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sum
2021-04-03T11:23:34+00:00
刚看了那个中学生徒步54公里去祭奠英烈的帖子。
古代军队里,能以2000人的规模,日行54公里的队伍,算不算是精锐了?
吃饱喝足古代54公里不是什么难事, 难的是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保证后勤跟得上
魏武卒装备精良,皆以重装步兵为主,《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意思是说士兵披上三层重甲(就是重甲的别称)和铁盔,能开十二石之弩(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每人背五十只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腰带利剑,携带3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
在蜀道上走和在平原上走能一样吗
有些开挂的部队强是强在别管啥地形都能给你按照地图直线距离的指标走
不说路况了,古代有运动鞋吗[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f51be7.png[/img]
[quote][pid=505180603,26180849,1]Reply[/pid] Post by [uid=38537456]Maxflamers[/uid] (2021-04-03 19:27):
魏武卒装备精良,皆以重装步兵为主,《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意思是说士兵披上三层重甲(就是重甲的别称)和铁盔,能开十二石之弩(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每人背五十只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腰带利剑,携带3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quote]这个1里估计就100米,要么就吹牛逼了
[quote][pid=505180603,26180849,1]Reply[/pid] Post by [uid=38537456]Maxflamers[/uid] (2021-04-03 19:27):
魏武卒装备精良,皆以重装步兵为主,《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意思是说士兵披上三层重甲(就是重甲的别称)和铁盔,能开十二石之弩(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每人背五十只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腰带利剑,携带3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quote]春秋战国时期的里跟现在的不一样
正常步行每小时5公里,54公里对军人来说日常走路水平都算不上,
我记得抗战期间急行军一天一夜赶150-200公里的都有 ,而且好像是雨天(电影里面的)
不说古代,这群学生能和红军一样穿草鞋,在土路上走十公里,我就觉得他们很牛逼了[s:ac:呆]
[quote][pid=505180603,26180849,1]Reply[/pid] Post by [uid=38537456]Maxflamers[/uid] (2021-04-03 19:27):
魏武卒装备精良,皆以重装步兵为主,《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意思是说士兵披上......[/quote]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很明显半天100里是在吹牛。
长途行军不可能走这个速度,你要考虑到辎重车跟队的情况,短时间行军以一天来计,段熲一天走过两百汉里 ,代价就是部队状态奇差,追杀差点翻车
Reply to [pid=505180603,26180849,1]Reply[/pid] Post by [uid=38537456]Maxflamers[/uid] (2021-04-03 19:27)
古代那个生产力,普通老百姓一年都吃不到几次肉,就算是精锐军团里个个人均超级大力士?我是不信的
首先,古代没有那么好的路和鞋子,战争期间补给不足说不定状态还没学生好。
其次,打仗是需要同时搬运物资的,肯定是负重前进。
一天半徒步54公里确实很辛苦,但是没有想象的那么难[s:ac: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