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奸邪司马光——观王安石变法有感

PokePowerDK-avatar

PokePowerDK

2020-10-07T05:11:32+00:00

不了解的人大概会觉得司马光是一代名臣,少年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编写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名留青史。然而细看神宗朝的各种事件之后就会发现他是个十足的反动派。

众所周知,北宋自太宗北伐失利以来,对辽朝的战略是由攻转守,到了他儿子真宗朝更是签订了澶渊之盟,彻底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甘愿做个弟弟,接下来的仁宗、英宗也是如此;终于到了神宗朝,小皇帝年轻气盛,励精图治,意图改变当时国家贫弱的状况,故任用王安石进行“熙宁变法”,来了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比起唐代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为什么会说国家贫弱呢?原来自与辽国和谈以来国家承平日久,各地军备日渐涣散,不管老弱病残全靠国家养着,军费支出占了全国财政的十之六七;朝堂上下的各个机构和文武官员也是臃肿不堪,尸位素餐之辈比比皆是;而国家的根基,广大农民的阶层却苦受地主与官僚的层层剥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故整个宋朝的农民起义次数居历朝之最。王安石基于当时国情提出变法,从财政理财(即青苗法和市易法)到整顿军备(练兵和保甲),核心就是要富国强兵。然而变法一出随即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猛烈抨击。

司马光等人反对的理由很简单,
一是说新法与民争利:青苗法的实质是官府夺走了地主放贷的部分利息,适当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官府所定利率比地主更合理);市易法的实质是官府夺走了商人操控物价赚取的部分利润,适当维护了生产者的利益(官府所定物价比商人更合理),可见此二法一出政府赚了,农民也赚了,唯独地主和商人亏了,司马光此时却说什么与民争利,可见这里的民根本不包括广大的农民百姓!

二是说祖宗法不可变:所谓祖宗法即宋太祖时制定的军队制度,即天下精兵尽在禁军,禁军将领频繁变更与轮换,避免武人做大。该制度是宋太祖鉴于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的局面所制定的,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然而到了侄儿真宗朝开始,该制度就已经濒临崩溃了。军队将领频繁更换导致“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缺乏训练又导致战斗力涣散,一触即溃;更可怕的是军队人数反而一增再增,规模庞大却又没有战斗力,这样的军队别说守土卫国,迟早要把国家给吃垮。新法中的练兵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而司马光却说什么祖宗法不可变,意思就是要维持军队疲软无力的局面,就是要做个弟弟。后来哲宗朝时西夏人要求北宋割地,司马光也是一口答应,甚至主动提出要额外献出一片土地(即变法中打下来的熙河一带)以保太平,由此可见司马光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此等言论又与后来的秦桧何异!

1085年神宗驾崩,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变法运动在保守派的猛烈反扑中以失败告终了,虽然日后还有反复,但对国家已无济于事。随着高太后临朝,司马光等人重返朝堂,开始了对变法派的清算。司马光更是采取“所有新法我都反对,所有变法派我都打击”的执政纲领,彻底露出了奸邪可憎的面目。再过不久,中国将迎来民族历史上最可耻的一幕“靖康之难”,也算是对北宋神宗至徽宗朝以来可悲政事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