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nis8787
2025-09-23T09:41:27+00:00
“某车企采购1.5t发动机,19家主机厂均未能满足其要求。”这个帖子,疑似一位通用技术工程师,发帖说,某车企要采购高热效率发动机,国内19个供应企业的产品均达不到要求。暗戳戳的指向国内车企发动机热效率造假。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包含了文字陷阱,也就是用90%的真的,参杂10%的假货,然后输出一个歪屁股结论。
首先,企业发布的热效率和车辆真实热效率有区别,这对不对,这是对的,因为企业的热效率是台架实验的数据,又分为指示热效率和有效热效率,前者仅反映燃烧室内的热功转换效率,未计入机械摩擦等外部损失‌,后者由于包含机械摩擦、传动损耗等实际运行中的能量损失,其数值肯定低于指示热效率‌,含金量更高。可以理解为,厂家公布的数据为台架试验的上限,为了达到更高的数值,会使用高热值汽油,特化的燃烧策略等措施达到,而且发动机制造也有误差,每一台发动机的实际热效率都有细微差别,反应到实际量产车上,因为要适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不同地区不同标号汽油,和驾驶工况的千差万别,实际的热效率肯定是低于公布的上限。所以说这个疑似通用工程师的说法是对的。
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国内企业热效率都在造假?特别是他说的“真实整车边界”条件是什么?这就是偷换概念的地方,每家车企开发都有自己的标定考虑,他以通用的所谓条件去复测其他家的发动机热效率,自己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一点等于把博尔特腿打断,再让他跑赛跑一样荒谬,然后再暗戳戳引导国产企业发动机造假。
以上偷换概念手法欺骗性非常大。但说他说的每一条,都是对的,但是歪曲一两个结论,就可以输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就拿那个所谓国产车发动机实际检验图来说,宣称45% 46%热效率的发动机,在他“真实整车边界”条件下的热效率,也都超过41% 42%,这不也是非常厉害非常牛逼的存在么,丰田几年前的混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也只是41%而已,这难道不是国产车企的巨大进步?
而且发动机的热效率多几个百分百点,少几个百分点,其实无伤大雅,因为整车各部分的系统效率都很重要,首当其冲就是电池充放电效率和电控效率,发动机热效率低个3% 4%,电控电驱效率提高3%就可以弥补,更别说现在的电池了,电池充放电效率损失起码在5%以上,这不比发动机扣1%效率空间更大?
回到他通用工程师的身份来说,其实我生活中遇到过不少外资工作的人,普遍带有一种优越感,看不起同行,更看不起国内品牌的同行,你说他自己技术多牛逼吧,通用研发这么多年,通用自己的混动车是什么水平?他自己那么牛逼的存在,混到现在是技术领袖还是技术主管了?而且他这么牛逼,为什么国产车以前发动机效率不够好的时候,他怎么不出来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
不过有一个观点我始终要提出来,国产企业公布发动机热效率,请大大方方公布发动机bsfc图,讲清楚自己公布的热效率到底是指示热效率还是有效热效率,这方面表扬下比亚迪和上汽荣威,有效热效率还是只是热效率,大大方方讲清楚。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9/27/gqQ2w-ladnK20T3cSpc-fu.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9/27/gqQ2w-14msZeT3cSv1-ly.jpg[/img]
特别是比亚迪,唯一一家公布过自己发动机的BSFC图,只要有这个图,就可以非常容易打假。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9/27/gqQ2w-e7qpZaT3cSsm-en.jpg[/img]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包含了文字陷阱,也就是用90%的真的,参杂10%的假货,然后输出一个歪屁股结论。
首先,企业发布的热效率和车辆真实热效率有区别,这对不对,这是对的,因为企业的热效率是台架实验的数据,又分为指示热效率和有效热效率,前者仅反映燃烧室内的热功转换效率,未计入机械摩擦等外部损失‌,后者由于包含机械摩擦、传动损耗等实际运行中的能量损失,其数值肯定低于指示热效率‌,含金量更高。可以理解为,厂家公布的数据为台架试验的上限,为了达到更高的数值,会使用高热值汽油,特化的燃烧策略等措施达到,而且发动机制造也有误差,每一台发动机的实际热效率都有细微差别,反应到实际量产车上,因为要适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不同地区不同标号汽油,和驾驶工况的千差万别,实际的热效率肯定是低于公布的上限。所以说这个疑似通用工程师的说法是对的。
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国内企业热效率都在造假?特别是他说的“真实整车边界”条件是什么?这就是偷换概念的地方,每家车企开发都有自己的标定考虑,他以通用的所谓条件去复测其他家的发动机热效率,自己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一点等于把博尔特腿打断,再让他跑赛跑一样荒谬,然后再暗戳戳引导国产企业发动机造假。
以上偷换概念手法欺骗性非常大。但说他说的每一条,都是对的,但是歪曲一两个结论,就可以输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就拿那个所谓国产车发动机实际检验图来说,宣称45% 46%热效率的发动机,在他“真实整车边界”条件下的热效率,也都超过41% 42%,这不也是非常厉害非常牛逼的存在么,丰田几年前的混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也只是41%而已,这难道不是国产车企的巨大进步?
而且发动机的热效率多几个百分百点,少几个百分点,其实无伤大雅,因为整车各部分的系统效率都很重要,首当其冲就是电池充放电效率和电控效率,发动机热效率低个3% 4%,电控电驱效率提高3%就可以弥补,更别说现在的电池了,电池充放电效率损失起码在5%以上,这不比发动机扣1%效率空间更大?
回到他通用工程师的身份来说,其实我生活中遇到过不少外资工作的人,普遍带有一种优越感,看不起同行,更看不起国内品牌的同行,你说他自己技术多牛逼吧,通用研发这么多年,通用自己的混动车是什么水平?他自己那么牛逼的存在,混到现在是技术领袖还是技术主管了?而且他这么牛逼,为什么国产车以前发动机效率不够好的时候,他怎么不出来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
不过有一个观点我始终要提出来,国产企业公布发动机热效率,请大大方方公布发动机bsfc图,讲清楚自己公布的热效率到底是指示热效率还是有效热效率,这方面表扬下比亚迪和上汽荣威,有效热效率还是只是热效率,大大方方讲清楚。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9/27/gqQ2w-ladnK20T3cSpc-fu.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9/27/gqQ2w-14msZeT3cSv1-ly.jpg[/img]
特别是比亚迪,唯一一家公布过自己发动机的BSFC图,只要有这个图,就可以非常容易打假。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9/27/gqQ2w-e7qpZaT3cSsm-en.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