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3y
2020-03-27T10:43:23+00:00
[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MDU3NTEzOA==&mid=2247483754&idx=1&sn=0743ddff11166682537753aea733a039&chksm=fa4efb27cd397231365d2c6aff85cba69df18e3b010a699957fb73a3613333679c034343c55e&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85644671912&sharer_shareid=c7bfc6e4361c132cb1c85a2ca8336932#rd[/url]
武汉留学生伦敦隔离日记(3月30日)
由于要弥补因搬家而落下的功课,我的日记停更了5天。在这5天里,我听到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它们大多是关于机票、回国路程以及“走还是留”的永恒话题。欧洲的疫情大约从3月10日开始爆发,从那天到现在不过是短短的三周,然而对留学生以及家长而言却仿佛三个世纪那么长。
关于机票,我的学生群和QQ空间里已经有足够的故事,我整理了一下,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类:
1、家长和学生一致想回国
我的同学小S认为,无论路途有多艰难,她都一定要抢到一张回家的机票。她和父母意见高度一致:毕竟待在英国,还是南肯辛顿和切尔西这样的中心城区,到处都可能有无形的“毒气弹”。三月十三号学校转成线上考试和上课之后,她和三五好友一起做着“最后的晚餐”,一边筹划着怎么争取让所有食物发挥最大价值,一边和父母轮流通宵刷回上海的机票。机票很难买,价格也节节上涨,但她和朋友约定回上海的高中去看看,用“十四天后,甜品奶茶海底捞太阳新鲜空气啥都有了”给自己加油。
小S平时非常节省,做饭精确到用来煮一顿面条的猪油渣都舍不得丢,现在却宁可浪费掉她囤的一大推食物以及爸妈刚花高额运费从国内寄来的口罩和消毒棉片。
最终,她刷到一张3月底的机票,已经顺利回国。
2、学生觉得没必要回国,但家长强行买了机票
我的另一位同学小C颇有英雄主义情结,听说英国“群体免疫”的神奇理论和英国的病例发展趋势后,他不但没有恐慌,反而还十分激动,他对我说一定要珍惜这个人生中难得的考验,还要好好施展一下疫情中囤货宅家过小日子的才华。更重要的是,要是学校的考试是按照英国时间展开的,那回国了岂不是要熬夜考试?这对早睡早起的小C来说绝对不可以。不过正当他把消毒水、罐头、纸巾等全部准备好了,收拾好自己的小房间,打算开展长期战“疫”时,他爸爸一条简短的微信打破了他的所有计划——“给你买了三月十七号回国的机票,带小箱子回来。”
小C抱怨:他一点也不想回去,更不愿回家继续被爸爸操控(据说他非常厌恶以前被爸爸操控的日子);绝大多数好朋友都打算坚守英国,这时候怎么能做逃兵?
