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事氵] 别曲解与想当然——正经聊聊文化输出

løser-avatar

løser

2021-12-31T15:32:04+00:00

其实这个文章本来就想写了。不鸽,不鸽,怎么会鸽呢,咕咕。 [s:a2:诶嘿]但是由于一些缘故一直耽误着。后来发在某版也很快就无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02/bwQ2p-5h7vKjToS6m-6m.jpg[/img]
正好这次桥洞人多,那就再发一次好了。
因为工作就是文化领域的事, 关于跨文化传播的论文也有发表过 ,这里就正经从现实出发,从研究角度考量,聊聊文化输出的一些实际情况好了。



一、文化输出的意义
[quote]何为文化输出?这点其实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觉得,文化输出必须是将你的“传统文化”输出到国外,非要从你的文化产品里提炼出点高大上的东西;有人则认准了要将文化输出等同于价值观输出,仿佛别人不能从你的文化产品中获得某种思想启迪,幡然醒悟,就毫无作用。其实这都可以认为是一种蒙昧的文化观,把文化和文化产品看作了一种固定的、不变的、必须遵循古道的东西,或是要求文化输出立竿见影。有意思的是,有些人一边自己都对自己的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嗤之以鼻,又断然地想推动、希望,将这些文化元素不做任何改良地推送到海外,让海外用户喜欢上。这种标准,不仅难以让人信服,也极大地削弱着文化输出的手法与手段的灵活性。可以说,就算是最古板的老学究,也不怎么会认同“非要传统文化不可”“非要不做任何改变和改良”的方式。[/quote][quote]文化输出事实上是一种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让其他文化背景的用户,对自身原本不了解的地区、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并表示认可。这并不是说,你输出一个文化产品,就能让用户立刻拜倒于你的文化下——那不可能,也不现实,就算其他文化背景的用户对你的一些文化表示认可和崇尚,你的文化的影响力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而是要经年累月来达成。价值观的输出可以认为是文化输出造成的一种最终目的和结果,而不是单一产品的输出目的;而单一产品也不可能支撑起这样的效果,而是需要通过众多的文化产品、其他产品等,塑造一个整体的优势环境来达成——这是一个长期的文化建设过程。[/quote]二、从跨文化传播时遇见的困难困境说起
[quote]在现实中,在跨文化传播时,文化元素往往会出现失真和歪曲。因为政治、宗教、语境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产生理解的偏差。典型的例子,举几个现实中实际发生的:
《三体》第一本在海外存在一些的郑智化理解,有些人把大刘看作了中国的“异见人士”。当然,第二和三两本书扇了这帮人的脸。
《狼图腾》在输出海外时,译文就曾被曲解。当然这本书本来确实有些问题,但没有那么大。书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主题,变成了对民族矛盾方面的解读。西方国家对作品在有意无意中以民族叙事来进行解读以迎合本国民众的印象,这种偏见,使得中国的作品在跨文化传播时,在被西方主导的话语下出现了意义的歪曲。这个既和西方的偏见有关,但也和输出方在故事诠释时,没有做好适当的文本内核转化有关。
有本关于中国节日的绘本,本来封面是一个稍大的女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睡觉的画面,结果被海外的出版公司建议做了点调整,封面换了一幅画;同系列的另外一本绘本,有关于饺子包硬币的情节,这本来是一种民俗,但这点在西方读者来看却变成一种猎奇性质的情节。[/quote][quote]事实上,文化元素在发生跨文化传播的时候,是必然会发生一些偏差的。从接受方而言,他们会本能地用自己的文化观点去解读外来文化,一来可能是傲慢与偏见,二来可能是面对异质文化本能的自我保护,即一种无形的文化壁垒。而从输出方而言,在文化输出的时候,往往是会主动或者被动地寻求“文化的公约数”。在两种文化之间,追求完全的互相理解自然是极为困难,但是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期望达成有限的共识:尽管各国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在一些价值观、爱好、思维方式上依然是有相通之处。在文化产品“走出去”时,应着眼这些“文化公约数”,找出共性,用对方能够理解接受的事物来承载文化传播的重任,以对方认可的文化特质来阐释己方的观点,以对方喜爱的文化载体承载文化内核。
