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徐庶的选择,先侍刘备后随曹操

Cursr-avatar

Cursr

2020-05-05T20:54:15+00:00

在诸葛亮出仕之前,曾与三个好朋友一同游学,他们分别是颍川的徐庶(字元直)、颍川的石韬(字广元)和汝南的孟建(字公威)。
当年他们一起谈学习、谈抱负、谈理想、谈未来。那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后来,孟建想北归回到家乡投靠曹魏集团。诸葛亮对他说:“曹氏那种大公司,人才济济,你到那里,很难有发展空间的。”言外之意就是:不如等个机会,咱们团队在当地找一家小型创业公司共同发展,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后孟公威思乡里,欲北归,诸葛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

孟建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劝说,还是决定离开荆州北上投靠曹魏集团。这种想法其实没什么问题,因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和孟建想法一样:打工就要找知名五百强大公司。
再后来,曾经一度低迷的刘备集团在荆州宣布重组上市,诸葛亮、徐庶和石韬三人就都出仕跟着刘备集团打工。
孟建投靠曹魏集团那种人才济济的大公司,肯定得从基层干起;而诸葛亮、徐庶和石韬三个人进入刘备集团那种小公司,那肯定可以成为精英骨干,直接进入权力决策核心。

单从打工者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徐庶和石韬三人的选择真比孟建的选择要好吗?恐怕不见得。

当时在荆州蛰伏几年的刘备集团,是曹魏集团的主要打击对象,因此很快又濒临破产边缘。

面对此情此景,诸葛亮、徐庶和石韬三人的前途命运出现了转折。

诸葛亮认为只要撑过这个坎,就可以拥有一个辉煌的明天;而徐庶和石韬显然没能在重压下坚持,他们最终选择离职,前往曹魏集团,与老朋友孟建共事。
对于徐庶和石韬的这种选择,若干年后身为执政官的诸葛亮回忆起来,始终是一副惋惜的口吻:可惜那两个精英人才,在曹魏集团居然不得重用。

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徐元直、石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诸葛亮是完全有资格说这话的,因为诸葛亮在刘备集团混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席地位,《三国志》为他单人独开一传。
而徐庶和石韬进入曹魏集团之后,虽然名义上也算高官,但估计没太多实权。因为他们没干什么实事,否则诸葛亮不会感叹他们在魏国不受重用,而且这两人在《三国志》中也没留下传记。

受《三国演义》影响较深的读者朋友,恐怕认为徐庶和诸葛亮从未共事,是徐庶临走前推荐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

可《三国志》显然不是这么写的,徐庶虽然先于诸葛亮出山,但他与诸葛亮有过一段共同辅佐刘备的短暂经历。

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遭遇曹操军队截击,被打得大败而逃,徐庶的母亲被曹操俘虏,徐庶这才申请离开刘备投降曹魏集团。

俄而刘表卒,刘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徐庶辞先主。

按照史书《三国志》的记载,徐庶离开刘备的时间,是在当阳之败发生的时期。而《三国演义》同样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把徐庶离开刘备的时间朝前推移了一些。这样一改,使得徐庶的形象获得了美化。

历史上徐庶离开刘备的时候,正是刘备处于一生中最为困难的时刻:他被曹操打得大败而逃,老婆孩子都管不了。

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徐庶在这种背景下离开刘备,而且是投靠刘备最大的敌人曹操,不管有多少客观理由,总是有些不光彩的,我认为这才是《三国演义》美化徐庶的主要原因。

仅仅是将徐庶离开刘备的时间前移还不够,罗贯中还编造出了一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实际上呢?徐庶在曹魏集团应该也是争取好好表现的,奈何徐庶本人才华有限,曹魏集团优秀人才又太多,所以徐庶在曹操时代只能默默无闻。毕竟同是颍川人的荀彧郭嘉等人相比较,徐庶也好石韬也罢,有点不大够看。

或许有人会说,东汉以孝治天下,徐庶离开刘备是因为母亲被俘虏了,还是说得过去的,不算不光彩。对此,我们看看与徐庶有相同遭遇的毕湛,看他的命运如何。

想当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为名攻打徐州,却不曾想被张邈联合吕布抄了老家断了后路,以至于兖州大部分地区陷入敌手。

曹操回师与张邈吕布交战,却被打得大败而逃,险些投奔袁绍。在这种背景下,毕湛的母亲被张邈俘虏了。

曹操当时的官职是兖州牧,而毕湛在曹魏集团的官职别驾,这可是一个地位非常高的官职。

初,曹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

当曹操得知毕谌的母亲被俘虏之后,就对他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如果你要离开我去投靠张邈,我绝不会拦你。”