但是最后,想到父母日日夜夜守在屏幕前,好不容易抢到绑定了姓名的高价机票,还不能退——不回的话对父母太残忍了,最终他还是选择用掉了那张机票。
3、想回家却因为种种原因回不去只能留守
以上两类人走了之后群聊安静了一半。他们要么在机场排队,要么在天上,要么在隔离。然而已经出发的小L却给群里投了一颗炸弹:她买了迪拜中转的机票,飞完了前半程,后半程却被通知飞中国的机票被取消,只好悻悻地又从迪拜飞回伦敦,回到已经收拾好打包完毕的宿舍。且不说来回路上被感染的风险有多大,是否不知不觉中已“中招”,光眼前的事情就够她烦的:被子和拖鞋都不知道塞到哪个纸箱深处,食物甚至锅都送给留守的同学了,宿舍的合同可能还要续签……不知道下一趟航班是什么时候?是否还能抢到机票……就这样,小L拖着疲惫的身躯,泡面都来不及吃,盖着外套在宿舍床垫上睡着了。
这些转机的同学特别辛苦,面对听不懂的小语种,或者堪称小语种的土味英语,在陌生的城市被取消了下半程却找不到回来的方式,在英国和当地都没有能落脚的地方,只好在机场能呆一夜是一夜。他家长在群里都要急疯了,但大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里要吐槽一下这段时间发疯一般的机票:本来我以为去香港考SAT的机票和酒店已经足够魔性,但是跟这几天回国的机票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就拿伦敦直飞中国主要城市的来说,这些机票平时放到任何一个小长假,都不会超过七千,但是现在哪怕两三周后的转机机票都是一万五起步了。家长群里消息天天99+——机票一夜之间飞升到三五万,直飞经济舱甚至涨到了六万一张。
有不少人手里都握着好几张票当备胎,我听说的最高记录是九张备用机票,哪张能走用哪张。但也有人遭遇在成行之前,最后一张能用的票提前几个小时被临时取消。
4、有条件能回家,却决定留守
以上三类人总体来说都属于“已回家”或“回家未遂”,第四类人(包括我)恐怕是大家眼中的异类。
其实看到大家都在纷纷购买回国的机票时,我内心也按捺不住地长草,毕竟常青麦香园的糊米酒和武汉江滩旺盛的野草天天都在梦中召唤我。从我妈说给我抢到一张四月七号直航到上海的机票那天开始,我就不断期待回家不用做饭洗衣服天天晒太阳的日子。
随着一个个中转国开始“关门”,国际航班缩减,直航的机票不断被取消的消息传来,我开始担心那张机票是否还能用。
3月27日,我爸给我打电话说,航空公司询问他,航班延迟到4月10日(周五)可不可以。那时候东航的航班被缩减到了每周四或者周五一班,接到航司的通知,其实大概率是可以走的。
但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现在的我已经拥有了条件良好的宿舍(跟NHS只隔一道门算不算呢呵呵),并且作好了一切物质准备(充足的食物和防护用品),以及心理准备(要与整个欧洲一起经历这个重大的历史性事件),或许这个想法很中二,但是讲真,我从来没有下这么大的决心来做这么完整的一件事。而且anyway,我们是来做什么的?学习啊!帝国是一所如此骨格清奇的学校:在很多大学都纷纷宣布延迟或取消考试,或者用其他成绩来代替考试时,帝国的教授们却表示:“这次给你们这么多时间学习,下次卷子要出难一点。”
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尴尬事实:中国的VPN和学校内部网不兼容,三个小时的网课不出意外应该能卡成五个小时,而且面临时差……或许那些急着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们脑子里都想的是“保命要紧”,但我的小命和通畅的校园内网现在都好好的在这里,我为什么要满世界瞎跑呢?
综上,我几乎在一瞬间决定放弃了那张本可以直航回家的机票,决定等6月底学期所有课程结束再回去。
与我作出相同选择的同学其实一点也不少,现在仍在帝国各个宿舍生活的他们跟我一样,作好了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所有准备,还有不少同学申请到了在伦敦的实习,大家都相信英国的国力能够压平曲线,让感染最严重的两周在五月前过去,所以打算暑假之前不回国。
随着同学们陆续回国,他们的经历也各种各样,一些成功隔离的同学们朋友圈让人羡慕:有的住上了五星级酒店,一日三餐四菜一汤送到门口:居然有我想也不敢想的竹笋、木耳、一整根玉米棒子和熟悉的配方。有个同学表示,做检查的工作人员小哥哥小姐姐很温柔,让她在数十小时的奔波后差点哭出来。绝大多数人都成功地被自己的省份领走,作为湖北人也没有受到歧视。
有同学遇到了锤门(上辈子打鼓的)送饭大爷;有的隔离酒店还有无人服务。在落地窗下慢慢读一本平时没时间读的小说,一把可以玩一个下午的尤克里里,生活不要太有趣哦。
这是什么神仙待遇啊!刚吃完饭的我看到这里马上又争气地饿了。
飞机顺利落地的同学用这种方式给大家报平安
但也有人在回家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只不过取经的目的地不是西天而是反方向回家哦不酒店——
我的同学小Q坐在北京五星级酒店松软的床上,正开心地编辑着飞机上拍的图片准备发朋友圈,睡个好觉,此时一个防护严密的神秘人把她叫了出去,说是和她同一辆大巴的有个人被查出是阳性,所以她现在作为密切接触者必须收好行李去另一个隔离点,同时要完成很多表格和测试。已经奔波了三十个小时的小Q说:“觉得自己那个时候可能一碰就要碎成一地,拼不起来了。”
有同学体温37.3被留下来检查。
还有辗转了三四个国家,奔波几十个小时,生物钟已经完全乱掉的同学,睡不着睡不着就是睡不着。再看看评论区,很多人发出了强烈共鸣。
以上是同学们各种各样在路上的故事,那么留守同学的现状如何呢?
