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gs
2020-03-27T06:50:34+00:00
有一说一,我看过阎连科不少文章,文笔是真的很厉害。
应该说是我看过的,活着的人里面,文字功力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人。
我完完整整地读完了他的大部分文论方面的内容,并且深受启发。
但是。
不只是他们两个,现在的“主流文学界”整体三观,在我看来就那么怪异。
在他们眼里,方方一定是对的,是正义的,是反抗者,就算她写文章夹带私货和谣言,贩卖焦虑,也是情有可原的。
就方方这种人。
物资一批一批地往湖北运的时候,她不说话,医护人员累倒在前线的时候,她不说话。
朋友圈有人造谣一个“丢在地上的手机”,她立刻就像苍蝇闻到血一样赶忙转载起来。
因为她焦虑,她怕死,所以她要求别人必须跟她一样焦虑。
在有些作者眼里,这个世界应该是光怪陆离的,必须是光怪陆离的。
不能赞扬, 不能歌颂,不能说好话。
因为赞扬和歌颂让他们听起来是那么的刺耳,哪怕如今我们都看到了国外的新冠是什么样。
具体到每个人,我很同情在新冠中生病甚至去世的同胞们,很关心他们。但这是从人对人的角度去看待的。
在国家层面上,我认为国家虽然在新冠前期“F4”期间做的很烂,但从整体上来说疾病控制是非常成功的,说是一场胜利并不为过。
但在某些人眼里,怎么能是这样呢?
那一定是:“一边尸骨未寒的哭声还未落下去,另一边,凯歌在即,英明、伟大的呼声已经响起来。”
有喜事?那必须跟丧事一起办才叫“武汉良心”啊。
阎连科认为“要感谢方方,是她捡起了作家和文学掉在地上的脸”。
我倒是觉得,方方把作家和文学的脸都丢光了。
[s:ac:哭笑] 你看那些号称批判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的人,什么时候赞美过?
阴阳怪气就能领钱,还能占个道德高地,这么好的买卖让你干你干不干?[s:ac:哭笑]
我觉得泥潭送外卖的都比他们强一百倍。[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7d91913.png[/img]什么沙币伤痕文学,tui。
[quote][pid=408968348,21039076,1]Reply[/pid] Post by [uid=41507440]是蘑菇啊[/uid] (2020-03-29 14:54):
作协那么多人
你这不就是我即世界?[/quote]有人指责说,方方道听途说,自己又没有去什么危险地方。还有比武汉更危险的地方?我们这些人就在战场上,方方就是最出色的战地记者。我们听到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活生生的悲剧呀。问题是你有没有胆量正视,愿不愿意正视,愿不愿意如实的写下来。方方做到了,我要向她致敬!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 唐翼明
……张颐武则一副太监相。他居然厚着脸皮对方方讲做人的“底线”,他早就是一个猪狗不如的畜生。别说做人底线,离做狗的底线都差了十八条街……还有脸和方方怼,他连舔方方的鞋底子都没有资格啊。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赵士林
以方方、小引等许多武汉的作家、诗人和其他作者为代表的日记,最终会成为这场劫难最独特、细微的记忆和文学。这些日记是时代最坚实的细节。如果没有这些日记,不要太久,疫情之后的三年或五年,十年八年,在这场疫劫里死去的数千鲜活的生命将会成为记忆的空白。比如17年前的SARA,我们去哪儿还能找到如方方日记这样的记忆作品呢?历史总是以里程碑的方式来概括、轮廓过往和时间,而方方的日记和许多良知记者的书写,才是里程碑上刻写的最具体的文字。
要感谢方方,是她捡起了作家和文学掉在地上的脸。
——阎连科
如果你习惯了在黑夜之中摸索,别人的一点亮光,都会让你觉得刺眼;
如果你习惯了在泥沼中爬行,别人穿上靴子,你都会觉得是一种冒犯;
当你从宏大的叙事中,寻找胜利的希望和心灵的慰藉,别人发出一点悲鸣,你都觉得聒噪;
当你沉醉于虚伪的赞美诗中,头脑发胀、热血沸腾时,别人一点抱怨都会让你怒不可遏……
----(张抗抗专门转发了“方方日记”中的一篇《说谎的记忆》,同时转发别人的这段话表达了对方方的支持)
一个人有没有心目中的自己,这与一个国家到底有没有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一个设想,这是同一个道理。无论如何,当自己说话时要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总不是我们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在勇气上,我们,至少是我,还真的应该向冯天瑜先生和方方女士学习,尽管这不一定就能使我从此变得更有勇气,但至少,我会敬佩他们,心中暗暗看不起自己。
——同济大学教授 陈嘉琪
方方不是肩扛着闸门的女英雄,也不是施放林中响箭的“吹哨人”,她只是在表达一个智识者的良知,为普通人的心理疾病开一剂良方而已,这就是启蒙者的职责所在,从中我们又望见了人性的微光。
