9-10 另外一家药企FP&A+BP二合一
11-现在 刚换的工作,仍然是FP&A+BP,级别到了副总监
再说一下看法
1. 所有财务职能里面,个人认为上限比较高的有FP&A, BP, 税务/架构筹划。
按照目前的观点来看,CFO的出身一般都分为ABC三个类型,分别是记账(Accounting),投行(Banking),控制(Controlling)。
现在A类CFO的数量是呈下降趋势的,目前小一点的公司B是主流,大公司C是主流。
B类这里暂且不谈,A和C类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和运气来做到的。
2.纯会计类岗位(AP,AR等)从业人数较多,竞争比较激烈。 因此上升难度较高
按照正常企业人数配置来看,一定是Accounting相关的岗位人数最多,以大外资药企举例,Accounting的人数会在10-20左右,这还是在考虑到很多基础记账工作已经外包的基础上。
于此对应的,税务岗位人数大概会在2-3个,FP&A纯reporting标配3个,BP按照业务的配置一般一个BU一个。这么一比较人数上一定是accounting人数最多,卷的最厉害。
3.纯会计类岗位较难做出可以提供晋升机会的成就。
因为我没有做过纯会计类岗位,因此这一部分是我自己的观察。会计类岗位能做到最好的就是不出错,然而不出错并不能给自己一个晋升的契机。于是其他因素就会入场,比如工作年限、证、会做的东西的广度(比如做过AR,也做过AP,还会做costing)等等。更不用说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一个非常稳定在公司十几二十年的老总账。流动性的缺乏也导致了晋升机会的缺乏。如是只能熬资历,等上面退休,看运气或者跳槽。
4.有节奏的跳槽,配合走出舒适区是提升收入的关键。
目前上海这边财务跳一次大概能涨15%-20%(注:此处从个人经验出发,没有数据统计支持)。想提高收入的最好办法还是每次跳槽都争取做不一样的事情,这样再下一次跳槽价值上涨的就比较客观。
关于舒适区这种事,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更全面一点,财务相关的事情都要会而且都要有做过一段时间的经验,后面关于BP的职能我会提。
5.BP职能要求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BP就是Business Partner,也就是业务合作伙伴。既然提到业务了那么就无法避免一个问题:沟通。
传统做财务基本局限于部门内部沟通,沟通的对象也是有相关财务知识的同事。换句话说,沟通双方是在同一个频道上的。并且因为是同一个部门,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容易推下去。
涉及到业务部门就不一样了,首先双方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其次业务跟财务的诉求,想法和可达成的目的也不一样。这个细说起来就可以说到没完没了,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Accounting相关的职能,BP的要求会更全面,不仅要求懂财务本身的职能,还要懂业务的模式,方法以及相关细节。
总结下来就是,纯会计这部分工作上升空间和收入的确有限,不过如果能突破到FP&A或者BP,那么就会有很明显的提升。但是这个突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我个人做FP&A和BP这几年的感觉就是加班巨量减少,体力活断崖式下跌,但是费心的地方多了非常多,八小时内工作压力是上升的。
但是没有八小时外的工作了。
好了业务欠我的作业刚交了,摸鱼结束,后续有问题我再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