虽然美国很多大学强制学生离开宿舍,使得他们被迫踏上回国之路,幸运的是,英国目前没有听说哪一所大学强制学生搬出宿舍。
就拿帝国的学生为例,现在所有同学都只用交原来房间的住宿费(学期结束前想住多久住多久),却享受带独立卫浴的房间,每个人都有一面几乎和床一样大的窗户,房间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宿舍暖气供应充足,整天保持在22度左右,穿什么衣服都很舒适,不是中央空调不会交叉感染。
吃饭方面,听说有的大学食堂给学生提供免费套餐,我们学校目前没有这个福利。不过以我的了解,同学们基本上都做到了囤货无忧,没有囤货习惯的同学们也各自做好了准备。Waitrose持续供货,所有商品除了卫生纸一应俱全,列个清单照着买,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现在英国人当中戴口罩的也明显变多,每个人都非常自觉地和别人保持两米距离。超市门口还有保安帮助限流,出去一个放进去一个。英国真的是一个法治社会,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们厨房十几个人公用,但同学们基本上都会错峰做饭,没有人去外面吃饭或聚会。我个人而言,会在一大早人少的时候戴好口罩和胶皮手套在厨房炒好菜,端到房间吃一整天。外面拎回来的菜和邮件放在门口半污染区一个小时以上再去摸它们。
托我们强大的家长群的福,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收到了很多手套、口罩、酒精棉片和表面消毒剂,最近我们还收到了护目镜和雨衣,没有的同学还能去万能的Waitrose或求助强大的学联网络,听说侨联、大使馆也会有免费的健康包提供给中国留学生。
我们现在学习状况很稳定——不用倒时差,留在这里的同学大多都进入了安静而规律的学习状态,有了24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效率和原来相比也高了许多。我和英国其他地区的同学开了zoom会议,虽然时区不同,我们都能轮番监督着直播学习。很多不用准备四月底期末考试的同学也在上周五完成了论文——冷酷无情的DDL在变相锻炼我们如何成为时间的主人。
我想代表留在这里的同学告诉家长们:英国这边局势虽然很紧张,但我们中国的孩子都很爱惜生命,也很会保护自己,我们的小日子过得不错,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请家长们放心!
