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ro104
2021-06-28T13:40:11+00:00
先自我介绍下,本人四月末华为第一次内测鸿蒙时开始关注,到六月一日左右开始买入润和,持有至今没有卖出过,[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03/jmQ2o-1yyhK29T1kShs-12i.jpg.medium.jpg[/img]所以我买入的理由主要不是猿。当然猿是我很尊敬的人,这次有他加持我更加有信心。
先说明下我买入润和的理由。
我的选股方法是自上而下的。首先我本人是很信美股对大a的影响的。自大约两年前放心嗨大力鼓吹外资进来,构建国际化资本市场之后,北向(不管有否批马甲)对大a的影响越来越大,大a再牛逼,也就是个花街亚洲分会场,这是我自己的直观感受。所以纳斯达克明显强于道琼斯的情况下,我会倾向于买成长股特别是科技股,道琼斯强于纳斯达克的时候,我倾向于买价值股。从今年三月份起,纳斯达克基本是震荡上行的节奏(中间有过一次比较大的回调),强于只能横盘的道指,所以第一步就决定了买科技股。
确定买科技股后,当时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汽车半导体。半导体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缺货的风声很多,行业里的新闻永远是缺货缺货缺货,涨价涨价涨价。(记得那个时候士兰微的经理有一个朋友圈上了热搜,关于缺货的)而且叠加了汽车智能化。当时天风还是哪个券商有一个关于未来三年汽车半导体的预测报告,从特斯拉蔚来等拆解下来的半导体占总成本比率与传统abb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这一轮造车新势力因为汽车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原因,在半导体元器件上的成本占比会比传统车企高五倍。所以当时认真选了很长一段时间股(最后相中的是卓胜微和士兰微)
不过最后没买半导体,选了润和。原因有如下几条
1.软件板块本身形态比较好,而且在润和第一波开涨(5月中旬那波)时,明显是有板块效应的。我比较喜欢有板块效应的股,不喜欢独狼和逆板块的。
2.预期差。
我不知道诸位留意,鸿蒙其实很多人是不看好的。前年发布时被称为ppt系统。现在做出来了,也被冠以安卓套皮+小米智能家居套皮之名。越是懂的人,竟然嘲笑鸿蒙和华为的越多。但我一直有个观点:华为这种企业,就是中国企业最强战斗力的形态,问题肯定有,很多,但它就是这片土地能孕育出的最强战斗力。很多应用端的东西你拉一帮中科院院士做,做不成。(不点名那几家了)。华为做,就有可能成。
回到鸿蒙本身。我本人持仓,就不吹票了。我只想说一句:在我看来,市场上大部分人目前没有理解鸿蒙完全的价值;或者理解,但不信华为能成。既赔率和胜率中有一个误判,这是我持有的信心。
3.未来的驱动事件。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芒格喜欢说的一句话,去有鱼的地方钓鱼。其实恰好是一种理念的一立两面。举两个例子,持有宁德的人把核能计算机都按焦了pe行业估值中位外国可比公司市值,但能不能预计到电池相关的技术小突破和涨价?持有爱美客的人同样,但能不能预计到爱美客收购肉毒素头部企业huons和嗨体涨价?都不能。但他们可以判断这些管理层是优秀的,他们会勤奋工作努力实现技术创新或者资本并购,他们的产品有议价权,涨与不涨他们有相关计划。这些就是大概率。而对于烂公司,拉上一倍后控股股东一则清仓式减持公告是大概率。
鸿蒙的三波行情,我这里能看到最正相关的事件依次是魅族九阳等一批官宣加入生态。格力宣布加入生态。和鸿蒙开启公测。那么请问,你认为未来可以博人眼球,刺激人神经,挑动你对鸿蒙未来行业估值想象力的事件,未来发生的是大概率还是小概率?比如鸿蒙的装机高频数据,同样占据半壁江山但战略明显有别于小米的ov对鸿蒙到底什么态度?上汽等传统车企的申明到底是坚决站在华为对立面还是只是在索要谈判筹码?
4.软件行业基本每年都会出一到两只大牛股
嚼了诚迈。停不下来。中国软件,中国人自己的软件。这些段子还耳熟能详。但是有一点有意思的是,大部分软件股都是从哪来回哪去。为什么?因为1.中国的软件行业相比国外还很落后2.软件行业是一个标准的赢家通吃行业,边际成本基本为0。造成的结果是国产软件股都是吹的牛逼很响,但业绩完全不能打。举个例子,微软只要在中国保持个人用户windows免费的战略,就永远不可能有任何国产操作系统做得出来。但这两年是否有变化?
