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white
2020-04-29T14:53:41+00:00
昨天是五四青年节,Bilibili(B站)发布了一条名为《后浪》的视频。一天内《后浪》随处可见:微博、微信、朋友圈、央视,甚至公司的工作群都有领导转发。
不得不说,该视频制作精良。丰富的情感、精彩的剪辑、加上“宋提刑”何冰的精彩演绎,让我初看时也觉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恨不得扒光衣服对着天空大吼一嗓子:“牛逼!”
可幸福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我静下来仔细回味时,我不仅没有产生任何共鸣,还感到无比的尴尬。
因为我一下想到了罗振宇每年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6w2aZcT1kShq-8m.jpg.medium.jpg[/img]
这几年的除夕,罗振宇都会腆个肚子站在台上狂讲3个多小时,一边预测未来一边分享感悟,观众们也总是饥渴难耐地蹲在现场或屏幕前等着罗老师的各种“干货”,仿佛有什么发财的妙招就等在前方。
结果呢,不论你在当时做了多少笔记或者在之后回看了多少遍录像,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你在那3个多小时内学习的“知识”对你的生活起不到一丁点作用。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家罗振宇老师一天能看10本书,而你不能。
同样的,《后浪》分明就是一条精简版的《时间的朋友》,整条视频毫无内容,只是一碗满满的鸡汤,甚至可以说是毒鸡汤。
当这碗毒鸡汤狠狠地灌进你的嗓子眼儿,你除了能体会到在受到表扬时大脑充血的感觉外,别无他物。
《后浪》视频下方的评论区只有赞扬,反对的声音都消失了。
因为只要你反对,你就会被扣上失败者的帽子,你就是在和1.3亿B站用户为敌。
让我们扪心自问,《后浪》里痛快玩乐、挥洒青春的年轻人,真的能代表现在所有的中国年轻人吗?
我认为不能。
01
《后浪》中展现的后浪只是少数人的后浪,屏幕背后千千万万的我们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根据B站2019年的财报显示,B站创作者大大小小加一起,总数在110万左右。
同时,按照2017年人口数据显示,20岁至39岁年龄段,也就是《后浪》中认可的年轻人,总数量约为4亿4千万人。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cfjkZkT3cSu0-ni.jpg.medium.jpg[/img]
也就是说,在B站“展示年轻人风貌”的UP主门只占当下所有年轻人的千分之三不到。直观点讲,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1000个年轻人中,只有不到3个人能像UP主一样生活。
如果再严格一些,将年轻人的年龄阶段继续拉长到20岁以下,这个比例只会更低。
也就是说,在B站“展示年轻人风貌”的UP主门只占当下所有年轻人的千分之三不到。直观点讲,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1000个年轻人中,只有不到3个人能像UP主一样生活。
如果再严格一些,将年轻人的年龄阶段继续拉长到20岁以下,这个比例只会更低。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lfd6ZuT3cSu0-c2.jpg.medium.jpg[/img]
所以,《后浪》里这些大笑着出国跳伞、拿着无人机四处旅行的年轻人在整个中国的年轻人群体里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如果你觉得这些数字太抽象,我再给你举个例子。
视频中有个穿着华丽汉服的女孩,她也是一个B站UP主,ID:十音Shiyin。
你可能觉得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汉服爱好者。
点开她的主页,第一条视频就是《把总价100万的奢侈品当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8xwdK18ToS8c-6n.jpg.medium.jpg[/img]
其实这位叫十音的UP主家境优渥,从小移民加拿大。这样的年轻人真的是当代年轻人的写照吗?我想你心中肯定已经有答案了。
我突然回想起上学升旗仪式时,像你我一样的无数普通人只能茫然地站在台下,仰望台上的学生代表慷慨激昂,仿佛这是两个世界。
《后浪》展现的哪里是当代年轻人,分明就是《小时代》。
02
看完《后浪》,最刺激人的一句话是:“你们拥有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我含着泪笑了:哪里有什么选择的权利,我们只是在日复一日,拼命活着。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249qK22T3cSu0-8c.jpg.medium.jpg[/img]
201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3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上50万归国留学生和高职专科毕业生,总毕业生人数超过900万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GDP增速从2018年的6.6%降低到了2019年的6.1%,因为经济结构转型和外部各种不稳定因素,全国的就业岗位都在大幅减少。
今年的新冠疫情,更是让无数企业裁员甚至倒闭,今年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将更为突出。
此外,大学本科生在我国人口中的占比不到7%,剩下的专科、高职学生的就业只会比本科生更难。
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还谈什么选择。
即使运气不错找到了工作,马上就要面对 “社畜考验”:无时无刻的工作压力和每天必须的加班是第一重考验;工作几年马上就要面对父母亲戚的逼婚和高房价的压榨,这是第二重考验;婚后有了孩子,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赡养,逐渐垮掉的身体,这是第三重考验。