写在最后
我想说:其实不管回国还是留下的同学,都堪称英雄!留下的同学要面对每天急剧增长的被感染人数,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在身边人纷纷回国的压力下保持平静,做好防护,完成学业;回国的同学要鼓起勇气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在汽车、候机厅、飞机和隔离酒店辗转奔波,穿越层层关卡和到处噼里啪啦关闭的国门,要面临许许多多不可预知的处境……这对于仅仅只有十几岁的我们而言确实都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冷静的头脑。
但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经历的这一切都是财富,在疫情结束后都会成长许多:回国的同学们学会了坚忍平和和一丝不苟,即使精疲力竭;留下来的同学也学会了忍受孤独和高压,即使身边危机四伏。
——不管怎么说,我绝不后悔放弃那张回国的机票,相信留下来的其他同学也是一样。
每个国家在这次疫情中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留下来的我们不需要忤逆它的规则,接受尚待改进的地方(反应有点迟,佛系群体免疫),褒奖做得对的(伦敦马上限流和宵禁);配合它的措施(房间里待着别瞎跑),给当地社区省心,同时也做好自己的防护。
我们见证了这个非常时代,身体力行写下了历史书不会考的内容,但多年后想起也许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武汉留学生伦敦隔离日记(3月30日)
由于要弥补因搬家而落下的功课,我的日记停更了5天。在这5天里,我听到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它们大多是关于机票、回国路程以及“走还是留”的永恒话题。欧洲的疫情大约从3月10日开始爆发,从那天到现在不过是短短的三周,然而对留学生以及家长而言却仿佛三个世纪那么长。
关于机票,我的学生群和QQ空间里已经有足够的故事,我整理了一下,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类:
1、家长和学生一致想回国
我的同学小S认为,无论路途有多艰难,她都一定要抢到一张回家的机票。她和父母意见高度一致:毕竟待在英国,还是南肯辛顿和切尔西这样的中心城区,到处都可能有无形的“毒气弹”。三月十三号学校转成线上考试和上课之后,她和三五好友一起做着“最后的晚餐”,一边筹划着怎么争取让所有食物发挥最大价值,一边和父母轮流通宵刷回上海的机票。机票很难买,价格也节节上涨,但她和朋友约定回上海的高中去看看,用“十四天后,甜品奶茶海底捞太阳新鲜空气啥都有了”给自己加油。
小S平时非常节省,做饭精确到用来煮一顿面条的猪油渣都舍不得丢,现在却宁可浪费掉她囤的一大推食物以及爸妈刚花高额运费从国内寄来的口罩和消毒棉片。
最终,她刷到一张3月底的机票,已经顺利回国。
2、学生觉得没必要回国,但家长强行买了机票
我的另一位同学小C颇有英雄主义情结,听说英国“群体免疫”的神奇理论和英国的病例发展趋势后,他不但没有恐慌,反而还十分激动,他对我说一定要珍惜这个人生中难得的考验,还要好好施展一下疫情中囤货宅家过小日子的才华。更重要的是,要是学校的考试是按照英国时间展开的,那回国了岂不是要熬夜考试?这对早睡早起的小C来说绝对不可以。不过正当他把消毒水、罐头、纸巾等全部准备好了,收拾好自己的小房间,打算开展长期战“疫”时,他爸爸一条简短的微信打破了他的所有计划——“给你买了三月十七号回国的机票,带小箱子回来。”
小C抱怨:他一点也不想回去,更不愿回家继续被爸爸操控(据说他非常厌恶以前被爸爸操控的日子);绝大多数好朋友都打算坚守英国,这时候怎么能做逃兵?
但是最后,想到父母日日夜夜守在屏幕前,好不容易抢到绑定了姓名的高价机票,还不能退——不回的话对父母太残忍了,最终他还是选择用掉了那张机票。
3、想回家却因为种种原因回不去只能留守
以上两类人走了之后群聊安静了一半。他们要么在机场排队,要么在天上,要么在隔离。然而已经出发的小L却给群里投了一颗炸弹:她买了迪拜中转的机票,飞完了前半程,后半程却被通知飞中国的机票被取消,只好悻悻地又从迪拜飞回伦敦,回到已经收拾好打包完毕的宿舍。且不说来回路上被感染的风险有多大,是否不知不觉中已“中招”,光眼前的事情就够她烦的:被子和拖鞋都不知道塞到哪个纸箱深处,食物甚至锅都送给留守的同学了,宿舍的合同可能还要续签……不知道下一趟航班是什么时候?是否还能抢到机票……就这样,小L拖着疲惫的身躯,泡面都来不及吃,盖着外套在宿舍床垫上睡着了。