答案是有。有心的朋友不妨去看一下一只股,中科创达。这个股也被诟病了两三年软件外包商。我去年80块买这个股时大部分人对它的评价和润和完全一样。但是你们可以看看他这两年的营收和利润增速。我个人觉得,因为汽车智能化和物联网,很多产品和场景诞生了很多新的需求,这些需求相对来说国内和国外的差距比较小,有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些新的场景新的产品,就是中国软件企业的未来。
确定了以上四点后,唯一剩下的事情就是买了。写这篇是因为最近润和不太好的时候,我都是靠重新检讨自己的买入逻辑,买入逻辑是否发生变化来坚定持有的。其实我我不知道下个礼拜润和会怎么样。也许20cm,也许20cm后横8天。也许根本不涨。也许再向下5-10cm。(再大跌不在我的预期里)。但是只要我的买入逻辑不变,我会继续持有这个股至少一个月。希望能以此文与诸位共勉。
先说明下我买入润和的理由。
我的选股方法是自上而下的。首先我本人是很信美股对大a的影响的。自大约两年前放心嗨大力鼓吹外资进来,构建国际化资本市场之后,北向(不管有否批马甲)对大a的影响越来越大,大a再牛逼,也就是个花街亚洲分会场,这是我自己的直观感受。所以纳斯达克明显强于道琼斯的情况下,我会倾向于买成长股特别是科技股,道琼斯强于纳斯达克的时候,我倾向于买价值股。从今年三月份起,纳斯达克基本是震荡上行的节奏(中间有过一次比较大的回调),强于只能横盘的道指,所以第一步就决定了买科技股。
确定买科技股后,当时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汽车半导体。半导体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缺货的风声很多,行业里的新闻永远是缺货缺货缺货,涨价涨价涨价。(记得那个时候士兰微的经理有一个朋友圈上了热搜,关于缺货的)而且叠加了汽车智能化。当时天风还是哪个券商有一个关于未来三年汽车半导体的预测报告,从特斯拉蔚来等拆解下来的半导体占总成本比率与传统abb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这一轮造车新势力因为汽车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原因,在半导体元器件上的成本占比会比传统车企高五倍。所以当时认真选了很长一段时间股(最后相中的是卓胜微和士兰微)
不过最后没买半导体,选了润和。原因有如下几条
1.软件板块本身形态比较好,而且在润和第一波开涨(5月中旬那波)时,明显是有板块效应的。我比较喜欢有板块效应的股,不喜欢独狼和逆板块的。
2.预期差。
我不知道诸位留意,鸿蒙其实很多人是不看好的。前年发布时被称为ppt系统。现在做出来了,也被冠以安卓套皮+小米智能家居套皮之名。越是懂的人,竟然嘲笑鸿蒙和华为的越多。但我一直有个观点:华为这种企业,就是中国企业最强战斗力的形态,问题肯定有,很多,但它就是这片土地能孕育出的最强战斗力。很多应用端的东西你拉一帮中科院院士做,做不成。(不点名那几家了)。华为做,就有可能成。
回到鸿蒙本身。我本人持仓,就不吹票了。我只想说一句:在我看来,市场上大部分人目前没有理解鸿蒙完全的价值;或者理解,但不信华为能成。既赔率和胜率中有一个误判,这是我持有的信心。
3.未来的驱动事件。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芒格喜欢说的一句话,去有鱼的地方钓鱼。其实恰好是一种理念的一立两面。举两个例子,持有宁德的人把核能计算机都按焦了pe行业估值中位外国可比公司市值,但能不能预计到电池相关的技术小突破和涨价?持有爱美客的人同样,但能不能预计到爱美客收购肉毒素头部企业huons和嗨体涨价?都不能。但他们可以判断这些管理层是优秀的,他们会勤奋工作努力实现技术创新或者资本并购,他们的产品有议价权,涨与不涨他们有相关计划。这些就是大概率。而对于烂公司,拉上一倍后控股股东一则清仓式减持公告是大概率。
鸿蒙的三波行情,我这里能看到最正相关的事件依次是魅族九阳等一批官宣加入生态。格力宣布加入生态。和鸿蒙开启公测。那么请问,你认为未来可以博人眼球,刺激人神经,挑动你对鸿蒙未来行业估值想象力的事件,未来发生的是大概率还是小概率?比如鸿蒙的装机高频数据,同样占据半壁江山但战略明显有别于小米的ov对鸿蒙到底什么态度?上汽等传统车企的申明到底是坚决站在华为对立面还是只是在索要谈判筹码?
4.软件行业基本每年都会出一到两只大牛股
嚼了诚迈。停不下来。中国软件,中国人自己的软件。这些段子还耳熟能详。但是有一点有意思的是,大部分软件股都是从哪来回哪去。为什么?因为1.中国的软件行业相比国外还很落后2.软件行业是一个标准的赢家通吃行业,边际成本基本为0。造成的结果是国产软件股都是吹的牛逼很响,但业绩完全不能打。举个例子,微软只要在中国保持个人用户windows免费的战略,就永远不可能有任何国产操作系统做得出来。但这两年是否有变化?
答案是有。有心的朋友不妨去看一下一只股,中科创达。这个股也被诟病了两三年软件外包商。我去年80块买这个股时大部分人对它的评价和润和完全一样。但是你们可以看看他这两年的营收和利润增速。我个人觉得,因为汽车智能化和物联网,很多产品和场景诞生了很多新的需求,这些需求相对来说国内和国外的差距比较小,有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些新的场景新的产品,就是中国软件企业的未来。
确定了以上四点后,唯一剩下的事情就是买了。写这篇是因为最近润和不太好的时候,我都是靠重新检讨自己的买入逻辑,买入逻辑是否发生变化来坚定持有的。其实我我不知道下个礼拜润和会怎么样。也许20cm,也许20cm后横8天。也许根本不涨。也许再向下5-10cm。(再大跌不在我的预期里)。但是只要我的买入逻辑不变,我会继续持有这个股至少一个月。希望能以此文与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