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
2021-12-08T03:25:32+00:00
首先一个讨论基础:暴力犯罪分子中虐待动物的比例高于常人。
这个国内貌似没什么研究,欧美那边是有的。当然我也没看原文,是看的知乎的二手信息。如果否认这一点,那我的结论确实是错误的。但是起码我在nga的讨论中没看到过人攻击这一点。
此处比较常见的反驳论点:爱动物的人士中也有暴力犯罪的,比如希特勒,还有很多知名罪犯。
然而这两件事根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爱动物的人暴力犯罪跟虐待动物的人暴力犯罪这根本是两码事,因此根本没啥好讨论的。
另一个常见论点:很多人都有虐待动物的行为,比如活蒸螃蟹等。
严格来说,跟暴力犯罪挂钩的,是指直接通过虐待动物的行为获得快感的行为;更具体的说,是通过折磨、血液、残肢来获得快感的行为。
所以正常的食材处理并没啥问题,给猪放血再杀是为了更好的口感,活蒸螃蟹是为了更好吃也不是为了享受活蒸这个流程,哪怕小孩子用开水烫蚂蚁也是因为好奇而不是因为烫死动物能获得快感。
诚然,通过虐待行为获得快感这是非常主观的,我们很难判断一个屠夫杀猪的时候究竟是纯粹的工作还是确实从鲜血飞溅中获得了快感。
这也是为什么虐待猫狗等宠物更容易引发争议,因为虐杀猫狗等宠物很难找到其他的理由去解释这种行为。
如果不否认,暴力犯罪分子中虐待动物的比例高于常人,这一点的话,那么我们定义事件A:虐待动物,事件B:暴力犯罪,就可以表达为:
P(A|B)>P(A)
P(A∩B)/P(B)>P(A)
P(A∩B)/P(A)>P(B)
∴P(B|A)>P(B)
即:虐待动物的人中暴力犯罪的概率也高于常人。
此处一个常见反驳:暴力罪犯的人也吃饭/喝水/呼吸空气。
吃饭喝水这些行为,是普遍性行为,也就是罪犯中做出这些行为的概率跟普通人一样。那么从数学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吃大米饭的人犯罪的概率跟普通人也一样,即:
P(A|B)=P(A)∴P(B|A)=P(B)
看了一下,基本喷我的回复大部分都是我已经解释过的……
这个国内貌似没什么研究,欧美那边是有的。当然我也没看原文,是看的知乎的二手信息。如果否认这一点,那我的结论确实是错误的。但是起码我在nga的讨论中没看到过人攻击这一点。
此处比较常见的反驳论点:爱动物的人士中也有暴力犯罪的,比如希特勒,还有很多知名罪犯。
然而这两件事根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爱动物的人暴力犯罪跟虐待动物的人暴力犯罪这根本是两码事,因此根本没啥好讨论的。
另一个常见论点:很多人都有虐待动物的行为,比如活蒸螃蟹等。
严格来说,跟暴力犯罪挂钩的,是指直接通过虐待动物的行为获得快感的行为;更具体的说,是通过折磨、血液、残肢来获得快感的行为。
所以正常的食材处理并没啥问题,给猪放血再杀是为了更好的口感,活蒸螃蟹是为了更好吃也不是为了享受活蒸这个流程,哪怕小孩子用开水烫蚂蚁也是因为好奇而不是因为烫死动物能获得快感。
诚然,通过虐待行为获得快感这是非常主观的,我们很难判断一个屠夫杀猪的时候究竟是纯粹的工作还是确实从鲜血飞溅中获得了快感。
这也是为什么虐待猫狗等宠物更容易引发争议,因为虐杀猫狗等宠物很难找到其他的理由去解释这种行为。
如果不否认,暴力犯罪分子中虐待动物的比例高于常人,这一点的话,那么我们定义事件A:虐待动物,事件B:暴力犯罪,就可以表达为:
P(A|B)>P(A)
P(A∩B)/P(B)>P(A)
P(A∩B)/P(A)>P(B)
∴P(B|A)>P(B)
即:虐待动物的人中暴力犯罪的概率也高于常人。
此处一个常见反驳:暴力罪犯的人也吃饭/喝水/呼吸空气。
吃饭喝水这些行为,是普遍性行为,也就是罪犯中做出这些行为的概率跟普通人一样。那么从数学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吃大米饭的人犯罪的概率跟普通人也一样,即:
P(A|B)=P(A)∴P(B|A)=P(B)
看了一下,基本喷我的回复大部分都是我已经解释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