这些转机的同学特别辛苦,面对听不懂的小语种,或者堪称小语种的土味英语,在陌生的城市被取消了下半程却找不到回来的方式,在英国和当地都没有能落脚的地方,只好在机场能呆一夜是一夜。他家长在群里都要急疯了,但大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里要吐槽一下这段时间发疯一般的机票:本来我以为去香港考SAT的机票和酒店已经足够魔性,但是跟这几天回国的机票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就拿伦敦直飞中国主要城市的来说,这些机票平时放到任何一个小长假,都不会超过七千,但是现在哪怕两三周后的转机机票都是一万五起步了。家长群里消息天天99+——机票一夜之间飞升到三五万,直飞经济舱甚至涨到了六万一张。
有不少人手里都握着好几张票当备胎,我听说的最高记录是九张备用机票,哪张能走用哪张。但也有人遭遇在成行之前,最后一张能用的票提前几个小时被临时取消。
4、有条件能回家,却决定留守
以上三类人总体来说都属于“已回家”或“回家未遂”,第四类人(包括我)恐怕是大家眼中的异类。
其实看到大家都在纷纷购买回国的机票时,我内心也按捺不住地长草,毕竟常青麦香园的糊米酒和武汉江滩旺盛的野草天天都在梦中召唤我。从我妈说给我抢到一张四月七号直航到上海的机票那天开始,我就不断期待回家不用做饭洗衣服天天晒太阳的日子。
随着一个个中转国开始“关门”,国际航班缩减,直航的机票不断被取消的消息传来,我开始担心那张机票是否还能用。
3月27日,我爸给我打电话说,航空公司询问他,航班延迟到4月10日(周五)可不可以。那时候东航的航班被缩减到了每周四或者周五一班,接到航司的通知,其实大概率是可以走的。
但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现在的我已经拥有了条件良好的宿舍(跟NHS只隔一道门算不算呢呵呵),并且作好了一切物质准备(充足的食物和防护用品),以及心理准备(要与整个欧洲一起经历这个重大的历史性事件),或许这个想法很中二,但是讲真,我从来没有下这么大的决心来做这么完整的一件事。而且anyway,我们是来做什么的?学习啊!帝国是一所如此骨格清奇的学校:在很多大学都纷纷宣布延迟或取消考试,或者用其他成绩来代替考试时,帝国的教授们却表示:“这次给你们这么多时间学习,下次卷子要出难一点。”
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尴尬事实:中国的VPN和学校内部网不兼容,三个小时的网课不出意外应该能卡成五个小时,而且面临时差……或许那些急着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们脑子里都想的是“保命要紧”,但我的小命和通畅的校园内网现在都好好的在这里,我为什么要满世界瞎跑呢?
综上,我几乎在一瞬间决定放弃了那张本可以直航回家的机票,决定等6月底学期所有课程结束再回去。
与我作出相同选择的同学其实一点也不少,现在仍在帝国各个宿舍生活的他们跟我一样,作好了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所有准备,还有不少同学申请到了在伦敦的实习,大家都相信英国的国力能够压平曲线,让感染最严重的两周在五月前过去,所以打算暑假之前不回国。
随着同学们陆续回国,他们的经历也各种各样,一些成功隔离的同学们朋友圈让人羡慕:有的住上了五星级酒店,一日三餐四菜一汤送到门口:居然有我想也不敢想的竹笋、木耳、一整根玉米棒子和熟悉的配方。有个同学表示,做检查的工作人员小哥哥小姐姐很温柔,让她在数十小时的奔波后差点哭出来。绝大多数人都成功地被自己的省份领走,作为湖北人也没有受到歧视。
有同学遇到了锤门(上辈子打鼓的)送饭大爷;有的隔离酒店还有无人服务。在落地窗下慢慢读一本平时没时间读的小说,一把可以玩一个下午的尤克里里,生活不要太有趣哦。
这是什么神仙待遇啊!刚吃完饭的我看到这里马上又争气地饿了。
飞机顺利落地的同学用这种方式给大家报平安
但也有人在回家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只不过取经的目的地不是西天而是反方向回家哦不酒店——
我的同学小Q坐在北京五星级酒店松软的床上,正开心地编辑着飞机上拍的图片准备发朋友圈,睡个好觉,此时一个防护严密的神秘人把她叫了出去,说是和她同一辆大巴的有个人被查出是阳性,所以她现在作为密切接触者必须收好行李去另一个隔离点,同时要完成很多表格和测试。已经奔波了三十个小时的小Q说:“觉得自己那个时候可能一碰就要碎成一地,拼不起来了。”
有同学体温37.3被留下来检查。
还有辗转了三四个国家,奔波几十个小时,生物钟已经完全乱掉的同学,睡不着睡不着就是睡不着。再看看评论区,很多人发出了强烈共鸣。
以上是同学们各种各样在路上的故事,那么留守同学的现状如何呢?
