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就是了,我是农民工子弟,放假后天天街上玩,看着文化宫里城里娃学书法学舞蹈。
我有很高的绘画天赋,音乐天赋,但是都无用处。
幸亏与此同时我还有文学天赋,写文章不需要专业培训,只需要多多读书就行了。
当时我能找到唯一学习的地方,就是挤进书店里面蹭书看。
经济基础和家长的意识都不在一个维度上。
出身农村的父母有一个奇怪的观念,就是孩子只要肯好好学习,送到什么学校都无所谓,什么环境和师资力量,都不用考虑。读不出来,就是你自己不上进。
然后我就被送进数学老师滥竽充数,学校风气差到课本被同学撕了,小流氓到宿舍抢劫的学校里,并没有读出来。
不过我现在也想明白,说一千道一万就是钱的问题,能送到一个学期五六百的学校里,为什么要送到一个学期两三千的学校里呢?
穷导致观念脱离实际,本质上是对无可奈何的妥协。毕竟几千年前孟子的母亲,也知道环境的影响多恶劣。
这个年纪的心智,有几个真心想去补习的?[s:a2: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