举个例子,中国文化背景的观众在看美国电影的时候,第一眼看重、喜欢的不是美式价值观,而是存在于人类之中共有的英雄主义,以及电影带来的强烈的感官刺激。在接受人们共有的事物的同时,包装于这些事物之下的某些“私货”才会更易于被人接受,尤其是缺乏对比——接收方缺少同类同质的文化产品时。再比如,中国的一些网络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其中的快意恩仇、主角积蓄实力一鸣惊人等故事特征,不仅能够吸引中国读者,而且对海外读者来说也是具有吸引力的故事元素。此外,还有游戏等文化产品。这种在不同文化之中的“共性”,不仅能够寻得海内外大众的共鸣,而且往往能够激发出民间的积极性,促使海内外形成合力,将作品进行广泛地传播。[/quote][quote]这里再解释一下文化载体与文化内核。打个比方,图书有中国文学,有外国文学,讲述的故事大相径庭,。在比如,电影可以讲述美式价值观,也可以讲述《流浪地球》这样的典型中式故事。图书、电影就是一种文化载体,而非文化内核——它可以由中国人创造,讲述中国故事。事实上,游戏、漫画、动画也是,随着制作者的想法,它们可以诠释不同创作者的立场与价值观,所以它们只是一种文化载体,而非文化内核;它们是一种讲故事的手段,而不是故事本身。将载体与内核剥离开,将载体为我所用,并无不妥。 不过顽固不化的年轻人最近见过的倒是挺多的,比老头子还多 [/quote]三、文化输出的主观与客观、主动与被动
事实上,文化输出并不一定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除了官方的文化输出,民间的文化输出甚至具有更大优势,更易于被其他文化背景的用户接受,也不容易被他国的官方所干涉。官方和民间的文化输出都需要有,都很重要,都不可缺少;不能将两者对立。在此,主要针对的是民间的文化输出做一些解读。
[quote]首先,如前所述,文化输出不一定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因为文化产品的创作,是无法脱离创作者的文化背景的,即使他/他们在主观上并无将自己的文化推销出去的故意,但其价值观、喜好、立场,必然影响他的文化产品的创作。换句话说,只要是主要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创作的作品,在海外产生受众,必然是伴随着一定的文化输出的(当然,程度上有差别,比如输出个“XXXX原来是中国人做的啊”这样的概念也是输出,只要有受众),即使他不具有任何推销本国文化的主观故意。 只是效果自然是有差别的。[/quote][quote]其次,民间的文化输出具有更强的穿透性。民间文化,往往是集合通俗、善变、新潮流行等方面。其诞生目的,就是为了贴近传播渠道,尽快进行传播,从而达成经济的利益。如李子柒的视频(不管承认不承认,但事实如此)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受众。在视频中,并未以刻板的手法介绍中国的文化,而是用非语言符号如美食及美食制作、服饰的呈现、影像和声音等,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具有普适性的、能够跨越文化与地域的事物。这种是全世界人们共通的追求,自然在全世界都能激起广泛的共鸣。再比如游戏可以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玩家用户,而游戏的剧情叙述中表现出的诸如以人为本、英雄主义等中国的传统精神品质,游戏的人物、场景和故事中也可能带有中国的文化符号元素,这会使得很多海外用户开始查找资料,主动了解游戏中的事物在现实中国的形象,引发广泛讨论。而官方在这种民间的文化输出中,则主要做的是引导和布局,创造适合于这种易于输出的文化产品产生的环境,既不能无所事事,也不能越俎代庖。[/quote][quote]总而言之,文化输出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少见的、高大上的概念,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其价值往大了说是舆论战的一部分,往小了说是赚取外汇的手段。但文化输出也不是说你输出什么,其他文化背景的用户就会照单全收的——文化壁垒不仅存在于贸易保护规则中,还存在于接受方的内心中,是一种心理上的抗拒。所以,要讲究方法,要找准突破口,以对方接受的“文化载体”,承载我之“文化内核”,是文化输出的典型方法方式,而这就要求在文化载体的开发、优化,以及文化内核的表达方式上,不断做出创新改良,在流行、通俗的文化载体中得以呈现。[/quote][s:a2:doge]对了,我一次都没提某个具体游戏,只是单纯从学术和现实说说文化输出或者说跨文化传播的情况。讨论也大可不必局限于某具体文化产品上。
因为现实中文化输出是真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如说,其实存在某种困境。也就是在西方主宰的文化话语权下,如何突围的思路。 某游戏出来以后今年估计相关论文会井喷,我的TMD怎么要排到下半年去。
MrSoup-avatar

