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Z7
2022-06-04T11:14:10+00:00
之前对这2大8小的性能预估是5600u到5800u之间 甚至在想能不能摸5800u
结果实测出来 1235u在25瓦下的跑分跟15瓦的5600u差不多……而uncore功耗依然偏高 没有得到解决 甚至在战66上演了1235u+mx570打不过上一代11300h+mx450的闹剧……对Intel这2大8小的u15系列太失望了
蓝厂的大小核是大核应对日常,小核跑分/生产力
2大8小,这就只有跑分能看了吧[s:ac:哭笑]
Reply to [pid=616203806,32215594,1]Reply[/pid] Post by [uid=33834376]yzzbz[/uid] (2022-06-06 19:17)问题是跑分也比想象中拉胯 我看那几个4大8小的笔记本CPU这么猛 对这个2大8小的期待很高 但是现在有点失望了
[quote][pid=616205148,32215594,1]Reply[/pid] Post by [uid=64030807]accewascwrdd[/uid] (2022-06-06 19:24):
问题是跑分也比想象中拉胯 我看那几个4大8小的笔记本CPU这么猛 对这个2大8小的期待很高 但是现在有点失望了[/quote]红厂的u在低功耗的能耗比一直是优势,只不过积热是大问题,功耗低温度却高,而且能耗曲线比蓝厂平,功耗往上加性能提升很小,高功耗就被薄纱了
12代4+8的i5强也是在喂饱了的前提下,只给它25w的话,表现照样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13代的u 的高端台式u也是这个大小核比例,我觉得还是软件不适配。
[quote][pid=616219484,32215594,1]Reply[/pid] Post by [uid=16046256]Chilledheart[/uid] (2022-06-06 20:32):
13代的u 的高端台式u也是这个大小核比例,我觉得还是软件不适配。[/quote]并不是。13代i9是8大16小。也不是软件不适配,而是大核数量太少翻车了。
再看不起zen3+ 他也是amd的大核[s:ac:哭笑]
更不用说未来16个大核的dragon range和8大核的菲尼克斯(赞美净化者[s:a2:poi]
2+8纸面上美好的一比 其实干啥啥不行 要续航没续航要多核没多核要单核没单核
否则也不会一堆轻薄本去拿p28也不用u15了[s:ac:哭笑]
[quote][pid=616272484,32215594,1]Reply[/pid] Post by [uid=8196726]lzy24[/uid] (2022-06-07 01:21):
并不是。13代i9是8大16小。也不是软件不适配,而是大核数量太少翻车了。[/quote]消息可信吗,我总想着是不是等13代可能会加两大核,小核对游戏完全没啥用
Reply to [pid=616272484,32215594,1]Reply[/pid] Post by [uid=8196726]lzy24[/uid] (2022-06-07 01:21)
不是杠,Intel Core i9 K-Series (8 Golden + 16 Grace) = 24 Cores / 32 Threads / 36 MB
环形总线限制大核只能是8个,往后14/15/16代的cpu 是有可能一直堆叠小核心一直到 8 + 32。牙膏挤多了就14代,不行就15代。
Intel的小核心除了L2 缓存共享导致性能滑坡以外还是很强的。软件没有适配多核心才是门槛。
[quote][pid=616284389,32215594,1]Reply[/pid] Post by [uid=23117659]薰风习[/uid] (2022-06-07 04:45):
消息可信吗,我总想着是不是等13代可能会加两大核,小核对游戏完全没啥用[/quote]目前的架构设计只有可能8大核无限堆小核
其实这个设计我觉得是没什么问题的,目前看8大核对付绝大多数日常需要高频的场景都足够,比如对于游戏来说8大核已经非常充裕了,侧重单核性能的游戏或者应用基本上吃不光8核。
另一方面有多核需求的场景大多对单核频率等要求不那么高,小核数量起来足以胜任。
只不过一是目前调度问题导致大小核很割裂,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优势
二就是我觉得小核数量太少了,感觉起码要到16个才能感受到优势,要不然确实不如大核嗯跑
4小核组成的1个小核簇我一直是当1大核对等看待的,毕竟面积差不多
所以说白了2大8小其实就是个4核u的规模,打赢同4核u没问题,再往上打就有可能亏规模了,打不赢很正常
Reply to [pid=616288484,32215594,1]Reply[/pid] Post by [uid=38922157]嗯嗯嗯嗯什么[/uid] (2022-06-07 07:01)
总之不是ccd/ccx,amd的ccx构架如果涉及到大核间ccx切换那延迟就好看了 算是ipc效率以外(12代3.5G吊打11代4.5G不是常有的么)的另一个参数
编辑:zen的构架师早就离职了 好像是在zen2发布前。请不要对后续的发展奢望太多
Reply to [pid=616289460,32215594,1]Reply[/pid] Post by [uid=16046256]Chilledheart[/uid] (2022-06-07 07:15)
是回错人了吗?没看出上下楼讨论的内容之间的相关性
Reply to [pid=616291033,32215594,1]Reply[/pid] Post by [uid=38922157]嗯嗯嗯嗯什么[/uid] (2022-06-07 07:33)
你这么算大小核不就是按amd的思路来吗?抱歉,我的思路是有点跳跃
[quote][pid=616289460,32215594,1]Reply[/pid] Post by [uid=16046256]Chilledheart[/uid] (2022-06-07 07:15):
总之不是ccd/ccx,amd的ccx构架如果涉及到大核间ccx切换那延迟就好看了 算是ipc效率以外(12代3.5G吊打11代4.5G不是常有的么)的另一个参数
编辑:zen的构架师早就离职了 好像是在zen2发布前。请不要对后续的发展奢望太多[/quote]锐龙目前是一个CCD,8个核心共享一个ringbus,已经取消ccx了
在移动端,锐龙很难出现超过16线程的处理器,所以很难出现跨ccd的问题
jim keller也说zen架构最大的贡献者并不是他。zen3这一手在不加晶体管规模的前提下暴涨15%IPC的功夫还是很亮眼的,后续加规模的潜力并不小
Reply to [pid=616294269,32215594,1]Reply[/pid] Post by [uid=60361344]bf109f4[/uid] (2022-06-07 08:01)
抱歉 我只是单纯地看空amd。你这james bond的语言很难说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