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保护复古派的目的之一也是防止新文化运动走向极端而自我毁灭
历史的局限性呗
补充:你觉得这个方案不行,是因为你是简体字实践的亲身经历者,知道简体字是一个成功的方案。但当时的人一是没有实践,二是面临的是被腐儒把持的繁体字文化这样一个积重难返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方案都是有意义的,都是伟大的探索。至于哪种最好嘛,当然是靠实践来检验了。当然后来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的各个国家的实践说明,把基于汉字或者结合汉字的语言体系强行拉丁化,才是祸国殃民。所以说看待一个问题是需要结合时代背景的,在当时提出拉丁化是救国救民的尝试,在现在提出来则无疑是无视客观规律、乃至祸国殃民、卖国欺民
废除是改成拼音写 要是那样的话就会变成满屏汉语拼音的情况[s:ac:哭笑]可想而知多可怕
那一代人,就和五六十年代一些国家的共产主义者类似
有理想,但是没有很好的联系实际
很正常啊,马恩和托洛斯基也看不起斯拉夫人,理论就有问题,没法怪学生
这只是各种声音中的一种而已,那时候国家危难,而众多人苦于找不到出路,总会有一些比较极端的想法出来。
不是说开天窗理论吗,先提出一个激进的方法,这样后面折中的方法就更容易被接受了。
[s:ac:哭笑]这话题在新中国都还讨论过,最后的产物就是《汉语拼音方案》。
1.很正常,救国救民的早期探索走一点弯路是非常正常的
2.鲁迅先生的拆天花板开窗理论实在是看透了中国人,甚至可以说,看透了人类
3.当时的繁体字确实太难了,有碍于科学文化之推广,民族之进步
那个时候提倡百花齐放,最后一定会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的路
希望救亡图存的知识分子里面没有几百万也有几十万,有各种声音很正常,然后这一大堆方案竞争淘汰才有了我们今天