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个底层数学'天才'被限定的人生》这篇文?身在现实社会中,如何才能追寻理想的高塔?

Casp'err-avatar

Casp'err

2021-02-26T04:30:06+00:00

这不是一个底层天才逆袭的故事。尽管在报道中称呼他是'中国版心灵捕手',但不同于那部电影的主人公最终靠数学天赋改写了人生,五年过去了,余建春还在四处打工,做日结。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该怎么看待数学对他人生的意义,但有时想一想,又觉得这样的人生很普遍:那些我们追逐过的东西,最终没有任何结果,有时你甚至觉得是它耽误了你,剥夺了过好这一生的可能,但它毕竟还是给了你安慰。

除了数学,余建春的世界里似乎容不下别的事情。他在银行里研究数学。那一阵,他坐在银行大堂当保安,看着周围没人管,就成天埋头在数学里,20 天后,他被开除了。讲起这件事,他笑呵呵的,说自己走时心情不错,'那段时间我把卡迈克尔数,三个数相乘,最基本的,没有平方的形式做出来了!'


他还在网吧里研究数学——因为研究的数太大,手机上输不完,只能用电脑。于是每当第二天要休假,前一晚他就去网吧,带上笔和 A4 纸,从夜里 11 点到早 8 点,对着屏幕把那些几十位的数字一个个输进计算器,再把结果抄下来。网吧里烟雾缭绕,游戏里的砍杀声不断,有人路过,诧异地看着他。


关于卡迈克尔数的发现后来让他上了新闻。那是 2016 年,他投稿给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后者证实了他的发现,请他来浙大参加讨论班。媒体一时蜂拥而至,有记者邀请美国密苏里大学专家 William Banks 做出评价:“如果余的推导是正确的,那将是卡迈克尔数领域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


但比起成果本身,报道更关注他身上的种种反差:一个 1983 年生的农村打工者,大专畜牧专业毕业,却深藏数学天赋;一个业余做出成果的流水线工人,坚持到处投稿,10 年才有结果。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底层天才逆袭的故事。新闻里,成名后他去了海外,一家公司请他做数据分析师。5 年后,他在电话里告诉我,那实际上是别人骗他到马尼拉研究网络赌博。尽管 CNN 在报道中称呼他是'中国版心灵捕手',但不同于那部电影的主人公最终靠数学天赋改写了人生,余建春回国后还是四处打工。一家影视公司曾想以他为原型,拍一部中国版《心灵捕手》,最后没拍成。他们找到余建春,发现数学没有改变他的命运,不符合资方要求的'正能量'。

转自知乎。

泥潭怎么看余建春的数学发现?

> 2016年物流工人余建春带着自己的五项数学发现登上了浙江大学数学系的讲台,与教授和博士生们“同堂论道”,最具价值的发现是一组“卡迈克尔数”(Carmichael数)的判别准则。“卡迈克尔数”是一种伪素数(伪质数),在一亿以内的正整数中只有255个。蔡天新验证了余建春提出的公式,认为在一定范围内,余建春的发现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找出更多的“卡迈克尔数”。他的新算法同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赞赏。密苏里大学数学家William Banks告诉CNN ,这种算法一经确认,即可成为卡迈克尔数领域的一大重要发现。

感觉有点东西 [s:a2:你这种人…]
Hyptricity-avatar

Hyptricity

我是个蠢材,不懂数学咋评价,这种学科研究回报率太低了
masonbrilliant-avatar

masonbrilliant

一万个民科里能出一个就不错了

更多的是 我发现了 万有引力/电磁场/牛顿力学的 漏洞

或者 地心里边是煤炭 太阳是个大煤球 这种民科。。
ZahlschEis-avatar

ZahlschEis

数学没有改变他的命运,不符合资方要求的'正能量'[s:ac:呆]
FrisKris-avatar

FrisKris

我数学也就止步在高数,积分,概统这些了,请大佬讲讲[s:ac:哭笑]
Lord Pleepus-avatar

Lord Pleepus

这就是民科
QuixkyBC-avatar

QuixkyBC

民科吧多看看,能让世界科技前进500年
iaqt-avatar

iaqt

挺厉害的吧,网上找的:

