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4ce-TTV
2021-06-10T10:53:45+00:00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明白为什么刘备托孤时要同时托孤于诸葛亮李严两个人,而不是直接把一切都交给诸葛亮就好。
刘备,诸葛亮的蜀汉政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集团,一是荆州集团,也就是刘备入蜀前的部下,典型代表人物诸葛亮;二是东州集团,主要是刘焉刘璋父子的部下,典型代表人物就是李严;最后一个益州集团就是益州本地人,典型代表人物谯周。这三个集团对于蜀汉政权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荆州集团肯定是支持蜀汉的,毕竟刘备诸葛亮都是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益州集团则是坚决反对刘备的统治,理由也很简单,刘备,诸葛亮都是外地人,跑到益州来别的没干就天天打仗了,所以益州集团以谯周为代表一直反对蜀汉政权。而最后一个东州集团对蜀汉的态度就比较中立偏支持。为了稳定统治,刘备的荆州集团一直在拉拢东州集团,打压益州集团。刘备自己为了拉拢东州集团还娶了东州集团代表人物吴懿的妹妹。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的斗争,是蜀汉内部斗争的主旋律。
弄清楚这一背景,就可以搞清楚为什么刘备要托孤李严了。首先制衡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尽管信任,但是主少国疑,自己的儿子不成器,难免会担心诸葛亮会有不臣之心。作为君主,这种担忧是无可厚非的,于是就需要一个制衡或者监督诸葛亮的人物。其次,拉拢东州集团。刘备夷陵大败之后,蜀汉政权人心不稳,如果不拉拢东州集团,说不定大家就要树倒猢狲散了。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刘备需要托孤李严,并让李严留镇永安。一方面当然是为了防御东吴,另一方面也是当朝廷有变时,远在永安,拥有部分兵权的李严可以马上勤王清君侧。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李严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人物。易中天老师在评价白帝托孤时,特地举了孙策托孤周瑜张昭的故事。周瑜与张昭,李严与孔明,一武一文,一副一正,何其相似!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就是周瑜,或者希望他是周瑜。这样一个人物,怎么可能不是蜀汉的二把手?
顺便再提一下关于李严被废的运粮事件。这个事情很简单,就是李严撒了谎让诸葛亮撤军,结果后来被追究责任就被废了。这个事情,用易中天老师的原话来说“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情节可疑”。李严如此聪明的人物,怎么可能用如此拙劣的手法来陷害诸葛亮。李严被废一事,很可能是个巨大的阴谋。只不过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知道真相了。
刘备,诸葛亮的蜀汉政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集团,一是荆州集团,也就是刘备入蜀前的部下,典型代表人物诸葛亮;二是东州集团,主要是刘焉刘璋父子的部下,典型代表人物就是李严;最后一个益州集团就是益州本地人,典型代表人物谯周。这三个集团对于蜀汉政权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荆州集团肯定是支持蜀汉的,毕竟刘备诸葛亮都是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益州集团则是坚决反对刘备的统治,理由也很简单,刘备,诸葛亮都是外地人,跑到益州来别的没干就天天打仗了,所以益州集团以谯周为代表一直反对蜀汉政权。而最后一个东州集团对蜀汉的态度就比较中立偏支持。为了稳定统治,刘备的荆州集团一直在拉拢东州集团,打压益州集团。刘备自己为了拉拢东州集团还娶了东州集团代表人物吴懿的妹妹。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的斗争,是蜀汉内部斗争的主旋律。
弄清楚这一背景,就可以搞清楚为什么刘备要托孤李严了。首先制衡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尽管信任,但是主少国疑,自己的儿子不成器,难免会担心诸葛亮会有不臣之心。作为君主,这种担忧是无可厚非的,于是就需要一个制衡或者监督诸葛亮的人物。其次,拉拢东州集团。刘备夷陵大败之后,蜀汉政权人心不稳,如果不拉拢东州集团,说不定大家就要树倒猢狲散了。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刘备需要托孤李严,并让李严留镇永安。一方面当然是为了防御东吴,另一方面也是当朝廷有变时,远在永安,拥有部分兵权的李严可以马上勤王清君侧。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李严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人物。易中天老师在评价白帝托孤时,特地举了孙策托孤周瑜张昭的故事。周瑜与张昭,李严与孔明,一武一文,一副一正,何其相似!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就是周瑜,或者希望他是周瑜。这样一个人物,怎么可能不是蜀汉的二把手?
顺便再提一下关于李严被废的运粮事件。这个事情很简单,就是李严撒了谎让诸葛亮撤军,结果后来被追究责任就被废了。这个事情,用易中天老师的原话来说“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情节可疑”。李严如此聪明的人物,怎么可能用如此拙劣的手法来陷害诸葛亮。李严被废一事,很可能是个巨大的阴谋。只不过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知道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