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K D
2020-08-19T14:23:45+00:00
我感觉有必要点醒一些人非常矛盾的思维。
不止一次我在坛子里看到了有人在一方面说,大学教的东西跟社会需求脱节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在大张旗鼓的要求大学需要回到研究学术的本质上去,似乎这样就可以解决大学的教育脱节问题。
然而,现实是,中外古今,大学的任务从来都不是搞学术的,包括稷下学宫。
除了民国!
记住,除了民国!
现在,让我们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大学培养的学生是为谁培养的?
第二个,外国的私立大学是如何运作的?
第三个,有些人嘴里的学术到底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问的是“大学承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大学的运作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大学究竟应该教授哪些知识”。
有些人可能到这一步应该明白了问题所在,不过我还是慢慢说清楚这里面的问题吧。
首先,大学承担的社会职责是为社会培养并输出技术人才(不是技术工人,不是单纯血一门技术,而是在实际应用方面能追赶一流并推动更新换代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大学培养的学生绝对不应该是象牙塔里的天使,而正因如此西方的大学的经费有很一部分便是来自社会(也就是各种企业机构)的资助。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要培养一群专注“搞学术”的学生,那难道不是在浪费资源吗?难道社会需求的人才不正应该是由大学培养的吗?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应该勇敢并积极的与社会对接才是。
(这里需要说清楚,我并不是鼓吹西方的社会办学私有化,我们走的产学研的路线本身便是一条出路,但是还不够,应该更积极的与各种企业机构进行合作培养才是)
在明白了大学的职责之后,我们不仅要有所怀疑。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鼓吹,大学应该搞学术,就好像要求大学要跟修仙一样不沾染食宿呢?
这里面实际上又两个问题。
一个是研究学术问题本身便是社会需求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罢了,大学里确实需要有一部分搞基础研究,差不多就是搞学术,但是更多的人才是要输入社会参与社会大生产的。
而另外一个问题……
便是民国的遗毒。
那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大家都知道是怎么样的,那是属于各种“大师”的时代,大学的学生毕业之后是很难参与到各种社会生产之中,于是最后便只能转型各种形而上的“学术研究”。
(PS,小声逼逼,也不是全部,有一部分人做了什么大家都知道,直接把民国的桌子掀了)
不止一次我在坛子里看到了有人在一方面说,大学教的东西跟社会需求脱节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在大张旗鼓的要求大学需要回到研究学术的本质上去,似乎这样就可以解决大学的教育脱节问题。
然而,现实是,中外古今,大学的任务从来都不是搞学术的,包括稷下学宫。
除了民国!
记住,除了民国!
现在,让我们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大学培养的学生是为谁培养的?
第二个,外国的私立大学是如何运作的?
第三个,有些人嘴里的学术到底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问的是“大学承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大学的运作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大学究竟应该教授哪些知识”。
有些人可能到这一步应该明白了问题所在,不过我还是慢慢说清楚这里面的问题吧。
首先,大学承担的社会职责是为社会培养并输出技术人才(不是技术工人,不是单纯血一门技术,而是在实际应用方面能追赶一流并推动更新换代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大学培养的学生绝对不应该是象牙塔里的天使,而正因如此西方的大学的经费有很一部分便是来自社会(也就是各种企业机构)的资助。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要培养一群专注“搞学术”的学生,那难道不是在浪费资源吗?难道社会需求的人才不正应该是由大学培养的吗?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应该勇敢并积极的与社会对接才是。
(这里需要说清楚,我并不是鼓吹西方的社会办学私有化,我们走的产学研的路线本身便是一条出路,但是还不够,应该更积极的与各种企业机构进行合作培养才是)
在明白了大学的职责之后,我们不仅要有所怀疑。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鼓吹,大学应该搞学术,就好像要求大学要跟修仙一样不沾染食宿呢?
这里面实际上又两个问题。
一个是研究学术问题本身便是社会需求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罢了,大学里确实需要有一部分搞基础研究,差不多就是搞学术,但是更多的人才是要输入社会参与社会大生产的。
而另外一个问题……
便是民国的遗毒。
那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大家都知道是怎么样的,那是属于各种“大师”的时代,大学的学生毕业之后是很难参与到各种社会生产之中,于是最后便只能转型各种形而上的“学术研究”。
(PS,小声逼逼,也不是全部,有一部分人做了什么大家都知道,直接把民国的桌子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