人类不亡,启蒙不死!启蒙者虽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但是她是没有一个私敌的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 丁帆
若干年后,当人们谈起这场灾难时,肯定会想到方方日记,它注定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而永恒……她无意于做英雄,但那些咒骂、谩骂她的人将她逼成了英雄。就像李文亮,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眼科医生,但有人硬是将其逼成英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假如我是文学最高奖的评委,我会毫不犹豫把手中神圣的一票投给方方,以文学经典的名义,用善良人性的名义。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苗怀明
很多人每天都等候到子夜,读方方日记后再睡去。读者关心着方方,关心着武汉,关心着湖北,方方关心着人,关心着病人,关心着他人。方方的写作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为人的写作,也是人道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写作……只有直面惨淡的人生,才敢于与禁锢抗衡,才敢与死神较量,敢于突破道貌岸然的攻击与包围,方方做成自己。方方是直击的方方,人文的方方,大写的方方。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梁艳萍
我看了几篇方方的日记,觉得她的文字朴实、自然,在隔离的空间里,收集来自朋友、社会的信息,写了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二条主线,一是对防疫中存在的问题、漏洞、毛病、不足,进行抨击和批评,二是对防疫中存在的问题、漏洞、毛病、不足产生的原因追责……我看方方日记都无可指责,而且值得褒扬,反映了她作为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良心,勇气和担当。正因为如此,有这么多粉丝愿意看……如果中国有很多个方方,成为义务的吹哨员,这真是社会的进步,治理的改善。
——深圳市体改委原主任 徐景安
一群过气作家梦想着回到过去众人皆醉我独醒时代的荣光而已。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世界,他们的作品注定随着时代一起埋进土里。
她捡起了作家和文学的脸?那阎自己在做什么呢?[s:ac:茶]
我觉得文学作品的伟大是一定要揭露一个民族的伤疤,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方方写的东西,造谣太多了,又刚好碰上了现在民族主义最火热时代。
我也不喜欢她
文笔,文学理论都是可以练的,都是可以学的。
所以文章的好与不好,文笔只是一方面,看的是作者想要传达什么,他的作品的内核是什么。
只用文笔来判断一个作者优不优秀是片面的。
美国主流媒体的新闻稿写得不好吗?
我个人觉得好得很,每一个字都用到了点子上,准确无比的传达了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
但问题是新闻稿传到的内容呢?
方方这一批人,总是把反思挂在嘴边,但为什么反思?怎么去反思?反思的主客体是什么?这些才是关键。
而对于方方这类人来说,反思就批体制,有错要批,没错更要批。
批判后要向谁学习?
自然是去向学习欧美的民主与自由,不学国外就是不知悔改。
怎么说呢,我认为的严肃文学的方向一定是批判的,这个世界的严肃文学家没有哪一个不是批评的,乃至东西以及古今。在这种时候,作为一个严肃文学作家他的方向肯定是批判的。我认为方方这种创作方向是没问题的。但是创作内容,个人保留意见。我觉得有些时候把方方这种创作风向打成缓则就太过了。你可以说她内容有问题,但是质疑动机就有杀人诛心的意思了。
因为他们是真的挨过体制的毒打,而不是一直生活在今天这种选择多样的宽松社会。
他们
不懂文学,只懂文字。所谓咬文嚼字腐儒也
不是作家,只是做逼。一哭二闹三上吊,做女儿态为何?为利益而
[quote][pid=408970546,21039076,1]Reply[/pid] Post by [uid=43002049]名字太复杂不取[/uid] (2020-03-29 15:05):
怎么说呢,我认为的严肃文学的方向一定是批判的,这个世界的严肃文学家没有哪一个不是批评的,乃至东西以及古今。在这种时候,作为一个严肃文学作家他的方向肯定是批判的。我认为方方这种创作方向是没问题的。但是创作内容,个人保留意见。我觉得有些时候把方方这种创作风向打成缓则就太过了。你可以说她内容有问题,但是质疑动机就有杀人诛心的意思了。[/quote]前诺贝尔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尼仁琴也是拥有良好动机的人呢。
巧合的是他被西方媒体称为“俄罗斯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