三重考验下来,年轻人已经不再年轻,早就没力气再去选择。
今天是五一的最后一天,明天我们将会回到工作单位。中午吃饭时我们又要开始徘徊在不同的外卖APP之间,考虑哪一个活动套餐更划算,可能这才是“后浪”真正的选择权。
03
说白了,《后浪》就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宣传广告。
资本家大手一挥,请来个六零后演员,以一个过来人的口气,对着当代年轻人就是一通乱吹,一个接一个的彩虹屁能把年轻人的脑子都给吹爆了。
结果当然是好的,一方面全体中国年轻人趁着五一大假来了一次群体高潮,网络世界其乐融融;同时,美股上市的B站大涨5.53%,市值达到87亿美元。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3pvaK1dT1kSf4-5p.jpg.medium.jpg[/img]
可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浪》里鼓吹的年轻人生活方式不仅小众还很奢华:没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欧洲旅行;想要潜水就马上去马来西亚仙本那上一堂潜水课;喜欢摄影就背着全套专业装备租台越野车去无人区采风;喜欢飙车就马上买一辆来改装……
喜欢皮划艇呢?简单,买一艘空运到挪威,来一场北极圈内的探险。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6s0uZ10T3cSu0-bt.jpg.medium.jpg[/img]
还有比这更无厘头的宣传方式吗:为了激发观众情绪,竟然用这些普通人难易负担的活动来让年轻人意淫。
这和看毛片有什么区别?
要知道,现在是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
现在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空前巨大,根据北京大学公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社会结构顶端1%的人口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社会财富,底端25%的人口仅占有1%的社会财富。
同时,房产在居民财富中占有绝对比重,《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显示,房产净值占全国家庭人均财富的65.61%。
一个普通家庭的大部分财产已经被房子给吃掉了,其他需求必须为房子让步。这样的情况下,还谈什么情怀,还谈什么梦想,还谈什么选择。
《后浪》里的生活都是别人的,我们只有老老实实交房贷去!
04
《后浪》发布在5月3日晚间,是B站联合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为五四青年节特别录制的。视频中的文案句句戳人,想必是经过长时间的打磨。但是其中有一句,在这个时间点,让人非常反感:“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真想问问《后浪》的主创人员们,你们知道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吗?你们知道五四精神吗?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8em7ZfT3cSh2-8s.jpg.medium.jpg[/img]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一场学生运动,该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要求青年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学会质疑是探索和创新的前提,怎么到了《后浪》里,质疑和否定就成了弱小者?
是怕质疑和否定的声音太多,就提前在视频里扣帽子吗?
《后浪》整个视频里只能看到慢慢地小资产阶级和消费主义价值观,通篇看完让人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
青年工人、农民、军人,以及抗疫中坚力量的医疗工作者在哪里,当今社会的发展主力军在哪里,是不是只有城市里的年轻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后浪,是不是只有城里的年轻人才配过节?
《后浪》除了无尽的夸奖和赞扬,看不到一丝鼓励年轻人去奋斗去努力的意思,B站的屁股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
工农阶级才是后浪,不是那些家境优渥的小布尔乔亚。
05
1960年雅斯特号潜水器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10196米深处,那是人类有史以来到达的海洋最深处。在一万米深地海底,漆黑、无声、高压、低温,自然环境险恶异常。但是这样的环境下,依然有生物存活。
我认为当代的年轻人和那些深海中的生物一样顽强,虽然我们可能要面对黑暗挣扎求生,但是我们依然向往着明亮的未来,不断努力地奋斗。
这里借用鲁迅的一句话:愿中国的年轻人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最后,《后浪》究竟是什么?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吧。
———————————————————————-
各位朋友,以上是我关于《后浪》的一点个人浅见,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可以移步至我的公众号:海底青年。
我会经常写一些关于时时或猎奇的文章,如果感兴趣,就关注吧。
谢谢大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89jaK26T3cSxc-gc.jpg.medium.jpg[/img]
不得不说,该视频制作精良。丰富的情感、精彩的剪辑、加上“宋提刑”何冰的精彩演绎,让我初看时也觉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恨不得扒光衣服对着天空大吼一嗓子:“牛逼!”