这几年,有很多“民科”朋友总是在抱怨。第一抱怨自己的科研成果得不到重视,第二抱怨自己的科研之路遭受排斥挤压,第三抱怨自己的生存状况艰难。但是,前一段时间,一个名叫余建春的工人却走上了大学课堂,向专家学者讲解了自己科研成果。这个事件在媒体上引起了轰动,吸引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都说,余建春是“民科”成功的典范。
据媒体报道,余建春来自大别山的腹地新县,今年三十三岁。他在杭州一家物流企业打工,每天的劳动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下班后,他和几个农民工居住在一间小屋里。只不过,他有一份特殊的业余爱好,就是喜欢研究数论。多年过来,他一直在琢磨数论中的一个课题“卡迈克尔数的新判别准则” ,最近,他在这个课题上取得了突破,并且写成了一篇论文。他考虑,请一位数论权威指点一下。余建春上网查找了一番,得知浙江大学数学学院的蔡天新教授是数论方面的权威。他就想向蔡天新教授请教。
有意思的是,余建春行事非常小心,他没有把自己关于“卡迈克尔数的新判别准则”的论文寄给蔡教授,而是把自己对另外两个比较小的数论课题的研究论文寄给了蔡教授。
蔡教授看了余建春的论文,大感惊奇。蔡教授没有想到,一个年轻工人能够有如此高的数论水平。于是,他把余建春请到了浙江大学,跟他做了一次深谈、余建春向蔡教授讲述了自己的出身经历,同时,送上了“卡迈克尔数的新判别准则”的论文。蔡教授看了这篇论文,更加兴奋了。他判断,余建春虽然是业余数论研究者,但是,他已经足够硕士水平。于是,蔡教授在浙江大学的数学教室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学术研讨会,请余建春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个研讨会开得很成功。与会者都认为,余建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来,必定能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
到此,余建春和蔡教授建立 了亦师亦友的关系。蔡教授表示,以后要多多关注余建春的科研工作,对余建春的发展提供帮助。
看了有关余建春的新闻报道,我感到非常欣慰。我认为,余建春的经历足以证明,大凡积极有益的民科研究,是能够得到科学界支持的。而且,余建春走过的“民科”之路,也很值得民科朋友体会和学习。
首先,余建春的科研之路是在现有的科学成果上谋求发展。余建春并不想跟当今主流的科学界对抗顶牛,而是力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应该说,这是一条明智之路,聪明之路。走这样的道路是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相比之下,有些民科朋友总喜欢跟当今主流的科学界较劲,总想批驳当今主流的科学理论。显而易见,走这样的道路,是非常艰难的。
其次,余建春选择了一个不算太大的科研题目。“卡迈克尔数的新判别准则”绝对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科研题目。研究这个课题不需要精通高等数学,只要掌握初级的数学工具就能进行研究。所以,余建春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搞出成果来。
据蔡教授讲,他平日里经常接到民科朋友们关于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的论文。他看这些论文,看得脑袋都疼了,看得都不耐烦了。所以,他看到余建春关于“卡迈克尔数的新判别准则”的论文,觉得心里特别踏实。他立时觉得,余建春不是那种好高骛远,企图一步登天的人,而是一步一步朝前走的人。于是,他对余建春产生了好感,产生了亲切感。他愿意帮助余建春朝前走。
总之,余建春的成功给民科朋友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希望民科朋友好好琢磨余建春的科研之路。这对民科朋友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Dragon22455-avatar

Dragon22455

[s:ac:晕]数学这么好我想不通为什么不去考研,考研数学那点东西对于他随便杀好吧
EveMostlyOffline-avatar

EveMostlyOffline

就这 ?
张益唐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