对于曹操的这种表态,毕谌的反应大概是不相信,认为奸雄曹操在试探自己忠诚,所以一再表示自己誓死追随主公,绝没有投降张邈跑路的意思。

可是等曹操稍有松懈,毕谌立刻逃跑投靠张邈去了。

张邈之叛变也,张邈劫毕谌母弟妻子;曹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毕谌顿首无二心,曹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

毕湛所面临的情况,与后来徐庶所面临的情况何其相似?但毕湛就是信不过曹操的为人,所以在想离开曹操的时候,他还信誓旦旦地进行一番表演,然后再偷偷离开。这无异于当众打曹操的脸。试想一下大哥曹操如果三天两头被人这样打脸,以后都不用出来混了,还争个屁的天下?

徐庶和刘备之间为什么没发生这种搞笑的事呢?因为徐庶信任刘备的为人,也有足够的底气相信刘备不敢翻脸,所以有想法他直接说了。
再说刘备不敢翻脸的原因,刘备之所以要在荆州招揽以诸葛亮为首的这帮年轻才俊,主要也是想借机融入荆州士族圈子,毕竟刘备集团在荆州并没有深厚根基。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诸葛亮不逼刘备强留徐庶,刘备怎么敢阻止徐庶走人呢?他难道不先顾及一下诸葛亮的情绪吗?

刘备尽管为徐庶开绿灯放行,但我有理由相信此时的刘备肯定很憋屈,对此没有直接证据,只有一件小事做旁证。
从当阳狼狈败逃之后,有人对刘备说赵云投靠曹操去了。刘备勃然大怒,用武器指着那个人说:“子龙绝不会离我而去的!”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赵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这说明一个问题:此时刘备的心理已经极度脆弱,否则一向温厚的他绝对干不出拿武器指着别人的事来。此时的刘备根本禁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徐庶提交了离职申请。

如果你是刘备,你当时会不会有一种“墙倒众人推”或“树倒猢狲散”的心情?

你徐庶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可以走,可我刘备现在正处于人生最低谷,你这样走,别人会怎么看你徐庶?又会怎么看我刘备呢?你在曹操面前会怎么说明自己的履历?你又会让曹操怎么来评价我?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徐庶离开刘备,虽然情有可原,但实在是不太光彩,这个时机选得太差了。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如果大哥一有难小弟就只想着自己,那这个大哥也不用出来混了。
徐庶应该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当面提出离职,刘备直接放行,显示自己气量宽宏,也算得上一段历史佳话。

从某种意义上讲,徐庶一生中最风光的一段经历,从离开刘备一刻起就已经到此结束了。
正如我前文所言,后来的徐庶虽然官至御史中丞,但由于他没干什么实事,所以在《三国志》中连与他人合写一传的资格都没有。
徐庶之所以能够留下名字,是因为他与诸葛亮是好朋友,又在刘备最危难的时候离开,衬托出刘备的宽宏气量,仅此而已。
如果不是与刘备、诸葛亮留下过一段共事的记忆片段,像徐庶这样的人物,基本不可能在史书中留下名字。东汉那么多三公九卿,又有多少留下了名字呢?少之又少。
Wyatt988-avatar

Wyatt988

真鸡儿脑残,大耳为了兄弟送了半个国,徐庶为了老母亲换个地方上班都不行?
你的妈是妈,人家得妈不是吗?
ainoaaino-avatar

ainoaaino

我记得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他不是风光不了。是自己不想全力帮曹操。
不然以他的能力应该更强。
Maqui-avatar

Maqui

电信诈骗受害者徐元直[s:ac:哭笑]
Ryee-avatar

Ryee

俄而刘表卒,刘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徐庶辞先主。

之前自己看着玩也没注意到这句话

关键不在于跑,是刚好跑去了把刘备打的老婆孩子都找不着的曹操那边

刘备这心胸是真的牛批……
TwoSideDice-avatar

TwoSideDice

你要是徐庶你妈被人抓住了你不去救?这不怨拿人家妈做要挟的曹操?不然人徐庶跟刘备干的好好的凭什么要投靠曹操?
ₘachi-avatar

ₘachi

不光彩个锤子

汉朝以“孝”为先,历朝历代也是看重“孝”

