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教授到油漆工:这个双博士天才,为何选择在加拿大自杀?

RemÍ-avatar

RemÍ

2021-12-03T10:32:34+00:00

曾经的他,是高考状元,天之骄子,谁也想象不到,这样的一个人,竟然在2006年7月21日,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考状元、清华高材生、美国核物理学博士,这两个词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精英中的精英”。

这样的人,就算混得再差,至少也是舒适体面地当个大学老师。

然而,20年前,一个出类拔萃的中国人,却沦落到了最不堪的境地。

他31岁成为清华大学副教授,拥有美国核物理学博士学位,最后却落得了绝望自杀的下场。

他就是蒋国兵。

这个很多国人感到陌生的名字,

2006年7月21日,加拿大多伦多市的一个立交桥上,一名中国男子纵身跳下,当场身亡。

在加拿大,这不过是诸多自杀案件中的普通一起。

但是,知道这名中国男子身份的人,无不感到万分唏嘘。

他是蒋国兵,曾经的湖北省高考状元,在清华读书后来任教,用“天之骄子”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精英人物走上绝路,殒命于异国他乡?

真实的原因,令人唏嘘不已。

1962年,蒋国兵出生在湖北天门。

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中国大地上正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能安静读书的人少之又少。

蒋国兵却是个例外。

他在读书方面天赋异禀,学习成绩永远都是高居榜首,遥遥领先。

只是,身边的所有人在为他的聪明啧啧称奇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惋惜:这孩子可惜了,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彼时,高考制度已经被取消。

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鲤鱼跃龙门。想要进入大学需要被推荐。

这种选拔模式,对于真正有才华的少年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公正。

然而,不得不说,蒋国兵少年时代的运气非常好。

当他高中毕业的时候,恰好中国也已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转折点。高考制度已经恢复,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最大的福音。

1979年,17岁的蒋国兵金榜题名,成为湖北省高考状元。

钟灵毓秀的清华园,在等待着他。

进入清华大学之后,蒋国兵就读于物理学专业。

在同学的眼中,蒋国兵朴实、低调、稳重,一门心思全都扑在学业上。

即使是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园,他也依然是佼佼者。本科毕业之后,他在清华继续读了研究生,随后又去美国普渡大学读博士。

在美国,他取得了核物理学博士的学位。

拿到博士学位之后,蒋国兵没有片刻迟疑,迅速选择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

这个举动是非常明智的。

在中国,核物理学博士可以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清华大学更是可以给他最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生活保障。

在母校的教学生涯,应该是蒋国兵人生中最幸福快乐的一段时光了。

如果人生轨迹就这样继续,他在中年以后将会拥有很多人艳羡不已的东西。财富、地位、名望……

然而,就在他最志得意满的时候,命运却来了个急转弯。

他的妻子卢彩蓉对国外的生活非常向往,一心怂恿他移民到加拿大。

此时,蒋国兵已经是清华大学的副教授了。如果真的移民,就意味着要舍弃现在拥有的一切。

蒋国兵很是犹豫。

但他非常爱自己的妻子。这是他的第二任太太,夫妻感情特别好,蒋国兵不忍心让妻子焦虑失望。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曾经出国留学的知识分子,蒋国兵自己其实对移民也比较心动。

那个年代,对欧美的崇拜之风仍然十分浓厚。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外国的空气格外香甜……这样的想法,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了,在20年前却很有市场。

彼时中国虽然正在崛起,但是比起欧美仍有明显的差距。

很多知识分子见识到欧美世界的现代化设施后,再看看国内的状况,心理落差比较大。

只要能出国定居的,似乎都很少选择再回来了。一些留在国内的知识分子,也都对国外的生活比较眼红。

蒋国兵也是其中之一。

清华大学在国内是顶尖高校,但那时候的中国却并不被看作是世界上的强国。不少留学生去了西方之后,就“黄鹤一去不复返”。

在妻子的不断怂恿下,蒋国兵的内心波涛翻涌。

蒋国兵和妻子

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移民国外!

他向清华大学递交了辞呈,火速办理了移民加拿大的相关手续,妻子也和他一起前往。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当然不能苛责蒋国兵的个人选择。

但是,他这次弃国离乡的举动,其实是把自己推向了深渊。

到了加拿大之后,卢彩蓉怀孕了,家庭负担一下子变重了。

蒋国兵却面临着莫大的困境: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核物理学博士,这个名头听起来确实厉害,但是在加拿大却相当于屠龙之术,毫无用处。

因为加拿大是一个没有核武器的国家。

纵然你的核物理知识再丰富,也很难有施展的空间。

在求职市场上屡屡碰壁之后,蒋国兵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他在中国是天之骄子,在这里却沦为了一个失业者,入不敷出。

更糟糕的是,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还等着他赚钱养家。

走投无路之下,蒋国兵得到了一份工作:油漆工。

清华大学曾经的副教授,竟然沦落到要当油漆工!

