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egon
2020-03-15T06:08:17+00:00
德国人造的青岛下水道
2012-2-24
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
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配件公司,后来一家德国的相关企业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这个提示,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小雯一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德国人确实严谨没得说啊,人家政府不让1000人以上集会,他们就搞一堆999人的,这么严谨的人为什么要黑[s:ac:哭笑]
所以意大利不去德国的下水道看看能不能挖出来丢的60w口罩么[s:a2:doge]
Reply to [pid=404950405,20817363,1]Reply[/pid] Post by [uid=37235476]岗山老道[/uid] (2020-03-15 14:19)冷笑话之王就是你了!
德国造的管网附近都有神秘“油布包”?
真相:仅是多余零件随机存放,并非专门储备
另一个流传甚广的是关于“油布包”的传说:青岛下水道使用百余年后,有些零件需要更换,但青岛师傅不会修。他们打电话向德国那边求助,德国人淡定地说,根据德国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备件。青岛师傅按照线索找到一个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金属元件,虽历经百年却依旧光亮如新。
对于这个传说,黄绪达认为“纯属子虚乌有”。黄绪达表示,当年德国侵占青岛时,我们国家基本没有工业,井盖等一些零部件确实要从德国运过来。德国和中国距离很远,会多运一些零件作为备件,在完成管网建设后,德国人会把一些备件存在那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确有工人在地下管网发现过一些配件,“但这并非德国人专门、精确放置,而只是一些多余的零部件随机存放在那里而已。”
网络上对这一传说也不乏质疑。3年前,有人在知乎提问“德国人修的青岛老城区的地下排水系统,有那么神吗”,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排水管理处办公室主任乔全荣的回答获得了两千多个赞。最近,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油布包”说法明显缺乏常识——“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者水泥的,不存在金属元件。”
还有专家分析认为,“油布包”传说有可能是根据德国别墅的故事演绎的。德国人当时在青岛建了不少别墅,他们离开中国后,有一些人对自己的别墅非常挂念,因此写信给后来的主人,提醒修缮并告知一些备件的存放位置。或许,“油布包”传说是人们对“德国制造”、德国“工匠精神”心生向往的一种过度演绎。
当年最恶心是日本保洁清洁马桶还能喝一口,我查了马桶结构怎么都想不明白多恶心啊日本人好变态
说到这我就想起以前读书各种什么日本工匠精神,马桶水可喝,夏令营和中国小孩对比,德国严谨,英国绅士精神,还写过很多次作文。教育宣传口真的全是媚洋公知啊[s:a2:怒]
Reply to [pid=404950674,20817363,1]Reply[/pid] Post by [uid=60486587]一枚华[/uid] (2020-03-15 14:20)
还行吧,我整个中学都是看读者过来的,除了某些文章睿智文青气息浓到看完一段就翻过去,都还行啊 不过还是那本杂文选刊和数理天地更好看 [s:ac:哭笑]
油纸包起来的元首,到了现代醒过来了。
我印象中,还真有这个电影吧[s:ac:哭笑]
[quote][pid=404952309,20817363,1]Reply[/pid] Post by [uid=555898]coolshen[/uid] (2020-03-15 14:28):
油纸包起来的元首,到了现代醒过来了。
我印象中,还真有这个电影吧[s:ac:哭笑][/quote]希特勒回来了?超讽刺得一部电影[s:ac:哭笑]
什么律师一根牙签放机场托管被拒告赢航空公司获得巨额赔偿
老太太喝咖啡烫嘴告商家获巨额赔偿
那时候看,卧槽,美帝牛逼,现在在想想我那时候就是个傻逼
[quote][pid=404951504,20817363,1]Reply[/pid] Post by [uid=60384831]你也有品如的衣服[/uid] (2020-03-15 14:24):
当年最恶心是日本保洁清洁马桶还能喝一口,我查了马桶结构怎么都想不明白多恶心啊日本人好变态[/quote]这事是真的但也是也是个例,被人拿来验证普遍性就是居心叵测。
我只记得当时宣传啥美国的自来水随便直接喝,后来才知道那特么是都安了净水器[s:ac:喷],不安的话一样是硬水。
我到现在还记得读者那个吹德国教育的
因为娃子fps游戏多打了一梭子弹而痛骂浪费
那时候正好有JohnnyR[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