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B Waffle
2022-05-03T18:44:24+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05/njQjg2-d1w8ZeT1kShs-12i.jpg[/img]
为什么平常都在说天主教二创能力强呢
还有看说是禅宗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甚至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何解?
只感觉禅宗那股不可说,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劲,不就是魏晋谈玄吗
但是禅宗又是南北朝传入的,达摩最后落脚在北魏,感觉北魏的社会风气已经开始改变,变得务实阳刚。为什么禅宗后面又会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派别呢
把宗教看成是演化千年的社团就好理解了,再怎么宣扬自己清净无为与世无争还是要争取领导权,分配权,释义权
谁的天国的入场券越便宜,谁就拥有更多的信徒。
所以,反正不要钱多少信一点是最适合传教的方式
佛教自汉明帝建白马寺传入,魏晋六朝时期完成了佛教本土化,融入道儒以及部分中原人能接受的风格,创造出释宗
至于为什么北朝开始逐渐阳刚?杀的呗
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
隋唐本就延袭自北魏六镇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鲜卑军事贵族们看不惯秃驴逃避赋税并且藏污纳垢,三场法难杀得秃驴战战兢兢
南朝四百八十寺,那是南朝的事儿,隋唐之后,就多少楼台烟雨中了
[s:ac:汗]佛教在南北朝昌盛就是因为他宣扬下辈子福报啊 那会太苦了 佛教有了立足宣传点 其实道教那会也是黄金年代
[s:ac:呆]三大宗教貌似都是分枝极多 就连唯一解释权的伊斯兰教我记得分支也超级多
禅宗不是不言啊,相反是只打嘴炮。
就像新教和天主教的关系一样,抛去了仪式法度的枷锁,固然是很容易变得奇形怪状,但是也会很容易贴合世俗。
禅宗对世俗影响大,正是因为禅宗受世俗影响大。
相比于重视仪轨以求超脱的派别来说,它会更多的考虑世间事了。
[quote][pid=608174864,31764321,1]Reply[/pid] Post by [uid=63898178]五郡六失震华夏[/uid] (2022-05-05 07:22):
这还没说最大的分歧,上座部和大众部。[/quote][s:ac:抠鼻]历史上最少有两个大众部,但这两个都是小乘,第一个就是玄奘法师在传记里提到的与上座部同时集经的大众部,根据义净传记的说法,上座部与大众部所遵从的三藏数与上座部差不多,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大智度论最后一卷的说法,三藏特指小乘经(四阿含,南传多个小部)出家律和阿毗达摩,大乘是用的出家律是小乘的,大乘菩萨戒揉在经中,如入楞伽经(梵网经那是只翻译了菩萨戒部分,没全翻译),大乘没有佛说的阿毗达摩藏,以前的觉悟之路有南北阿含对照表,小乘各派主要分歧就是三藏之一是阿毗达摩藏不同,同源自上座部的说一切有部所依指的是阿毗达摩发智论,但他不是佛直接说的,南传巴利语佛教的阿毗达摩根据觉音的清净道论的传说是佛为三十三天人说的。大众部的根本阿毗达摩不详,玄奘法师学了没翻译,根据有个疏的说法,其实大众部只是孤取了梵动经的内容(南传的梵网经是汉传梵网经+梵网六十二见经),说一切有部是孤取的七有经。另外同是上座部的说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论认为阿修罗全部属于鬼道,而南传根本阿毗达摩义认为与天人交战及通婚的阿修罗是天道,其他是鬼道。