可幸福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我静下来仔细回味时,我不仅没有产生任何共鸣,还感到无比的尴尬。
因为我一下想到了罗振宇每年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6w2aZcT1kShq-8m.jpg.medium.jpg[/img]
这几年的除夕,罗振宇都会腆个肚子站在台上狂讲3个多小时,一边预测未来一边分享感悟,观众们也总是饥渴难耐地蹲在现场或屏幕前等着罗老师的各种“干货”,仿佛有什么发财的妙招就等在前方。
结果呢,不论你在当时做了多少笔记或者在之后回看了多少遍录像,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你在那3个多小时内学习的“知识”对你的生活起不到一丁点作用。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家罗振宇老师一天能看10本书,而你不能。
同样的,《后浪》分明就是一条精简版的《时间的朋友》,整条视频毫无内容,只是一碗满满的鸡汤,甚至可以说是毒鸡汤。
当这碗毒鸡汤狠狠地灌进你的嗓子眼儿,你除了能体会到在受到表扬时大脑充血的感觉外,别无他物。
《后浪》视频下方的评论区只有赞扬,反对的声音都消失了。
因为只要你反对,你就会被扣上失败者的帽子,你就是在和1.3亿B站用户为敌。
让我们扪心自问,《后浪》里痛快玩乐、挥洒青春的年轻人,真的能代表现在所有的中国年轻人吗?
我认为不能。
01
《后浪》中展现的后浪只是少数人的后浪,屏幕背后千千万万的我们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根据B站2019年的财报显示,B站创作者大大小小加一起,总数在110万左右。
同时,按照2017年人口数据显示,20岁至39岁年龄段,也就是《后浪》中认可的年轻人,总数量约为4亿4千万人。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cfjkZkT3cSu0-ni.jpg.medium.jpg[/img]
也就是说,在B站“展示年轻人风貌”的UP主门只占当下所有年轻人的千分之三不到。直观点讲,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1000个年轻人中,只有不到3个人能像UP主一样生活。
如果再严格一些,将年轻人的年龄阶段继续拉长到20岁以下,这个比例只会更低。
也就是说,在B站“展示年轻人风貌”的UP主门只占当下所有年轻人的千分之三不到。直观点讲,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1000个年轻人中,只有不到3个人能像UP主一样生活。
如果再严格一些,将年轻人的年龄阶段继续拉长到20岁以下,这个比例只会更低。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lfd6ZuT3cSu0-c2.jpg.medium.jpg[/img]
所以,《后浪》里这些大笑着出国跳伞、拿着无人机四处旅行的年轻人在整个中国的年轻人群体里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如果你觉得这些数字太抽象,我再给你举个例子。
视频中有个穿着华丽汉服的女孩,她也是一个B站UP主,ID:十音Shiyin。
你可能觉得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汉服爱好者。
点开她的主页,第一条视频就是《把总价100万的奢侈品当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8xwdK18ToS8c-6n.jpg.medium.jpg[/img]
其实这位叫十音的UP主家境优渥,从小移民加拿大。这样的年轻人真的是当代年轻人的写照吗?我想你心中肯定已经有答案了。
我突然回想起上学升旗仪式时,像你我一样的无数普通人只能茫然地站在台下,仰望台上的学生代表慷慨激昂,仿佛这是两个世界。
《后浪》展现的哪里是当代年轻人,分明就是《小时代》。
02
看完《后浪》,最刺激人的一句话是:“你们拥有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我含着泪笑了:哪里有什么选择的权利,我们只是在日复一日,拼命活着。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249qK22T3cSu0-8c.jpg.medium.jpg[/img]
201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3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上50万归国留学生和高职专科毕业生,总毕业生人数超过900万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GDP增速从2018年的6.6%降低到了2019年的6.1%,因为经济结构转型和外部各种不稳定因素,全国的就业岗位都在大幅减少。
今年的新冠疫情,更是让无数企业裁员甚至倒闭,今年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将更为突出。
此外,大学本科生在我国人口中的占比不到7%,剩下的专科、高职学生的就业只会比本科生更难。
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还谈什么选择。
即使运气不错找到了工作,马上就要面对 “社畜考验”:无时无刻的工作压力和每天必须的加班是第一重考验;工作几年马上就要面对父母亲戚的逼婚和高房价的压榨,这是第二重考验;婚后有了孩子,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赡养,逐渐垮掉的身体,这是第三重考验。
三重考验下来,年轻人已经不再年轻,早就没力气再去选择。