职业当然不分高低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是,蒋国兵做这份工作,相当于此前接受的教育全都浪费掉了。

纯粹的体力劳动,根本用不上什么核物理学知识。

蒋国兵的心中自然也是无比苦闷,却没有别的选择。

如果不干,那么妻子和孩子就都要挨饿,现实是冰冷的。

2002年,他考入了加拿大顶级大学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然而,即使他拿到了多伦多大学的化学博士学位,依然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寄往多个公司的求职信,都石沉大海。

在他失意之时,昔日清华的一位同学偶然来访。他乡遇故知,格外亲切,两人聊到了很多过去的人和事。

“10年内不要把我的联系方式告诉其他同学。”在送别大学同学的时候,蒋国兵反复叮嘱道。

稍微有点阅历的中国人,都能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

可是人一旦落魄潦倒,那么也就恨不得所有故交都再也不见,这是出于本能的自尊心。

此时的蒋国兵,和昔日的清华同学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他的同学很多都在国内学界拥有一席之地,有的甚至已经成为行业权威,而他却在国外朝不保夕。

日子一天比一天灰暗绝望。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此刻他已经回不去清华园了。

2006年7月21日,蒋国兵终于崩溃了。

他从多伦多的一个立交桥上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44岁。

他的母亲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经常喃喃自语:

“国兵是有勇气的人,是能够吃苦的人,是坚强的人,是碰到困难不叫苦的人,他怎么会自杀呢?”

在她眼里,儿子还是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模样,根本没有理由去走绝路。

蒋国兵的悲剧,传回国内之后,学术圈的很多人也感到震动。

一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本应前途无量,却以此而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悲剧?

似乎谁都没有责任,又似乎很多人都有责任。

人生中所有的荣光,其实都如同草船借箭。

当走到重大关口的时候,要识时务者为俊杰,懂得放下。

可是,蒋国兵放不下昔日的荣耀,放不下核物理学博士的骄傲。过去的荣光,对于他来说成为了一种诅咒。

这个世界上最令人痛苦的,就是“我本可以”。

国内的同学们鲜衣怒马,而自己却落魄不堪,这样的落差足以让人发疯。

当然,如果他不去加拿大,他本可以不遭遇这些。

如果那个时候,没有人崇洋媚外,没有媒体推波助澜,没有他的妻子大力怂恿,蒋国兵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要是他生活在当下的中国,也必然不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只希望在15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悲剧不会再发生,不会再有第二个蒋国兵。

——————

一个清华大学教授,竟然享受不到牛排大豪斯一条狗,连普通电工移民都不如,垃圾。[s:ac:茶]
Jutes-avatar

Jutes

[s:ac:汗]化学博士...
_Nick-avatar

_Nick

娶妻娶贤啊
ness-avatar

ness

学科选错了,核物理,化学。
Lana_Smith17-avatar

Lana_Smith17

娶妻娶贤
alpha5_floopa-avatar

alpha5_floopa

别学化学,核物理。
SKepTic Feeds-avatar

SKepTic Feeds

古人话说的真对
AngelooDxD-avatar

AngelooDxD

化学博士刷油漆,属实是专业对口了
DrWalrus-avatar

DrWalrus

不结婚就好了,所以说女人是XX[s:ac:凌乱]
TeraTotality-avatar

TeraTotality

故事告诉我们生化环材 别学
Brady-avatar

Brady

故事不会这么简单吧,读得出核物理博士,还去国外留过学,我是不信以他的水平对在国外生活需要什么没有任何准备的
Intensity-avatar

Intensity

[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论专业和就业地的选择,在加拿大核物理确实没啥卵用啊,不是很懂为啥不去美国
401.Zevon-avatar

401.Zevon

为啥不去美国大学混饭吃呢?是不想去还是求职失败
Zani-avatar

Zani

不是很懂,所以核物理博士在加拿大找个大学做个物理学老师很难吗
Scottyfaic-avatar

Scottyfaic

生化环材警告
Euden-avatar

Euden

我了个去,泥潭看到老家果然都不是好事
ReCkLeSS-avatar

ReCkLeSS

不移民美利坚去加拿大
Ragu-avatar

Ragu

为啥博士找不到工作
noodles_ramen431-avatar

noodles_ramen431

成年人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
ImAPerson22-avatar

ImAPerson22

省流:加拿大,我劝你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