另一个就是因戒律发生分歧由上座部分裂出来的大众部,值得关注是南传律藏和长部大般涅槃经都有说小小处可舍(有点地方翻译为小小戒,但别被名字骗了,可不是不足轻重的戒律),小小戒可舍在汉传佛经里也有,所以这个大众部是否违反佛陀教诲值得商榷。
所以大众部与上座部的差异没你想的那么大 。
以上纯手工,我也没必要复制或百度知乎的,当然全键盘abc打字,错字有点多。
最后简单回下楼主,汉传佛教也没那么多派别 ,律,净土,天台,三论同源于鸠摩罗什的中观,主要是大智度论,中论,十住毗婆沙论,净土宗的念佛理论依据也源自十住毗婆沙的易行品,汉传的,汉传律主要两个,其中十诵律是鸠摩罗什参与翻译的,唯识,汉传唯识有两系,一个是玄奘法师传承,有些人管他叫法相宗,主要经典是解深密经等,代表是弥勒与陈那,另一个是实叉难陀传承的,代表是入楞伽经经,代表是马鸣,其实这两系唯识的基础都是三自性,依他起,圆成实和遍计所执。汉传禅宗其实有三派,一个是小乘的禅法,另外两个,一个是鸠摩罗什所传的,另一个就是慧能为代表的,其实慧能应该算是马鸣系的,主入楞伽经嘛,很多名词也都是马鸣系的,如坛经中自性的概念。 密教主要是两类,一类似是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所传承的,另一个,玄奘,义净等也都有密教的经典。
简单说汉传就是三系两教,马鸣系,陈那系和龙树系,前两者属于讲三自性的唯识,后者讲真谛与俗谛的中观,显教与密教,当然汉地还有各派小乘,如南传,说一切有部和经部(阿毗达摩藏显宗论是引经部驳斥说一切有部的论)
藏地其实也是唯识与中观,宗喀巴其就是中观的,宗喀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只有六识的观点,大智度论里也只讲六识。
因为禅宗讲究一个悟,智慧起点高,还能给信众解决思想疑惑,于是别说皇上古代很多地方小官给予很高的尊重
禅宗的悟体现的也很奇怪,比如可以给你讲清楚,可以骂你一顿可以打你一顿,剩下的看自己悟去吧
著名笑话问大师怎么放下,大师给你个杯子一直倒水,水满溢出手痛端不住杯子,于是你悟了 痛了自然会放下 [s:ac:哭笑]
佛教这一点不如道教
道教在元末明初完成改革
把各个支派吸收或者说联盟,形成了两大教派,正一和全真,当然下面还有一些支派
[quote][pid=608180449,31764321,1]Reply[/pid] Post by [uid=33706539]夜摸寡妇臀[/uid] (2022-05-05 08:12):
因为禅宗讲究一个悟,智慧起点高,还能给信众解决思想疑惑,于是别说皇上古代很多地方小官给予很高的尊重
禅宗的悟体现的也很奇怪,比如可以给你讲清楚,可以骂你一顿可以打你一顿,剩下的看自己悟去吧
著名笑话问大师怎么放下,大师给你个杯子一直倒水,水满溢出手痛端不住杯子,于是你悟了 痛了自然会放下 [s:ac:哭笑][/quote]水那个是段子,禅宗不是所谓的故意不讲清楚,其实各种棒喝、机锋是为了让人思维卡壳,返观自己的意识本身,在卡壳的瞬间寻求认知突破的机会,以求彻悟。因为就是为了让当机者卡壳,所以有时候才会看起来莫名其妙,但对佛教的理论,尤其是般若中观了解足够的话,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禅师们在干什么的,所谓的“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里面其实挺有技术含量的,真有本事的人才能卡的恰到好处。假禅师就是装模作样故作高深或者心灵鸡汤了。
佛教有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传到中国来,已经是佛教的像法时期,所以禅定发扬光大的时候。
魏晋谈玄?谈的是什么玄?你要有标准的啊,不是乱吹的。
佛教的禅定,是有明确的标准的,比如四禅八定,你修禅定,至少要面对八种定功的阶级。突破第八定,才能脱离轮回。
是不是禅宗一定要有禅定才能成功? 我不清楚不敢妄言。但是,至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禅宗非常难,一般人做不到,达摩来后,一直都是单传,开悟的大概就1,2个。一直到六祖,才在六祖教下开悟了大概是43个,这些人又去各地开枝散叶,才火起来的。