今天是五一的最后一天,明天我们将会回到工作单位。中午吃饭时我们又要开始徘徊在不同的外卖APP之间,考虑哪一个活动套餐更划算,可能这才是“后浪”真正的选择权。
03
说白了,《后浪》就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宣传广告。
资本家大手一挥,请来个六零后演员,以一个过来人的口气,对着当代年轻人就是一通乱吹,一个接一个的彩虹屁能把年轻人的脑子都给吹爆了。
结果当然是好的,一方面全体中国年轻人趁着五一大假来了一次群体高潮,网络世界其乐融融;同时,美股上市的B站大涨5.53%,市值达到87亿美元。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3pvaK1dT1kSf4-5p.jpg.medium.jpg[/img]
可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浪》里鼓吹的年轻人生活方式不仅小众还很奢华:没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欧洲旅行;想要潜水就马上去马来西亚仙本那上一堂潜水课;喜欢摄影就背着全套专业装备租台越野车去无人区采风;喜欢飙车就马上买一辆来改装……
喜欢皮划艇呢?简单,买一艘空运到挪威,来一场北极圈内的探险。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6s0uZ10T3cSu0-bt.jpg.medium.jpg[/img]
还有比这更无厘头的宣传方式吗:为了激发观众情绪,竟然用这些普通人难易负担的活动来让年轻人意淫。
这和看毛片有什么区别?
要知道,现在是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
现在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空前巨大,根据北京大学公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社会结构顶端1%的人口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社会财富,底端25%的人口仅占有1%的社会财富。
同时,房产在居民财富中占有绝对比重,《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显示,房产净值占全国家庭人均财富的65.61%。
一个普通家庭的大部分财产已经被房子给吃掉了,其他需求必须为房子让步。这样的情况下,还谈什么情怀,还谈什么梦想,还谈什么选择。
《后浪》里的生活都是别人的,我们只有老老实实交房贷去!
04
《后浪》发布在5月3日晚间,是B站联合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为五四青年节特别录制的。视频中的文案句句戳人,想必是经过长时间的打磨。但是其中有一句,在这个时间点,让人非常反感:“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真想问问《后浪》的主创人员们,你们知道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吗?你们知道五四精神吗?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8em7ZfT3cSh2-8s.jpg.medium.jpg[/img]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一场学生运动,该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要求青年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学会质疑是探索和创新的前提,怎么到了《后浪》里,质疑和否定就成了弱小者?
是怕质疑和否定的声音太多,就提前在视频里扣帽子吗?
《后浪》整个视频里只能看到慢慢地小资产阶级和消费主义价值观,通篇看完让人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
青年工人、农民、军人,以及抗疫中坚力量的医疗工作者在哪里,当今社会的发展主力军在哪里,是不是只有城市里的年轻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后浪,是不是只有城里的年轻人才配过节?
《后浪》除了无尽的夸奖和赞扬,看不到一丝鼓励年轻人去奋斗去努力的意思,B站的屁股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
工农阶级才是后浪,不是那些家境优渥的小布尔乔亚。
05
1960年雅斯特号潜水器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10196米深处,那是人类有史以来到达的海洋最深处。在一万米深地海底,漆黑、无声、高压、低温,自然环境险恶异常。但是这样的环境下,依然有生物存活。
我认为当代的年轻人和那些深海中的生物一样顽强,虽然我们可能要面对黑暗挣扎求生,但是我们依然向往着明亮的未来,不断努力地奋斗。
这里借用鲁迅的一句话:愿中国的年轻人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最后,《后浪》究竟是什么?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吧。
———————————————————————-
各位朋友,以上是我关于《后浪》的一点个人浅见,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可以移步至我的公众号:海底青年。
我会经常写一些关于时时或猎奇的文章,如果感兴趣,就关注吧。
谢谢大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5/-7Q5-89jaK26T3cSxc-gc.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