虽然美国很多大学强制学生离开宿舍,使得他们被迫踏上回国之路,幸运的是,英国目前没有听说哪一所大学强制学生搬出宿舍。
就拿帝国的学生为例,现在所有同学都只用交原来房间的住宿费(学期结束前想住多久住多久),却享受带独立卫浴的房间,每个人都有一面几乎和床一样大的窗户,房间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宿舍暖气供应充足,整天保持在22度左右,穿什么衣服都很舒适,不是中央空调不会交叉感染。
吃饭方面,听说有的大学食堂给学生提供免费套餐,我们学校目前没有这个福利。不过以我的了解,同学们基本上都做到了囤货无忧,没有囤货习惯的同学们也各自做好了准备。Waitrose持续供货,所有商品除了卫生纸一应俱全,列个清单照着买,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现在英国人当中戴口罩的也明显变多,每个人都非常自觉地和别人保持两米距离。超市门口还有保安帮助限流,出去一个放进去一个。英国真的是一个法治社会,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们厨房十几个人公用,但同学们基本上都会错峰做饭,没有人去外面吃饭或聚会。我个人而言,会在一大早人少的时候戴好口罩和胶皮手套在厨房炒好菜,端到房间吃一整天。外面拎回来的菜和邮件放在门口半污染区一个小时以上再去摸它们。
托我们强大的家长群的福,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收到了很多手套、口罩、酒精棉片和表面消毒剂,最近我们还收到了护目镜和雨衣,没有的同学还能去万能的Waitrose或求助强大的学联网络,听说侨联、大使馆也会有免费的健康包提供给中国留学生。
我们现在学习状况很稳定——不用倒时差,留在这里的同学大多都进入了安静而规律的学习状态,有了24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效率和原来相比也高了许多。我和英国其他地区的同学开了zoom会议,虽然时区不同,我们都能轮番监督着直播学习。很多不用准备四月底期末考试的同学也在上周五完成了论文——冷酷无情的DDL在变相锻炼我们如何成为时间的主人。
我想代表留在这里的同学告诉家长们:英国这边局势虽然很紧张,但我们中国的孩子都很爱惜生命,也很会保护自己,我们的小日子过得不错,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请家长们放心!
写在最后
我想说:其实不管回国还是留下的同学,都堪称英雄!留下的同学要面对每天急剧增长的被感染人数,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在身边人纷纷回国的压力下保持平静,做好防护,完成学业;回国的同学要鼓起勇气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在汽车、候机厅、飞机和隔离酒店辗转奔波,穿越层层关卡和到处噼里啪啦关闭的国门,要面临许许多多不可预知的处境……这对于仅仅只有十几岁的我们而言确实都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冷静的头脑。
但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经历的这一切都是财富,在疫情结束后都会成长许多:回国的同学们学会了坚忍平和和一丝不苟,即使精疲力竭;留下来的同学也学会了忍受孤独和高压,即使身边危机四伏。
——不管怎么说,我绝不后悔放弃那张回国的机票,相信留下来的其他同学也是一样。
每个国家在这次疫情中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留下来的我们不需要忤逆它的规则,接受尚待改进的地方(反应有点迟,佛系群体免疫),褒奖做得对的(伦敦马上限流和宵禁);配合它的措施(房间里待着别瞎跑),给当地社区省心,同时也做好自己的防护。
我们见证了这个非常时代,身体力行写下了历史书不会考的内容,但多年后想起也许会为自己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