所以,能不能辉煌,看出不出人才,如果道教代代都出老子,同样也会辉煌。
[quote][pid=608176832,31764321,1]Reply[/pid] Post by [uid=42689782]巧克力榛子[/uid] (2022-05-05 07:44):
禅宗不是不言啊,相反是只打嘴炮。
就像新教和天主教的关系一样,抛去了仪式法度的枷锁,固然是很容易变得奇形怪状,但是也会很容易贴合世俗。
禅宗对世俗影响大,正是因为禅宗受世俗影响大。
相比于重视仪轨以求超脱的派别来说,它会更多的考虑世间事了。[/quote][s:ac:抠鼻]那是对言道语断,心行处灭的曲解,所谓的禅宗曲解了很多佛教观点,最让人抓狂的是禅宗公案对佛教基础常识的曲解,例如“我”,所以我从来不认为某些人推崇的禅宗是佛教。
佛教的很多派别不是互相冲突的,佛教创立时本身就提供了多样的修行方式,本身就允许“佛一言而众生随类得其解”,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很多都是“学派”的区别,从某个祖师的修行特色、阐释风格开始,延续下来就成了一宗。
禅宗能流行就是因为他要求低。
玄奘法师那么大名气,他的唯识宗,传几代就断了。
就是因为他这一派属于经院派,普通百姓没那个精力,没那个财力脱产研究。
禅宗就简单了,入门要求低很多,甚至文盲都不要紧。而且不用穷首皓经的研究因明,方便普通百姓学。
这也导致禅宗没标准,本人说成就就成就了。后世还有佛门人说禅宗祖师转世投胎的呢。
禅宗在明朝就衰败了,清末又复兴了,也是世间禅,禅净合修了。
[quote][pid=608176510,31764321,1]Reply[/pid] Post by [uid=19705055]回眸狂歌上西楼[/uid] (2022-05-05 07:40):
佛教自汉明帝建白马寺传入,魏晋六朝时期完成了佛教本土化,融入道儒以及部分中原人能接受的风格,创造出释宗
至于为什么北朝开始逐渐阳刚?杀的呗
北朝三武不同于六朝,可是真敢灭佛的
三武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
隋唐本就延袭自北魏六镇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鲜卑军事贵族们看不惯秃驴逃避赋税并且藏污纳垢,三场法难杀得秃驴战战兢兢
南朝四百八十寺,那是南朝的事儿,隋唐之后,就多少楼台烟雨中了[/quote]灭佛运动不是赶尽杀绝,而是把假借寺庙名义做大地主,逃避兵役逃避交税而把自己变成和尚,或者当和尚敛财和享受一系列免征待遇的寺庙拆掉,是让这样的和尚还俗。用这种办法收回了土地,把劳动力释放了。然后就是你可以当和尚,但是四书五经你读过吗?各种佛经会背吗?经过一系列考察,好,你确实对佛经有理解,也有文化,可以当和尚了。然后规定每个地方寺庙的数量。只要朝廷认可,你还是能信佛当和尚的。
[quote][pid=608178561,31764321,1]Reply[/pid] Post by [uid=24231445]尤安·雷明顿[/uid] (2022-05-05 07:58):
[s:ac:抠鼻]历史上最少有两个大众部,但这两个都是小乘,第一个就是玄奘法师在传记里提到的与上座部同时集经的大众部,根据义净传记的说法,大众部所遵从的三藏数与上座部差不多,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大智度论最后一卷的说法,三藏特指小乘经(四阿含,南传多个小部)出家律和阿毗达摩,大乘是用的出家律是小乘的,大乘菩萨戒揉在经中,如入楞伽经(梵网经那是只翻译了菩萨戒部分,没全翻译),大乘没有佛说的阿毗达摩藏,以前的觉悟之路有南北阿含内容对照表,小乘各派主要分歧就是三藏之一是各派阿毗达摩藏不同,同源自上座[/quote]大师,问一下。法华经应该属于那一派?和楞严经是不是同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