MrSoup

以后用官方说法吧,彰显了文化自信。
外媒用的是文化入侵这个词。
BrandedFox-avatar

BrandedFox

[quote][pid=578470985,30111888,1]Reply[/pid] Post by [uid=62915164]朽繩先生[/uid] (2022-01-02 23:47):

以后用官方说法吧,彰显了文化自信。
外媒用的是文化入侵这个词。[/quote]主要文化自信这个词,更适合阴阳怪气

因为这词有梗,帕斯卡契约那事
euzihs-avatar

euzihs

[s:ac:哭笑]看到这个开头我就知道在哪看过了
希望你这边发的下面能和谐点讨论
BrentheousPrime-avatar

BrentheousPrime

在讨论文化输出的时候往往是讨论一个结果吧[s:ac:哭笑]所以纠结文化输出这个词能不能用有啥意义呢,人家反你的立场也不根据你的说法而改变,在事实面前任何过分纠结词汇在我看来都是不自信,与其讨论词能不能用不如讨论讨论实际的影响云云。
BinZin-avatar

BinZin

[quote][pid=578471805,30111888,1]Reply[/pid] Post by [uid=62280344]用户7471953748[/uid] (2022-01-02 23:51):
在讨论文化输出的时候往往是讨论一个结果吧[s:ac:哭笑]所以纠结文化输出这个词能不能用有啥意义呢,人家反你的立场也不根据你的说法而改变,在事实面前任何过分纠结词汇在我看来都是不自信,与其讨论词能不......[/quote][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与其讨论不如用钱投票,这玩意不是厂商该讨论的吗,关玩家P事啊
BrentheousPrime-avatar

BrentheousPrime

[quote][pid=578472203,30111888,1]Reply[/pid] Post by [uid=63501369]行雲Xingyun[/uid] (2022-01-02 23:53):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与其讨论不如用钱投票,这玩意不是厂商该讨论的吗,关玩家P事啊[/quote]我只能说咱俩说的不是一个事。
daenerin-avatar

daenerin

没什么意义,他们并不是真的认为文化输出必须是什么高雅的艺术,只是因为原神不那么高雅,所以他们能以此作为借口来攻击原神
Kahzuhnting-avatar

Kahzuhnting

反正我对文化输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让外国人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钟离的听书人pv在外网的播放量可不低吧。
4LEX-avatar

4LEX

文化输出的定义本质上还是反映了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我希望文化是非目的论的,中国文化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中国人内含的文化,而不是围绕着一个抽象的“核心”形成的意识形态。现在说这些,可能有点早了
Projector-avatar

Projector

现在用文化交流比较好,文化输出最开始是猴子拿来当弹药攻击原神的!
Auz (Hank's Friend)-avatar

Auz (Hank's Friend)

等一个猴猴打滚
løser-avatar

løser

Reply to [pid=578477503,30111888,1]Reply[/pid] Post by [uid=5562535]kingskysh[/uid] (2022-01-03 00:21)
[s:ac:擦汗]文化输出是正经名词。就算你看到PTSD,它也是正经的学术会用到的词。而你假如要说原神的话,它在海外的实际效果就是符合正儿八经的文化输出的定义。一点猴子还不配给这个词下定义。
BrandedFox-avatar

BrandedFox

[quote][pid=578477503,30111888,1]Reply[/pid] Post by [uid=5562535]kingskysh[/uid] (2022-01-03 00:21):

现在用文化交流比较好,文化输出最开始是猴子拿来当弹药攻击原神的![/quote]你用交流人家一样攻击你的

纠结而且输出这个词挺早了,猴子不配当起源

只能说又污染一个词条

输出这词 是个中性词

也只有游戏玩家觉得有攻击性
(电流的输出和输入端)
(打出成吨输出)

这个用的应该是第一个描述
走出去
Gold_The_Eevee-avatar

Gold_The_Eevee

个人觉得文化输出门槛是很低的,至于输出了多少,能不能接受,那是个人的事情,和客观事实无关
Anklebully_246-avatar

Anklebully_246

别老是把什么名词都当的高大上啊[s:ac:哭笑],成龙 李小龙 李子柒的电影/视频,孔子学校(这是属于后半段系统化学习的部分),周杰伦,刘德华等能在外国流行的歌,只要让外国认识到这玩意是中国的,中国以前吧文物哪去外国展览,这都算的上文化输出的,
hqnry-avatar

hqnry

我还是很惊讶修仙小说的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