自己老妈被抓,对面让你过去,你不去?
ifboo92-avatar

ifboo92

不要在大漩涡指望坛友的阅读理解能力[s:ac:哭笑]他们不会考虑细节的表述只会觉得你在批判徐庶
我认为光不光彩还不好说,而且也要考虑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A选择:获得1000万(进入势力决策核心)或者0
B选择:获得100万
诸葛亮选择了前者,徐庶选择了后者,你也可以说徐庶没眼光,但是如果对于一个没有极大抱负的人来说,规避风险把自身才能变现也是一种不错的决策,公司有难辞职跳槽的人可没见他们什么时候内疚过
CasualJaey-avatar

CasualJaey

楼主没妈,鉴定完毕
ₘachi-avatar

ₘachi

[quote][pid=420314597,21669453,1]Reply[/pid] Post by [uid=41779662]Einch[/uid] (2020-05-09 06:13):

不要在大漩涡指望坛友的阅读理解能力[s:ac:哭笑]他们不会考虑细节的表述只会觉得你在批判徐庶
我认为光不光彩还不好说,而且也要考虑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A选择:获得1000万(进入势力决策核心)或者0
B选择:获得100万
诸葛亮选择了前者,徐庶选择了后者,你也可以说徐庶没眼光,但是如果对于一个没有极大抱负的人来说,规避风险把自身才能变现也是一种不错的决策,公司有难辞职跳槽的人可没见他们什么时候内疚过[/quote]说了这么多,完全不考虑古代“孝”在人心中的重要性

还在那什么100万、1000万,服了
Wyatt988-avatar

Wyatt988

[quote][pid=420314597,21669453,1]Reply[/pid] Post by [uid=41779662]Einch[/uid] (2020-05-09 06:13):

不要在大漩涡指望坛友的阅读理解能力[s:ac:哭笑]他们不会考虑细节的表述只会觉得你在批判徐庶
我认为光不光彩还不好说,而且也要考虑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A选择:获得1000万(进入势力决策核心)或者0
B选择:获得100万
诸葛亮选择了前者,徐庶选择了后者,你也可以说徐庶没眼光,但是如果对于一个没有极大抱负的人来说,规避风险把自身才能变现也是一种不错的决策,公司有难辞职跳槽的人可没见他们什么时候内疚过[/quote]你想多了。是赚50万但给你名片上印个总经理,和去bat当个中层赚100万的区别,对了这个位面的bat天天回去陪家人还不用996哦。

对了,跟大耳混能不能拿到50万还不知道呢,可能最后给了30万吧。毕竟家产还是要留给自己那个亲儿子的。
Holou-avatar

Holou

徐庶投魏亏了一个蜀书七蜀书八立传的待遇,不过没这层经历,也不会被后来的民间故事记起,知名度也会打折扣。
BecauseSnickers-avatar

BecauseSnickers

您虽然失去了母亲,但是您获得了老板的信任啊
Ⱨ₳₵Ⱨł ɎØɄⱤ ₴Ɇ₦₱₳ł 先輩のハチ-avatar

Ⱨ₳₵Ⱨł ɎØɄⱤ ₴Ɇ₦₱₳ł 先輩のハチ

是能力不足还是出身不行啊?
夏侯尚能成为都督肯定是能力碾压曹魏诸将啊。
WINTERX-avatar

WINTERX

曹操手下谋士比大耳强多了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
cryfu-avatar

cryfu

[quote][pid=420314779,21669453,1]Reply[/pid] Post by [uid=588217]腐败弱男[/uid] (2020-05-09 06:19):

说了这么多,完全不考虑古代“孝”在人心中的重要性

还在那什么100万、1000万,服了[/quote]因为他觉得100万就可以卖妈了
m.-avatar

m.

不是谁都能“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的[s:a2:不明觉厉]
mentally ill-avatar

mentally ill

魏之谋主本来就是荀家叔侄,郭嘉是接替戏志才的地位。
而演义里庞统献连环计,出帐后徐庶私下点破了,并以此为求庞统给他一个脱身之策,那就是西凉方面有异动请去巩固后方。 而其他在场谋士这也就后面提醒曹操有被火攻的风险,也被曹操以现在刮北风不必担忧略过了。在“北风可以抵消火攻风险”的认识下,徐庶算是确信孙刘联军肯定要火攻。罗贯中这么塑造徐庶,至少说明徐庶不会比这些谋士差。
至于曹操的立场是徐庶你可以不为我出谋划策,但是决不能让你给刘备做事。
Alfax-avatar

Alfax

所以,有没有来说一下这个楼主是在影射什么,还是说真的想讨论三国。
Среда-avatar

Среда

我就特佩服能从古文几十个字里,唧唧歪歪脑补出几千字前因后果人物分析的人,甭管有理没理,甭管有谱没谱,就这脑补能力,我就觉得挺优秀的。[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