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kszn
2021-01-14T08:27:48+00:00
无须高考、面向全球招生、初三学生也可入学,采取‘3+2’+3”培养模式,从本科连续培养至博士研究生阶段。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了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计划的目的只有一个,“从娃娃抓起”,培养顶尖数学家。
博士培养日渐加速,年轻博士越来越多,就业竞争下,传统博士该做何选择?这又是否是一种变相的教育内卷呢?
清华从初中生招起
一条龙培养到博士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的“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备受关注。
在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看来,重视基础科学、从娃娃抓起、在本土培养出一流学者——这正是他发起此次计划的初心所在。
“中国科技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方面还跟在别人后面跑。归根结底,忽视了基础科学。基础学问做不出来,应用科学也做不到第一流。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在任何一个科技水平顶尖的国家,数学都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中国培养出最顶尖的数学家。”丘成桐说。
图片
丘成桐
根据《招生办法》显示,这次招收的学生,采用“‘3+2’+3”培养模式,从本科连续培养至博士研究生阶段。“3+2”阶段学习期间不得转入其他专业。
也就是说8年,就是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为这批将被精挑细选的孩子勾勒的一条顶尖数学家成长之路。
其中,丘成桐对这8年有着清晰的任务分解:“前3年数理基础课程学习,第4、5年科研训练;博士阶段‘3’,要进行职业科学家学习训练。”到了第8年博士毕业时,他希望这些孩子的博士论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可以投稿到全世界最好的杂志去,做到‘引流’的研究。”
对比以往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这次清华的人才计划培养有三点特别特殊:
一是招生年龄前移,特别优秀的初三学生即可报考。
二是打破招生地域类别,统一标准、面向全球揽才。
三是跨越高考限制,直接组织招考,区别于以往学堂班在校内二次选拔招生的模式。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初三的孩子(一般都在15岁)被计划选中,那么他可以不参加高考,进入清华读书,并且于23岁的时候在清华博士毕业。
对于该项设计,也有网友提出疑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越小越好吗?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了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计划的目的只有一个,“从娃娃抓起”,培养顶尖数学家。
博士培养日渐加速,年轻博士越来越多,就业竞争下,传统博士该做何选择?这又是否是一种变相的教育内卷呢?
清华从初中生招起
一条龙培养到博士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的“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备受关注。
在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看来,重视基础科学、从娃娃抓起、在本土培养出一流学者——这正是他发起此次计划的初心所在。
“中国科技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方面还跟在别人后面跑。归根结底,忽视了基础科学。基础学问做不出来,应用科学也做不到第一流。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在任何一个科技水平顶尖的国家,数学都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中国培养出最顶尖的数学家。”丘成桐说。
图片
丘成桐
根据《招生办法》显示,这次招收的学生,采用“‘3+2’+3”培养模式,从本科连续培养至博士研究生阶段。“3+2”阶段学习期间不得转入其他专业。
也就是说8年,就是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为这批将被精挑细选的孩子勾勒的一条顶尖数学家成长之路。
其中,丘成桐对这8年有着清晰的任务分解:“前3年数理基础课程学习,第4、5年科研训练;博士阶段‘3’,要进行职业科学家学习训练。”到了第8年博士毕业时,他希望这些孩子的博士论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可以投稿到全世界最好的杂志去,做到‘引流’的研究。”
对比以往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这次清华的人才计划培养有三点特别特殊:
一是招生年龄前移,特别优秀的初三学生即可报考。
二是打破招生地域类别,统一标准、面向全球揽才。
三是跨越高考限制,直接组织招考,区别于以往学堂班在校内二次选拔招生的模式。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初三的孩子(一般都在15岁)被计划选中,那么他可以不参加高考,进入清华读书,并且于23岁的时候在清华博士毕业。
对于该项设计,也有网友提出疑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越小越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